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阳豪气晚明大家陈淳书法集赏

白阳豪气晚明大家陈淳书法集赏

白阳豪气——晚明大家陈淳书法集赏晚明大家——陈淳书法集赏陈淳(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自号白阳山人。

长洲人。

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

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

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

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

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

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

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

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

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

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

”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

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

书工行草,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晚明狂草大家。

陈淳作品传世较多,国内几大博物馆多有收藏,流传海外的也不少。

陈淳书法集赏陈淳《草书七言诗轴》纸本纵154.6厘米横6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望湖亭上好春光,儘许游人醉夕阳。

亦欲扁舟垂钓去,竹林留我且徜徉。

”“春日田舍有怀石湖之胜。

道復。

”鈐“白阳山中人”(白文正方)。

鑑藏印:“屺瞻墨缘”(朱文正方)、“曾在朱屺瞻家”(朱文正方)。

此书点画浑厚,笔力老练劲挺,起收之笔以及转折之处皆沉著有力。

整篇佈局与气势深得祝允明草书神韵。

徐渭曾云“道復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

曾经朱屺瞻收藏。

陈淳《草书岑参七律立轴》纸本纵181.8厘米横7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释文: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右岑嘉州和贾诗道复书钤“白阳山人”(白文正方)、“陈氏道復”(白文正方)。

本轴书法多以中锋运笔,使转圆润,偶有偏锋鉤拒,刚柔互济,书势飞动雄杰,结体疏放恢张,欹侧多姿,颇有米芾书法的意致。

儘管本轴未署年款,但根据行笔老练劲挺及“道復”签款形式分析,大抵呈现出陈淳晚年书法风貌。

陈淳《游白莲寺五言诗扇面》草书南京博物院藏《五绝扇面》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陈淳《白阳山诗》(局部)纸本行书29×393.5cm 天津博物馆藏此帖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陈淳晚年之作。

陈淳《书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册》纸本草书30.1×48.2cm×3 嘉靖十九年(154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以下第十五開)十日畫一水。

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始肯留真蹟。

壯哉崑崙方壼圖。

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東。

赤岸水與銀河通。

中(以下第十六開)有雲氣隨飛龍。

舟人漁子入浦漵。

山木盡亞洪濤風。

尤工遠勢古莫比。

只尺應須論萬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

剪取吳淞半江水。

(以下第十七開)款。

庚子(西元一五四0年)秋孟望後。

偶得素冊。

作墨染十四幅。

尚欲寄(寄字點去)繼興。

以時事適擾。

遂中止。

乃檢少陵之作。

曳之冊末。

復志此數語。

以寄社中一笑。

道復復甫。

简介:此件为明陈淳画山水册,共17开,其中15-17为书法。

陈淳《致研山老弟尺牍》纸本草书26.7×2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春來陰雨。

不得一造。

怏怏。

舊有逋負。

未能卽償。

媿媿。

早晚措置來也。

幸寬假一二。

外拙畫二帋。

送新秀才。

聊致期望之意。

正廿二日。

道復頓首。

研山老弟足下。

餘素。

陈淳《致道深四弟尺牍》纸本草书23.9×2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八房三郎納婦在此。

略略周旋。

惜乎不能全備。

有同志者。

幸原此情。

茲因馬清送請書。

乘便草草。

勿罪閒聒。

呵呵。

廿五日。

道復頓首。

道深四弟仁厚。

謹空。

陈淳《草书诗》纸本。

纵34.9公分,橫428.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陈淳是晚明狂草大家,开启晚明个性书法的先声。

该帖写于1538年(五十五岁),传说是醉后所书,好像作画一般,每行一字至三字,笔墨放纵,运笔提顿扭转,左倾右倒,或节制或奔放,如醉歌狂舞,纵橫争折,线条与墨色交织成不断变动的画面,极富律动的美感。

陈淳《草书五言诗笺》纸本草书26×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治平寺中送張虛菴春元會試。

君豈好遊者。

吳山千里過。

道心方外得。

民瘼海濱多。

姓字傳金殿。

忠言獻玉坡。

春風治平寺。

億爾正鳴珂。

道復稿。

陈淳《致前江先生尺牍》纸本草书23.4×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久違且失禮。

罪甚罪甚。

茲欲奉造。

緣糧事要緊。

不免多方區處。

只在旦晚圖一敘也。

所有田糧差誤事。

須用明白。

特遣人詣堂下。

幸照察不具。

眷生陳衜復頓首。

前江先生尊親丈。

简介:明·陈淳书。

纸本。

行书。

凡九行,共六十七字。

23.4×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九)。

陈淳《五言诗扇面》草书15.4×4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寶髻。

石竹繡羅衣。

每出深宮裡。

常隨步輦歸。

只愁歌舞散。

化作彩雲飛。

道復。

陈淳《五言诗扇面》草书17.2×5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樂事亦多違。

春猶戀褐衣。

敝園花發早。

荒徑客來稀。

縱有登山屐。

難開覓句扉。

王喬如可見。

直欲與同歸。

道復。

陈淳《草书千字文册》纸本草书32×16.5cm×17页嘉靖十七年(1538)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北山堂捐赠)释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嘉靖戊戌春日白阳山人道复复甫书于五湖田舍。

陈淳《宋之问秋莲赋》纸本辽宁博物馆藏释文:(前缺:若夫西城秘掖,北禁仙流,见白露之先降,悲红蕖之已秋。

昔之菡)萏齐秀,芳敷竞发,君门闭兮九重,兵卫俨兮千列。

绿叶青枝,缘沟覆池,映连旗以摇艳,辉长剑兮陆离。

疏兮裂,交流兮相沃,四绕兮丹禁,三匝兮承明。

晓而望之,若霓裳宛转朝玉京;夕而察之,若霞标灼她虎赤城。

既如秦女艳日兮凤鸣,又如洛妃拾翠兮鸿惊,足使瑶草罢色,芳树无情。

复道兮诘曲,离宫兮相属,飞阁兮周庐,金铺兮璧除。

君之驾兮旖旎,莲之叶兮扶疏,万乘顾兮驻彩骑,六宫喜兮停罗裾。

仰仙游而德泽,纵元览而神虚,岂与夫溪涧兮沼,自生兮自死,海圻兮江沱,万里兮烟波。

泛汉女,游湘娥,佩鸣玉,戏清涡,中流欲渡兮木兰楫,幽泉一曲兮采莲歌。

江南兮岘北,汀洲兮不极,既有芳兮莎城,长无依兮水国。

岂知移植天泉,飘香列仙,娇紫台之月露,含玉宇之风烟。

杂葩兮照烛,众彩兮相宣,乌翡翠兮舟青翰,树珊瑚兮林碧鲜。

夫其生也。

春风昼荡,烁日相煎,夭桃尽兮李灭,出大堤兮艳欲然。

夫其谢也,秋灰度,金气腾天,宫槐疏兮井桐变,摇寒波兮风飒然。

归根息艳兮八九月,乘化无穷兮千万年,越人望兮长已矣,郑女采兮无由缘。

何深蒂之能固?何香之独全?别有待制扬雄,悲秋宋玉,夏之来兮玩早红,秋之暮兮悲馀绿。

礼盛燕台,人非楚材,雾图兮兰为阁,金银酒兮莲作杯。

落英兮徘徊,风转兮衰颓,入黄扉兮洒锦石,萦白苹兮覆绿苔。

寒暑茫茫兮代谢,故叶新花兮往来,何秋日之可哀?托芙蓉以为媒。

右宋之问秋莲赋癸卯秋日漫书并作小图于白阳山居之风木堂道复记陈淳《杜甫秋兴八首》(局部) 纸本草书34.9×1056.2cm。

甲辰(154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凡一百二十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百六十八字。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四),载入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一。

释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右杜少陵作。

甲辰春日。

白陽山人道復書。

陈淳《致东浦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