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初期:从枯萎的花瓣处侵 染。
中期:果实呈灰褐色, 伴有萎蔫。
叶片:在染病的部位易 形成病斑,病斑大、呈 褐色。
由果顶部发病。
由果梗部发病。
由叶柄和嫩芽发病。
发生条件与对策: 植株密植度大,生长软弱,过于繁茂
容易发病。大棚促成栽培及暖地的大棚抑制栽培往往密植度很
高,而且,为防止夜间降温常常封闭大棚,导致棚内温度增高,
水反溅传染,尤其要注意氮肥施用量。
萎蔫病
危害与诊断: 该病菌主要危害番茄的导管部位,在地上 部和根部都有病症。幼苗期发病时失去生机,下部叶片黄化枯 萎,茎上有褐色条纹。定植后的植株,最初底部叶片发黄,叶 柄下垂,最后枯死。发病株的根部呈米黄色。剖检病株的叶柄、 茎、果梗及果实,可见导管部褐变。
末期症状:叶片黄变、枯死。有 时植株一侧黄变。 Nhomakorabea实过早着色。
导管褐变:剖查茎部,导 管褐变。
发生条件与对策: 常发生于温室、大棚及城市近郊的蔬 菜栽培区,一般从梅雨过后到秋季多发,盛夏时则少见。要有 计划地安排轮作,及时消毒和更新床土,播种前消毒种于。选 用抗性强的品种,实行嫁接栽培。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 予以烧毁。
番茄青枯病
危害与诊断: 最初,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 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 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 展十分迅猛。 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 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 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
初期:轮廓不明显的暗 绿色至灰绿色病斑。
茎病斑:暗褐色病斑, 病斑部位易折断。
果实病斑:轮廓不明显 的暗褐色病斑。
发生条件与对策: 疫病在20℃左右的低温多湿条件下容
易发生。在番茄及马铃薯栽培地及其附近易发病。同时,使用
过多的氮肥可导致植物体软化而发病。作为对策,在发病前定
期进行预防性药剂喷布,还可以利用地膜覆盖防止病原菌被雨
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番茄叶霉病
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①病菌在22℃的温度条件下,夜间只要4个小时叶面有 水膜,即可诱发发病,光照不足、20℃-25℃,相对湿度85%以上,从开始发 病到全田发病,只需10-15天。因此栽培管理防病的重点是控制温、湿度,做 到苗期轻浇水,定植时浇透,开花时轻浇,结果以后重浇。作物生长后期应加 强田间通风,降低湿度,防止叶面结露,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以利通风透 光。病势发展时,保护地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②初见病斑应立即用药剂防治,可喷布10 %宝丽安可湿性粉剂,浓度为500—700倍。2%的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 65%多霉威可湿性粉剂750倍液。以上药剂可轮换、交替使用,每7—10天喷 一次药。
局部萎蔫,叶边上卷。过2~3天后,病部由黄白色转为黄色。
叶片边缘变色较多,以小叶脉为中心呈楔形。接下来,变色部 位逐渐扩大,整片小叶黄变,慢慢褐变枯死。病害加重时,上 部叶片也依次发病枯死,并导致下部叶片慢性枯萎。因此,病 株株高降低、果实的坐果及生长明显受影响。剖检病株叶柄和
整,可见导管部有黄褐变。
根癌线虫类
危害与诊断 根癌线虫类寄生于根部,导致根组织肿胀, 呈瘤状。收获末期整个根系形成无数肿瘤,呈根癌状。植株生 长不良,干燥时萎蔫,叶片黄变,迅速枯萎。
变上 部番 迅 茄 速萎被 枯蔫害 萎叶株 。片 黄地 量的受 根寄害 肿生根 瘤根 。形根 结 成线 大虫 ,
:
,
发生条件与对策 常发生于沙地和火山灰土等排水良好的 土壤。在保护地栽培,由于地温较高,害虫增殖快,为害严重。 首要防治对策是选择无虫地块。种植前要了解有无害虫及其密 度。线虫出现,或有可能出现时,种植前应消毒土壤。
茎:以摘芽留下的伤口为 中心形成暗褐色至黑色轮 纹病斑。茎部可见坏死症 状。
叶片病斑:叶片上卷。
发生条件与对策: 使用连作感病性品种时,发病率增高。 一般在进行除芽等田间管理作业给茎部造成的伤口增多时, 发病增多。 发病前的预防是防治工作的关键。应避免设施内 过湿,及时喷施药剂,尤其要在除芽等作业结束后进行。为 了防止病株形成再次侵染源,应尽早烧毁。
初期症状:全株突然失去生机, 早晚和遇雨可暂时恢复。
导管褐变:剖查病茎,导管褐 变,指压分泌污汁。
发生条件与对策: 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
湿度大的冲积土田。应及时消毒和更换床土,并且有计划地进 行轮作,同时,采用嫁接栽培方式加以防范。一旦发现病株, 应立即剔除井烧毁。
番茄溃疡病
危害与诊断: 最初,下部叶片的周边部位枯萎,逐渐由 边缘部干燥并向上卷缩。接着,叶脉之间枯黄,最后小叶整体 褐变枯死。但不脱落。随着病情发展,蔓延至茎和叶柄,致使 茎弯曲、倒伏,并且在表面上形成褐色溃疡或纵向裂痕。这是 由茎和叶柄内部变褐及空洞下陷表面化造成的结果。 在田地里, 一旦进入再次感染的蔓延期,叶、叶柄、花、花梗及果实上出 现小病斑。果实上首先出现直径2-3mm的白色隆起的病斑, 逐渐褐变,表面粗糙。最后,病斑的中心部位产生裂痕并变硬, 呈溃疡状。有时,也会在果实病斑的周围形成白色外圈,呈鸟 眼状。而在其他部位,则形成直径1—2mm的白褐色微微隆起 的木栓状小斑点。
叶片:最初叶片单侧黄变, 逐渐枯萎 。
典型病株:以下部叶片 缓慢枯萎为特征,植株迅 速枯死现象很少。
发生条件与对策: 该病害发病适温在25℃左右,气温达
到22~28℃时易发病,在 20℃以下的低温和 30℃以上的高温
下难以发病。因此,在山间地带的夏秋番茄栽培及平地的露地
栽培发病较多。番茄连作田及同茄子、草莓、土当归时轮作频 率高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床上消毒不彻底导致发病时,为害特 别严重。 目前,有许多抗性品种在出售。同时,还要注意避免 番茄的连作或同茄子等轮作,并及时消毒床土。发病多的地块, 应消毒土壤或栽培抗性品种。
在12月到来年3月间发病较多。尤其是早晚骤凉,明显地助长
灰霉病的发生。因此,在努力保持温度的同时,日间高温时要 注意换气。另外,还可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降低设施内的湿 度和防止来自土坡中病原菌的侵染。
番茄黄萎病
危害与诊断: 露地栽培,从定植后1个月左右开始,地上 部位出现病症,一直到收获结束时持续发病。最初,下部叶片
,
:
棉铃虫
危害与诊断 若龄幼虫从主干、腋芽的顶部食起,2-3龄 时达到植物体上部,叶片上留下圆形或椭圆形食痕,并在茎上 开孔,切断花蕾和腋芽。中老龄幼虫,l只虫可以食害数个果实, 食痕为圆形,与不规则形的斜纹夜蛾食痕,形成鲜明对比。果 实自痕部位颜色异常。
初期:下位叶叶缘枯萎, 继而干枯和上卷。
中期:叶片褐变、枯死。
发生条件与对策: 在连作地块、轮作年限较短地块以及 更新或消毒不及时的床土上栽培的番茄,易发病。如果使用消
毒不彻底的种子,也易发病。因此,应有计划地进行轮作,消
毒种子,并更新或消毒床土。病原菌喜好低于番茄生长适温
(25~28℃)的低温,并且在多风雨时期蔓延。相反,在无梅
蔓延期症状:叶表面形成黄色病 斑,叶背出现由灰色到紫褐色的 霉层。
早疫病
危害与诊断: 多发于叶片,最初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的 小斑点,逐步扩大为直径6~10mm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病斑上出现同心轮纹。病斑的边缘部有黄色的晕环。潮湿时, 病斑上长出黑霉。病害严重时,叶片上形成许多病斑,下部 叶片枯死。
灰霉病
危害与诊断: 常发生于幼苗期及定植后的茎基部。发病 部位褐变,生成灰白色霉层,病害严重时,整株枯死。茎基部 发病时,形成梭形、紫褐色边缘的暗褐色大型病斑。有时,可 为害病茎附近的叶片和叶柄。最初,叶片上出现褐色圆形病斑, 不久迅速扩散,造成叶片及叶柄枯死、低垂。这种病害多发于 接触地面的茎叶上,病斑环绕一周,病茎的上部便枯死。在凋 谢的花瓣上密生的灰霉,逐渐由花痕部位扩展至幼果,致使整 个幼果被灰色霉层所包围,停止生长。青果病部呈水波状,其 表面形成灰色霉层,软化腐烂。接近地面的果实常发病。
典型症状 (初期): 下位叶片 上出现同 心轮纹。
一 般 症 状
发生条件与对策: 气温较高、于燥时易发病。由于大棚栽 培温度上升比较快,比露地栽培发病早些。脱肥亦可发病。 梅雨后或无梅雨时,要定期喷施药剂直到栽培结束。
晚疫病
危害与诊断: 多发于叶片和果实,低温时在茎上也有发 生。病斑一般由下部叶片发生,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叶片上 出现不规则的可湿性灰绿色小病斑,逐步扩大,形成暗褐色大 型病斑,与健部的界线处呈灰绿色。阴天湿度大时,在病斑的 背面及病斑周围的灰绿色部位出现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整 个叶片都被霉层覆盖,如同下了霜一样。如果天气持续晴好, 湿度降低,病斑就会干燥褐变,脆而易破。 果实上出现轮廓不 分明、具有褐色光泽的火烧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 果实凹陷,最后腐烂。茎上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微有凹陷。 湿度大时,生成白色霉层。
在撤去覆盖之后发生。
花叶症状:叶片混有浓绿 和黄绿色病斑。
初期:生长点附近叶片明 脉、花叶;小叶叶柄细,呈 畸形。
发生条件与对策: 从4、5月到夏季,持续晴天或无梅雨 时蚜虫较多,因此,花叶病在此期间容易发生。 露地栽培时易 发病,特别是成活较慢或者定植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生长缓 慢等植株均有利于发病。因此,定植时应避开蚜虫迁飞最盛时 期,注意防止蚜虫飞入。而且,应注意避免移植损伤,使植株 尽早成活。另外,还可以使用银灰色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 在多发病地区,可以采用拱棚、大棚和温室栽培。
病害还叫做条斑病。一般在大棚内从5月份发生,在拱棚式栽培则从6月中 旬开始发生,一旦发生,危害甚重。 发生条件与对策: 使用从病株采集的种子,或者在温室及大棚内连作, 或者将烟草屑作苗床酿热材料时,均可发生。因此,要彻底消毒种子、床 上、播种箱及育苗钵等。在进行苗床或田间作业时,应先将手清洗干净。 进行除芽和整枝时,必须从健株着手,非正常植株应留在最后处理。早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