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1. 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B .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西边的时刻总是比东边时刻早C . 北京东8区的区时为8点钟,日本东9区的时间应比北京早1小时为7点钟D . 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8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2. 一架飞机从116°E的某机场起飞,起飞时当地区时为8日15时,飞机飞行15小时到达西八区的渥太华,则到达渥太华时,当地的时间是()A . 9日的22时B . 8日的14时C . 9日的14时D . 8日13:443.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回答下题.(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 .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源泉,其能量集中在图中B区,波长在0.15微米﹣4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B .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的主要动力C .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D .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2)下列有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活动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面性③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因素④太阳活动与大气降水变化的周期相同.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4. 此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题.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1)三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A . ①②③B . ①③②C . ③①②D . ②①③(2)如果②地位于南半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B . 刚好是3.21至6.22期间C .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D .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变小5.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如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1)箭头②表示的是()A . 海水蒸发B . 水汽输送C . 大气降水D . 地表径流(2)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主要影响下列哪个环节?()A . ①B . ②C . ③D . ④6. 如图为“某种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下列四组岩石中,全部属于沉积岩的是()A . 大理岩、页岩、板岩、石灰岩B . 石灰岩、板岩、砾岩、页岩C . 砂岩、砾岩、石灰岩、页岩D . 玄武岩、砾岩、石灰岩、大理岩(2)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A . 向斜B . 背斜C . 断层D . 海沟7. 读图,完成下题.(1)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 . 冰川侵蚀B . 流水侵蚀C . 风力堆积D . 流水堆积8.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中气压带代表()A . 赤道低气压带B . 副极地低气压带C . 极地高气压带D . 副热带高气压带(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 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 . 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 . 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 . 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9. 如图为“世界某海区洋流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题.(1)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北半球部分,S代表纬线,则()A .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 . 洋流②性质为暖流C .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 . 洋流④为北赤道暖流(2)若S线为23.5°纬线,则图中洋流附近可能会形成渔场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10. 1月17日,京城迎来了2011年的第一场降雪,伴着寒风,小雪很快洒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据此完成下题.(1)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A .B .C .D .(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A .B .C .D .11.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下题.(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A . 20亿年前B . 14亿年前C . 0.7亿年前D . 6亿年前(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A . 元古代B . 太古代C . 古生代寒武纪D . 中生代侏罗纪(3)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A . 古生代末期B . 中生代末期C . 太古代末期D . 新生代末期12. 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地壳上升B . 植被破坏C . 气候恶化D . 围湖造田(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 .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 . 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 . 地理要素的独立性13. 如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下题.(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①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A . ①②B . ①③C . ③④D . ②④(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①地处南方湿润地区②地处西北干旱地区③位于湿润河谷一侧④位于干热河谷一侧.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14.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 甲、乙、丙B . 乙、丙、甲C . 丙、甲、乙D . 丙、乙、甲(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A . 南坡为向阳坡B . 北坡为向阳坡C . 南坡为迎风坡D . 北坡为迎风坡15. 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在全球范围发生,据此完成下题.(1)近年来,美洲的一枝黄花(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其最大危害是()A .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B . 污染了土壤C . 危害农作物,使农业成本提高D . 排放了有毒物质(2)入侵生物能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A . 繁殖能力强B . 适应自然能力强C . 缺少天敌D . 自然条件好16. 读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判断下题.(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 . 森林、草原、荒漠B . 草原、荒漠、森林C . 森林、荒漠、草原D . 荒漠、草原、森林(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从东向西降水减少B . 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 . 从东向西气温升高D . 从东向西海拔增加17.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读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表,判断下题.1949年1954年1958年1971年1977年1984年1995年1997年湖泊面积(km2)43503915314128202740269126252145容积(亿m3)293268228188178174167150(1)引起洞庭湖区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泥沙淤积②气候变暖③南水北调④围湖造田()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2)洞庭湖区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可能后果是()A . 水体富营养化B . 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C . 洪水调蓄能力减弱D . 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18. 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A . 濒临海洋B . 人口稀少C . 海拔较高,北面有更高山脉分布D . 地势低平19. 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回答下题.(1)“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A . 谷地、平原B . 盆地、平原C . 高原、山地D . 高原、谷地(2)基多位于赤道,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A . 冬季寒冷B . 受寒流影响C . 降水多D . 夜晚寒冷20. 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A . .波动下降B . 波动上升C . 变化平稳D . 变化不定21. 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 . 土地B . 水C . 鱼D . 金矿22.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A . 水力资源B . 森林资源C . 煤炭资源D . 铁矿资源23. 如图中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①a村落b林地c耕地②a林地b果园c耕地③a耕地b林地c村落④a林地b村落c耕地.A . ①④B . ②③C . ③④D . ②④二、非选择题24. 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解答.(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B是________带,E是________带.(2)图中自然带由A.→B→C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3)图中自然带由E→A.→D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呈现____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这最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中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海平面变化图.材料二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主体,从这个角度讲,林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是保护地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家园的重大举措,也是抑制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1)材料一反映出了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在近现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________.(2)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除材料二中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措施?(3)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今后应该重点开发的常规能源是什么?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