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本票
【导语】
本票是出票人本人于票据到期日向持票人无条
件支付票面金额的票据。
本章简要讲解本票的意义、
特点,本票的见票、汇票法律规范对本票的适用等规
则和理论。
其中,见票是本票的特有制度,在学习和
研究票据法的时候,应当对此制度多加注意。
第一节本票的意义、特点和种类
一、本票的意义
本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对此定义析解如下:
(一)本票是一种票据
本票有票据的共同属性和特点,同时又有自身特有的性质和表征,以区别于汇票和支票,不能用其他票据替代它。
(二)本票是出票人直接向持票人支付票面金额的票据
这一点表现了本票与汇票、支票的根本区别。
本票的付款人就是出票人。
1从票据名称方面讲,本票之“本”,即为“付款人是出票人本人”之义。
(三)本票是出票人承诺于见票时无条件付款的票据
本票由出票人付款,根源于出票人的自付承诺,即出票人记载于本票上的自己到期无条件付款的意思表示。
本票,由出票人承诺自己付款,发生信用,故属于“信用证券’、“自付证券”。
又因出票人承诺于到期日无条件自行付款,本票为“预约证券”。
1有些票据立法允许由“担当付款人”代出票人付款,但是,一、这是本票的特殊现象,一般则是由出票人为付款人;二、我国票据法不认本票担当付款人制度。
本票的出票人为付款人,故无需承兑。
出票人签发本票之后,负有到期无条件付款的责任。
因本票有出票人于到期日无条件付款的性质,故亦称为“期票”。
二、本票的特点
(一)本票是自付证券
本票由出票人承担付款责任,基本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仅为出票人和持票人两方。
当事人方面少,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就简明一些,票据权利的行使,也要简便一些。
例如,不需第三人即付款人承兑即可直接请求付款,无须担心票据不获承兑等。
(二)本票以出票人为当然的主债务人
本票出票人对持票人负无条件付款责任。
各国票据法共认,本票出票人的付款责任,为绝对责任。
到期不付款者,持票人得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我国《票据法》一方面在本票的定义中指明了出票人的付款,是无条件支付;另一方面在第74条规定出票人必须“保证支付”,在第77条规定,出票人在持票人提示见票时,“必须承担付款的责任”。
(三)本票为预约支付证券
本票的出票人,承诺于到期日由自己无条件支付票据金额,属于一种“预约支付”,因此本票是预约支付证券。
(四)本票是无需承兑但有见票的票据
本票均不需承兑,但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本票,以“见票”为必要程序。
我国《票据法》第79条规定,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提示见票的,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
日内瓦《统一汇票和本票注》第78条第2款规定,见票后定日付款的本票,须在第23条规定的期限内向出票人提示“签见”。
统一法系各国也都依此为准,作了相同规定。
可见,本票以“见票”为追索权保全方法。
所谓“见票”,是指一种程序,即本票的出票人因持票人按规定的期限提示本票,请求确定付款日期,在本票上签名并记载见票文义和时间的行为,它是本票特有的一种现象。
汇票虽然也有见票后定期付款的种类,但它通过提示承兑的
程序,有效地确定票据付款日,不必为见票手续。
本票无承兑程序,以见票来确定付款日期。
支票是见票即付的票据,自无须见票后另定付款日,不存在见票程序。
(五)本票的出票人仅负付款责任而无承兑担保责任
本票无需承兑,出票人即没有承兑担保责任。
(六)本票的背书人负担保付款责任
本票依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对被背书人负有担保付款的责任,持票人到期不获付款时,有权利保全手续的,对前手得行使追索权。
三、本票的种类
(一)票据法学上对本票的分类
在票据法学上,按照不同的标准,将本票划分为多种类型。
1. 记名式本票、指示式本票和无记名式本票
这是按照本票上是否记载本票权利人名称所作的分类。
这一分类的各种本票,意义与汇票中同一分类相同,仅是票种票名不同。
如记名式本票与记名式汇票的相同处在于均为记名式票据。
2. 见票即付的本票、定日付款的本票、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本票、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本票
这种分类的标准与含义,与汇票的同一分类相同。
明显差异之处是,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本票,适用“见票”制度。
3. 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这种分类的标准与含义,与汇票的同一分类相同。
4. 国内本票和国外本票。
这是英美票据法上,按照签发和付款地是否本国所作的分类。
凡是在本国境内签发并付款的,是国内本票,其他的是国外本票。
国外本票遭拒绝的,无须作成拒绝证书。
国内本票,是否作成拒绝证书,由持票人选择。
(二)我国票据制度中的本票种类
我国《票据法》第73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本票,是指银行本票。
从而
排除了商业本票。
第75条规定,本票必须记载收款人名称,未记载的,本票无效,否定了无记名式本票。
因此,我国票据制度中的本票,必须是“记名式银行本票”。
1. 银行本票的意义
《票据法》没有对银行本票下定义,《支付结算办法》中,将银行本票定义为,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这个定义,有助于对我国银行本票的认识和理解。
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的区别之一,是前者以银行的信用,后者以银行之外的出票人的信用,作为票据的担保。
2. 银行本票的种类
《票据法》中未规定银行本票的种类。
我国曾经将银行本票分为定额银行本票和不定额银行本票。
所谓定额银行本票,即预先固定金额并印载于票面的银行本票。
按《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定额银行本票面额分别为1000元、5000元、1万元和5万元。
在实务中,因其面额小不能满足大额资金对票据的要求,使用量较小。
所谓不定额银行本票,即票面上没有预先印载的金额,可根据需要记载金额的银行本票。
这种本票,金额起点为100元,无上限。
银行本票又可以根据用途分为银行转帐本票和银行现金本票。
前者仅得用于转帐,后者用于支取现金,也可用于转帐。
2004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调整票据、结算凭证种类和格式的通知》(银发[2004]235号)。
将定额本票、不定额本票合并为本票(不定额),自此,我国的本票为不定额本票。
按照《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银行本票的付款期为2个月。
第二节出票和见票
一、出票
二、见票
第三节汇票有关规定对本票的适用
一、汇票有关规定对本票适用的意义
二、汇票有关规定对本票适用的立法
三、我国《票据法》对本票准用汇票规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