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 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 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开题报告

在国内对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的主要有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等。各单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匹配计算、系统控制等。目前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的生物遗传算法的优化匹配和内能故大学新能源研究中推出来的小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匹配的计算辅助设计,在匹配计算方面有着领先的地位,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控制在互补发电系统的应用也处在前沿水平。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一、题目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逐年增加,常规能源面临日益枯竭的窘境,迫切需要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在目前众多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开发中,潜力最大、最具开发价值的是风能和太阳能。它们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技术发展迅速,10年前,世界风光电总功率不到100万KW,如今已超过1000KW。据估计,20年内风光电将可满足世界电力需求的10%,成为21世纪主要的电源之一。采用单一的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存在冬季风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欠缺;夏季太阳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欠缺的问题。使全年某些月份供电不足。事实上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最佳的匹配性,即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资源条件最好的独立电源系统。又由于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蓄电池与逆变器是可以通用的,所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造价可以降低,系统成本趋于合理,作为独立发电系统,可靠性大为提高。
[10]郭继高.风能发电小型风能发电及其发电机(1)[J]. 1999,(05)
Hale Waihona Puke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年月日[6]齐发.独立运行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设计应用, 2005,(07)
[7]李德孚.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技术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 2006,(S1)
[8]强劲的风能[J].农村电气化, 2004,(09)
[9]武立志.风能及其利用[J].吉林气象, 1994,(02)
[2]刘兆辰.美国的风能开发[J].中国技术监督, 1996,(04)
[3]杜荣华,张婧,王丽宏,张兆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简介[J].节能, 2007,(03)
[4]艾斌,杨洪兴,沈辉,廖显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Ⅱ匹配设计实例[J].太阳能学报, 2003,(05)
[5]程节顺.基于模糊控制的风光互补电源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6,(10)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由于对环境和能源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对新型能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目前欧洲在这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欧洲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型并网电场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风力发电最大单机容量已经超过4.5MW,而太阳能发电容量也超过了100KW。国外在风光互补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独立控制技术已经成熟,在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预测控制以及系统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1.实际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探讨行分;
2.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风光互补发展趋势;
3.与指导老师商讨以及与同组同学共同分析和探讨问题;
4.结合所学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岳军,贾大江.中小功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测试与评价[J].太阳能, 2006,(02)
三、主要研究内容
1.利用太阳能光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和风力发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2.设计出逆变电路,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220V交流电以保证交流负载设备的正常使用;
3.控制线路要与其他线路良好对接;
4.控制部分根据日照强度、风力大小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