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文化生活》教学案第三课

2013年《文化生活》教学案第三课

高二级《文化生活》教学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目标:1.识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2.识记文化的多样性的含义、表现、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原因【课前自主学习】(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P281、民族节日(1)民族节日与文化的关系: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庆祝民族节日的文化价值: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1)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2)价值:对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

(3)保护: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和世界自然遗产,给予保护。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P31)---【难点】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和政治的、和地理的等多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3)关系:文化是,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透视文化多样性 P31----【重点】1、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各民族间的和的、的和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不同区域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形式的文化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的重要动力。

P31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P54(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的必然要求。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的色彩,保持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和。

4、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P32(1)既要,又要,相互,。

(2)首先要尊重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文化。

(3)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理解,和睦相处,共同促进的繁荣。

【课堂主体参与—课堂教学】1、想一想: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什么关系?2、辨析: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因此各民族文化没有共性。

3、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是指文化的共性(普遍性、一般性)。

原因在于。

文化的民族性是指文化的个性(特殊性、个别性)。

原因在于文化的民族性是其世界性的的基础,世界性存在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文化的民族性就没有其世界性。

所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民族越世界。

4、思考:“民族的和世界的并不对立,不要因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们的民族文化特性;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义。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课堂归纳】是什么——文化多样性表现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怎么办——态度、原则、要求【巩固练习】1.2012年1月22日,中国农历龙年春节到来之际,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喜迎新春。

这是( )①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中华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④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

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目前我国已有29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文化遗产是( )A.世界上各个民族均认可的风土人情 B.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风景名胜 D.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3.中国和美国饮茶习惯迥然不同,中国人喜好喝热茶,而美国人则偏爱冰茶;中国重视茶叶质量,高档茶叶有市场,而美国则偏爱快速和方便的茶。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B.两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C.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D.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4.2012年3月11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陈福今作了题为《传承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的发言,建议我国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开平碉楼是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假如请你写一份“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开平碉楼文化遗产”的倡议书,你可以运用的观点包括( )①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独特作用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就要保护一切民族历史文化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6.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的高亢美声、巴西人的热情桑巴、“非洲脚印”的鼓点、柔美的江南“茉莉”、曼妙的侗族大歌、多彩的羌族文化,舞台表演、街头巡游、广场活动、音乐、舞蹈、古典、时尚等,这些艺术形式充分说明( )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④世界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文学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

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 )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 B.发挥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8.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

在许多中国的民间饰物——首饰、绣晶、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③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性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

”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C.民族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D.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10.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个国家的春节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

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11.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

中国的媒体却出现很多的诸如悄然入校的TQC现象,还有“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

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 )A.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绝不能认同外国文化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12.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誉为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表达了聪明善良的中国人民对纯美爱情的美好追求。

一千多年来,它经由口头故事、戏曲及各种说唱文学等传遍大江南北,还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传播到国外,使海外观众为之倾倒。

这表明( )A.文化多样性是人们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B.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唯一特征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第二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2.识记现代大众传媒的手段;【课前自主学习】(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1)重要途径:、、。

(2)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和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1)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等多种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2)特点及功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4、文化传播的手段有:口语、报纸杂志书籍、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读物等。

(三)文化交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1、意义:(1)古代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的传播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课堂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误区1: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误区2: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课堂归纳】文化交流的途径、手段、作用【巩固练习】1.(2012年广东(一模)佛山一中模拟)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

这使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这说明( )A.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冲击 B.民族文化的根源在于外来文化C.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D.岭南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延续2.(2012年北京模拟)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了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3.广东省的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原住居民文化和中原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

这说明(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得到发展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③中原移民文化是先进文化,而本地原住居民文化是落后文化④潮汕文化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4.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