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职业伤害救护知识
机械伤害
当伤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拨通120急救电话,报告出事地点、受伤人 员及伤情,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 对伤员的现场抢救包括。 ➢ 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现场施行心肺复苏。 ➢ 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员置 于侧卧位以防窒息。 ➢ 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有搏动性或喷涌状动脉出血不止时,暂 时可用指压法止血:或在出血肢体伤口的近端扎止血带,上止血带者应 有标记,注明时间,并且每20分钟放松一次,以防肢体的缺血坏死。 ➢ 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体,防止骨折的再损伤。 ➢ 当有木桩等物刺入体腔或肢体,不宜拔出,宜锯断刺入物的体外部分 (近体表的保留一段),等到达医院后,准备手术进再拔出,有时戳入的 物体正好刺破血管,暂时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现场拔除,会招致大 出血而不及抢救。
消防安全知识
✓ 灭火器材的分类、构造、使用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器:
➢构造: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由钢瓶、瓶头阀和喷射系统组成; ➢使用方法: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可手提灭火器的提把,或把 灭火器扛在肩上,迅速赶到火场。在距起火点大约5m处,放下灭火器,一 只手握住喇叭形喷筒根部的手柄,把喷筒对准火焰,另一只手或者旋开手 轮,或者压下压把,二氧化碳就喷射出来; ➢使用注意事项: (1)灭火时应注意在密闭的空间内要采取防止人员窒息的措施; (2)灭火时应处于上风方向喷射。
消防安全知识
✓ 燃烧定义: 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发生激烈反应,并产生光和热的现象,称为燃 烧,又叫着火。在化学领域是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 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氧气(氧化剂)和着火源(明火、高温)。
✓ 自然界的燃烧形式: 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 生燃烧的现象。 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 现象。 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 现象。这个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称为燃点。
基本概念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整治
➢安全相关项
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贯穿在生产中的管理指的是? 全员参加、全部工作、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在生产中体现的原则主要指的是? 制定生产计划时首先安排安全技术措施,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 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制度规程以及事故管理。 安全三级教育指的是? 公司级安全教育、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知识
✓ 灭火器材的分类、构造、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
➢构造: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有内装式、外置式和贮压式三种结构,现以内 装式为主,一般由筒体、筒盖、贮气钢瓶、喷射系统和开启机构等部件构 成; ➢使用方法: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在离火几米远处,将灭火器立于 地上,用手握紧喷嘴胶管,另一手拉住提环,用力向上拉起并向火源移近, 这时器内就会喷出一股带大量白色粉沫的强大气流; ➢使用注意事项: 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喷射。
消防安全知识
✓ 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分为A、B、C、D四类。
类别 A类 B类
C类 D类
定义 固体物质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
物质火灾 气体火灾 金属火灾
燃烧物质 木材、棉、毛、麻、纸张 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
蜡火灾 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
基本概念
使用登高梯的基本要求? ①梯脚须有防滑包裹;单面梯脚应与地面形成60度夹角; ②人字梯中间须有拉绳连接并固定; ③遇有人登高作业时,梯旁须有人扶梯监护。 在二米以上高处进行工作时,对个人安全防护应做到? ①戴好安全帽并系好帽带; ②穿软底鞋; ③使用安全带。 什么是电气故障检修的挂牌制度? 当设备或电源线路发生故障时,必须进行停电检修。检修电工在停 电时应在电源开关上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警示牌 除挂牌者外,任何人不得摘下或合闸送电。 对长发女工在旋转机械及设备旁作业的要求? 长发女工应戴好工作帽并将长发束入帽内。
将化学灭火剂喷人燃烧区 化学抑制法 使之参与燃烧的化学反
应,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使用范围
常见实例
适用扑救各种固 搬开易燃物、关闭阀
体、液体和气体火 门、水流封闭、泥土、
灾。
黄沙筑堤。
适用扑救一些封闭 式的空间和生产设 备装置的火灾。
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覆 盖燃烧物;用水蒸气、 惰性气体充人燃烧区域 内;水淹、泡沫充填。
义务: ①有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②有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③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预防事故的义务; ④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⑤救初起火灾、及时报警的义务。
行业安全状况
我们行业的特点?
➢ 作为药品生产企业,我们的作业有哪些特点? ➢ 我们的作业过程中有哪些危险点?我们应如 何防患和救治?
➢ 高温危险
代表岗位:提取、配液、炒药、 灭菌、水处理、合成、危化品保 管、电焊工。
人生理反应;高温引起的燃烧或爆炸等。 产生温度危险的条件有环境温度,热源辐射或直接接触高温物体。
行业安全状况
➢ 毒性、腐蚀性危险
代表岗位:危化品保管、化验、 原料药生产、配液。
基本概念
特殊工种的定义与要求? 特殊工种指的是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管道)、起重(载货)电梯、 电气、焊接、高空作业、车辆驾驶等岗位的人员。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须经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进 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在考试合格取得安全操作证后,才能独立作 业。 安全检查中的“五查”是什么? 查管理、查制度、查违规、查隐患、查整改。 安全检修中“四不施工”、“五不拆”指的是什么? “四不施工”:没有检修任务书不施工;检修安全措施不落实不施 工;起重设备工具不合格不施工;高空并多层交叉作业无防护措施 不施工。 “五不拆”:设备带压力不拆;电源未切断不拆;设备高温或过冷 不拆;有毒有害有腐蚀或易燃易爆未处理不拆。
安全教育
学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二、行业安全状况 三、职业伤害救护知识 四、消防知识
基本概念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 八次会议通过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公布 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三章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职业伤害救护知识
高空坠落
1. 坠落伤员,应初步检查伤情,不要搬动摇晃。 2. 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3. 采取初步急救措施:止血、包扎、固定。 4. 要固定颈部、胸腰部脊柱,搬运时保持动作一致平衡,以免脊
柱弯曲扭动加重伤情。 5. 立即呼叫“120”急救医生前来救治或快速平稳地送医院救治。
基本概念
设备运转中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 禁止在设备运转状态下进行清理、清洗或维修; 禁止非本机人员代操作; 设备运行中,如遇设备部件(如刀片、压模、料斗等)卡滞,禁止用手探 入或拉扯卡滞物。 安全生产中员工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包括哪些?
权利: ①享受工伤及伤亡求偿权; ②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有知情权; ③对安全生产管理有批评权、检控权; ④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⑤遇紧急情况时有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4. 切忌用手去拉触电者,不能因救人心切而忘了自身安全。 ➢救护方法: ✓ 伤者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应让伤者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 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 伤者丧失意识时要立即叫救护车,并尝试唤醒伤者。呼吸停止,心搏存 在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心搏停止, 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扣压。 ✓ 发现其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等复苏措 施现场抢救。
碱:立即用水冲洗,以1%-2%硼酸液洗,最后水洗,严重时同酸处理。 溴:立即用水冲洗,再用乙醇擦至无溴,然后涂上甘油或油膏。 钠:可见的小块用镊子移去,其余同碱处理。
➢案例介绍
职业伤害救护知识
触电
➢ 救护步骤: 1. 关掉电闸,切断电源,然后施救。 2. 无法切断电源时,可以用木棒、竹杆将电线挑离触电者身体。 3. 如挑不开电线或其他致触电的带电电器,应用干的绳子套住触电者拖离, 使其脱离电流。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胶运动鞋等。
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
消防安全知识
✓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灭火方法
原理
隔离法
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 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 烧停止。
窒息法
阻止空气流人燃烧区,或 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 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 而熄灭
冷却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 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的 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 而使燃烧终止。
人体接触、吸入、沾染,有毒、腐蚀性或刺激性的液体、气体、烟 雾、粉尘等,造成的中毒或机体损伤。
行业安全状况
➢ 职工安全行为规范
1、下班或去做其它事情及时关停设备,禁止设备在无人操作时运转。 2、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按规程操作。 3、禁止拆除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如防护罩、急停按钮、压力表等。 4、禁止设备带病作业。 5、上下班时做好设备维护保养,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工作。 6、禁止手工代替工具操作。 7、禁止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坐在叉车、转运小车、设备防护罩、 产品盒上等位置。 8、禁止酒后上岗。 9、工作现场应规范穿戴工作服(鞋帽),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手 套、胶鞋、眼罩等),操作旋转设备时不得戴手套。 11、工作前熟悉作业环境,比如周围作业人员、地面是否有杂物、工 作场所灯光是否适合等。 12、禁止无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包括压力容器、叉车、电工、电焊、 行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