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无政府主义》读书报告
一、书名:《文化与无政府主义:政治与社会批评》
二、作者:(英)马修·阿诺德著;韩敏中译
三、出版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
四、页数:245页
五、内容大意:
本书正文部分包括六个篇章,是由马修·阿诺德写的一系列期刊论文整理而来。
这些论文于1867-68年在Cornhill杂志上第一次出版,并于1869年收集成为一本书,书中的序言是1875年添加的。
编者将序言放在最后,此外还有引言和结论,又因为本书为中译本,书的开头即是译者为此书作的译本序。
译本序从书本的标题,写作风格,阅读障碍到阿诺德的生平,作品介绍和作品影响都做了细致评判,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读者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译本序后的附录给出了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中英对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回归正文,引言部分阿诺德提出了写本书的目的,即要做一番调查研究看看文化究竟为何物,有何益处,我们对他有何特别的需要。
他还要找出明确的证据,使得对文化的信仰能落实在稳固的根基之上。
第一章标题为美好与光明,在本章阿诺德给文化下定义,认为文化即对完美的追求,文化是超越阶级、工具手段、宗派、个人小利益的力量。
追求完美就是追求美好与光明,让天道与神的意旨通行天下。
第二章标题为随心所欲,各行其是。
主要谈了完美的另一种品格即光明的问题,批判了英国国民盲目追求、张扬个人自由,进而指出没有稳定秩序和安全感的社会无法生存和发展,从而提出文化要建立的是国家,是集体的最优秀的自我,是民族的健全理智。
第三章标题为野蛮人、非利人士和群氓。
野蛮人喻指英国的贵族阶级,非利人士喻指中产阶级,群氓喻指劳工阶级中的一部分群众,提出了各个阶级的优缺点。
文章集中批判了英国国民的自我满足感,批判他们缺乏理智之光,提出他们需要以国家的权威进行正确引导。
第四章标题为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
此处希腊精神的主导思想是知,希伯来精神的主导思想则是行,阿诺德在此崇尚希腊精神,批判希伯来精神,更加崇尚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两者之间的平衡。
第五章标题为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此文阿诺德继续论述希腊精神的重要性,即注重文化,以全面和谐发展的完美人性的理想指导我们的人生。
第六章标题为自由党的实干家。
文章从宗教、政治、道德、经济各方面论述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在文化的指引和帮助下,真正有效的改革规划才会出现并且成熟起来。
结论部分阿诺德一如既往的倡导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反对无政府主义,他希望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能够合成一股,思想走正道,行动强有力,推动人类走向完美。
最后的序言部分,阿诺德花了很大的篇幅从宗教和教育两大块论述文化的重要性,一一论述了上文所提的各个观点,同时指出了文化
具有灵活性、过渡性、暂时性的特点。
六、读后心得:
本书与我们通常读到的社会学、政治学或史学的著作很不一样,全文充斥着讥讽、挖苦的口吻,大量引用其他人的评论,而且很大篇幅的涉及社会现状和宗教等题材,给读者增加了很大的阅读困难。
但是谁也不可否认,此书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
书中所讨论的虽然是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的具体社会问题,但是阿诺德的言论于当今社会仍具有很大的功用。
当今社会的“全才”与“偏才”之争,“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争,大学教育的方式和原则,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与对真知的追求都能在书中找到痕迹,阿诺德认为教育机构应以培育有文化的、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为己任,而那些培养采矿师、工程师或建筑师的教育机构不是造就完美的人。
阿诺德所倡导的通过文化追求美好与光明,推进人类走向完美,也引起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深思。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迷失自己,急功近利的谋求金钱权势,人们不得不在内心深处反省什么才是美什么才是善。
当中国大部分国民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膨胀感之时,我们是否看到了文中的“野蛮人”“非利人士”、“群氓”的身影?“小悦悦事件”折射出人们愈渐增加的冷漠感,此时的人们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当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提升至世界第二的地位时,我们在文化层面上的修养是否也达到了世界水准?当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人自由,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时,我们是否曾考虑过阿诺
德对于文化需要建立国家观念的诉求在中国仍举足轻重?
当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时,不得不运用阿诺德提倡的方式来端正世风。
我们需要倡导以美和智的文化——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通向天道和神的意旨——来对抗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缺乏秩序、准则和方向感的无政府主义,以期实现文化、人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完美,从而确立国家的观念、集体的最优秀的自我,和民族的健全理智。
七、评语:
阿诺德在本书中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分析与批判,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以及增强国家凝聚力都有很好的建言作用。
不过文中也有过于偏激的地方,虽然阿诺德多次提出人们在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两者之间出于平衡状态,文章大篇幅的赞扬希腊精神,提升希腊精神的重要性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让人不敢苟同的一面。
作为唯物主义者,行动或者说是实践往往是先于文化发生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希腊精神的加强仍旧需要希伯来精神的积极引导;而认为那些培养采矿师、工程师或建筑师的教育机构不是造就完美的人也略失偏颇,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不是仅仅通过文化的进步来实现的,它还得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
由于阿诺德是以文化或者说是广义的教育作为走向完美的途径和手段,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如何以具体的手段和步骤来完善我们自身乃至社会仍然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for the analysis and criticism of all levels of society in this book for personal growth, social progress and enhancing national cohesion have a very good suggestions role. But also there is too extreme, although Arnold repeatedly asked people for a state of equilibrium
between Hebrew spirit and the Greek spirit, article length praised the Greek spirit, enhance the importance of the Greek spirit has a rational side , but also people can not agree. As a materialist, action or practice is often the first in culture, we should recognize that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Greek spirit still need positive guidance of the Hebrew spirit; and that those who cultivate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f the mining division, engineer or architect also slightly biased not to create the perfect 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not just by cultural progress, it had to rely on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Arnold is a culture or a broad education as ways and means to perfect, which left us thinking, how specific tools and steps to improve our own as well as social and still need to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and strug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