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一、国际收支调节
1、自动调节机制:
(1)汇率调节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国际收支顺差,外汇需求小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
(2)收入调节机制:国际收支顺差,国民收入增加,促进进口,减少顺差程度;国际收支逆差,国民收入减少,促进出口,减少逆差程度。
(3)货币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失衡会影响该国流通中的货币量,进而影响该国的价格水平、利息率和公众持有的现金余额等变量。
这些变量的变化会起到缩小国际收支差额的作用。
价格水平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一国货币量减少,提高利率,吸引外国投资,缩小国际收支赤字。
现金余额过小,缩小开支,进口减少,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4)物价—现金流机制:
盈余→黄金输入→货币供给扩大→物价水平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长→调节→均衡
赤字→黄金流出→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调节→均衡
(5)自动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①市场的不完全性,限制调节机制作用的发挥。
②见效较慢。
③无力解决结构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④对经济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2、政策引导机制:
(1)财政政策:逆差时,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即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缺点:与国内经济目标冲突。
顺差逆差
预算或支出↑↓
税率↓↑
利率↓↑
(2)货币政策:逆差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缺点:与国内经济目标冲突。
经济情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失业衰退/逆差扩张紧缩
通胀/逆差紧缩紧缩
通胀/顺差紧缩扩张
失业衰退/顺差扩张扩张
3、直接管制:一国政府机构主要以行政法规或命令的手段,直接干预外汇的买卖和限制对外贸易的自由输入输出,以控制和调节国际收支。
(1)外汇管制
(2)外贸管制
(3)直接管制的优缺点
A、优点:
①效果迅速而显著。
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施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发生变动。
B、缺点:
①会对价格机制发生阻碍作用,不利于自由竞争和资源最佳配置,社会福利难以实现最大化。
②因其较易察觉,更易招致他国的责难或报复。
③具有长期持续的倾向。
二、影响汇率的因素
1、影响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
(1)国际收支:顺差,本币升值;逆差,本币贬值。
(2)通货膨胀:通胀高,本币贬值。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较高,收入上升,促进进口,本币贬值。
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出口,本币升值。
因此,要综合考虑。
2、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
(1)资本流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外汇供给增加,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2)利率水平:利率上升,刺激外国资金流入,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3)经济政策:放松货币政策,本币贬值。
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会影响国际投资的成本变化。
调整汇率政策,直接影响汇率。
(4)心理预期:加剧汇率的上升或下降。
(5)政府干预:直接间接干预。
(6)突发事件
三、国际收支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1、对汇率的影响:顺差使汇率上升,逆差使汇率降低。
2、对物价与通胀程度的影响:适度顺差能稳定国内及出口商品的价格,通货供应量正常。
持久性顺差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适度逆差能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持续性逆差会使国内物价上涨,加剧通胀。
3、对货币金融政策的影响:持久性逆差会严重影响国际储备水平,不利于经济发展,影响该国举借外债的能力,从而影响货币金融政策。
四、汇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刺激进口;本币升值,刺激出口。
②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外币在本国的购买力变强,吸引外国消费。
③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本币贬值,资本流出;本币升值,资本流入。
④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汇率稳定,外汇储备增加;汇率波动,外汇储备减少。
汇率变动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
2、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①对国内价格的影响:货币汇率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②对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的影响:汇率下降,使生产扩大,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不利于劳动生产率。
3、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②促进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③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④促进国际金融创新
4、制约汇率发会影响的条件: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出口商品结构
③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程度
④货币可兑换性
五、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影响:
1、调节国际收支的方式:
(1)固定汇率制下,通过调整外汇储备来消除外汇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缺口。
顺差→外汇供给增加→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外币,卖本币→本币货币供给量增加→国内物价上涨→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平衡。
(2)浮动汇率制下,通过汇率自身的波动来调整外汇供求。
顺差→本币升值→国内物价上涨→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平衡。
2、对国内经济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1)固定汇率制下,国内经济政策独立性受到限制,一国可能需要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整汇率的稳定。
(2)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较大,但不是绝对的。
3、对跨国交往的影响:
(1)固定汇率能创造更稳定的环境,有利于跨国交往。
(2)浮动汇率制风险加大,不利于跨国交往,但金融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
4、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1)当固定汇率与真实价格背离时,会导致大规模资本流动,引发金融危机。
(2)浮动汇率制下,外汇投机增加,也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5、对通货膨胀国际传播的影响:
(1)固定汇率制下,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本国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可能出现跨国传递现象。
(2)浮动汇率制下,国外商品价格的上升,可能会被外币贬值所抵消,因此,通货膨胀不易跨国传播。
6、对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影响:
(1)固定汇率制,维持汇率稳定是各国共同目标,因此,有利于国际间政策协调。
(2)浮动汇率制下,不利于国际协调。
六、浮动汇率的优缺点
1、优点:
(1)它具有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
(2)从长期趋势看,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求情况决定,与真实价值相差不大,不易引发金融危机。
(3)增加了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
(4)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为浮动汇率制国家,所需外汇储备少。
(5)在某种程度上,可防止通货膨胀在国际间传递。
2、缺点:
(1)汇率的频繁波动给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带来外汇风险,不利于其顺利。
(2)助长了货币政策中的通货膨胀倾向。
(3)它会助长金融泡沫,即金融资产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
(4)在浮动汇率制下,实行钉住汇率制的国家更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5)汇率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会被资本与金融项目所抵消。
(6)汇率某些情况下的变动是短暂的,而微调是不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汇率制更具效率。
七、布雷顿森林体系
1、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
“双挂钩、一固定、上下限、政府干预”。
(3)取消对经常帐户交易的外汇管制。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向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帮助它们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
(5)争取实现国际收支的对称性调节:“稀缺货币”原则。
2、评价:
A、贡献:
(1)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解决国际支付的困难。
(3)克服了战后初期西方各国货币混乱的状况。
B、缺陷:
(1)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特殊利益
(2)特里芬难题――国际清偿能力供应与美元信誉二者不可兼得。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过分依赖于国内政策,从而限制汇率政策等手段的运用。
(4)特定时期它会引发特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
八、为什么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中最重要的?
1、外汇储备的比重在国际储备中最大
2、外汇储备的使用频率极高,作用最大,而其他几种国际储备使用的频率以及作用远远小于外汇储备。
九、外汇储备数量上的管理和结构管理
1、数量管理:
(1)外汇储备过多,导致资源浪费;外汇储备过少,导致国际清偿力不足。
(2)外贸规模越大,外汇储备要求越多;要使外汇汇率越稳定,外汇储备要求越多。
(3)衡量一国适度外汇储备的方法:
A、比率分析法:一国的国际储备量要与该国的贸易进口额保持适当的比例,一般认为是40%为标准比例,20%为最低限,当国际储备低于30%就需要采取调节措施。
B、成本—收益法
C、回归分析法:
涉及变量:
①国际收支变动量
②国内货币供应量
③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④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⑤进口水平和进口的边际倾向
D、货币学派分析法:国际储备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2、结构管理:
(1)根据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来安排储备结构。
(2)用于国际支付的外汇储备,应与该国外汇需求结构保持一致。
(3)根据分散原理安排预防性储备货币,实行多样化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