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二、毕业设计(论文)成果0 引言........................................... .. (1)1 病害出现原因分析 (1)1.1 沥青质量问题.................................. . (1)1.2 碎石质量问题 (1)1.3 气候的影响 (2)1.4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3)1.5 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 (3)1.6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3)1.7 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 (4)2 常见病害出现类型 (4)2.1 横向裂缝 (4)2.2 纵向裂缝 (4)2.3 水破坏 (5)2.4 松散 (5)2.5 泛油 (5)2.6 路面推移 (5)3 沥青路面病害类型的防治及处理方法 (6)3.1 裂缝预防、处理措施 (6)3.1.1 裂缝预防措施 (6)3.1.2 裂缝处理措施 (6)3.2 防治水破坏发生的措施 (6)3.3 有效预防松散现象产生的措施 (7)3.4 泛油的处治方法 (7)3.5 有效防治推移、壅包、波浪病害措施 (7)4 从设计、施工、道路养护简述路面病害的根治 (8)4.1 设计方案.............................. ...... (8)4.2 施工方面 (8)4.3 道路的养护 (8)5 结语 (9)三、参考文献 (10)四、致谢........................................................ .11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和防治措施葛一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200930630137 湖北黄石 435003摘要:本文未统地阐述了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道路病害产生的原因。
并阐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奏型、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就如何减少沥青路面病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就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最常见的裂缝、路面推移、泛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并从设计、施工和路面养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根治路面病害的措施,以保证沥青路面的正常使用性能。
关键词:沥青路面,路面病害,质量控制,沥青混羹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预防措施0 引言沥青路面因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沥青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沥青路面会逐步出现多种路面病害,沥青公路一出现路面病害,就应及时分析病害成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治,否则不仅会降低道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行车的安全、舒适、快捷,畅通,而且会因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导致道路结构性破坏。
本文就几种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破坏的现象有:裂缝、车辙、沉陷、坑槽、唧泥、泛油、波浪、壅包、表面磨光、松散剥落等。
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病害出现原因分析1.1沥青质量问题由于近几年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开工项目很多而建设资金又有限,因此,在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使用上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在沥青的选择上重视不足,存在有时沥青指标不足,仍在使用的情况。
1.2 碎石质量问题目前,在碎石的选用上重视不够,有时重视也存在无可奈何的现象,因为生产碎石的厂家多为一些小的私营主,没有良好的的配套碎石设备,生产的碎石时好时坏,即便有好的设备的厂家,其规模也较小,产量难以满足要求,所以碎石质量难以长期稳定,同时也就对碎石质量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1.3气候的影响1)低温裂缝。
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但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沥青材料逐渐发硬并开始收缩。
此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将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增长时,混合料劲度急剧增大。
由于沥青面层在路面中是受到约束的,面层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拉应变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沥青面层就会开裂,产生裂缝。
由于沥青路面宽度有限,收缩路面结构的相互约束小,所以低温裂缝主要是横向的。
2)温度疲劳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日温差大的地区。
由于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应力疲劳,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或劲度模量)变小,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应力松弛性能降低,最终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使路面产生裂缝。
沥青路面具有高温软化特性,尽管设计及施工中尽可能降低油石比,最大限度地利用骨料级配增大高温稳定性,但在车辆长期使用下仍会产生车辙。
泛油一般出现在高温天气,由于气温升高而导致沥青软化点的不适应。
-20 -10 0 10 20 30 40图2 沥青路面中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表1 沥青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变化1.4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规范要求应经过四个阶段,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验证阶段和试拌试铺阶段,各阶段对要达到的目的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施工时,有的单位压缩两至三个阶段,有的干脆凭经验进行施工。
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来讲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沥青混凝土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
另外,由于现状所致,政绩工程工期较短,加上低价中标,碎石料场不规范,大多材料都由个体企业承担,料场分散,设备落后,材料的均质性、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
虽然大部分单位在开工前都做了筛分分析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也检测并予以调整配合比,但由于差异性大,不可能做到十分准确,导致路面出现一些常见病害a1.5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石油沥青拌合出场温度要求在120℃~165℃之间,而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由于设备和人员素质等原因,在拌合温度控制方面时高时低很不稳定。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质变,没有粘性使沥青混凝土松散;温度过低,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匀,影响级配,这些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有时局部松散或其他病害的原因。
在沥青混合料拌制完成后,从拌合厂向摊铺现场运输过程中,空气与混合料之间的温差一般大于120℃。
加上因速度形成的相对风速较高,会导致混合料温度在到达现场前有较大的下降。
降温幅度由表及里逐渐减少,最严重的降温区发生在堆料表面和马槽的接触面。
降温严重程度取决于运输时间、速度、气温、保温措施等因素。
1.6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1)在摊铺设备断面加宽,沥青混合料从中间通过胶轮输送到两侧,由于距离大,必然产生离析,这种离析改变了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其次,由于烫平板从机心向两侧悬臂较长,随着摊铺次数的增加,产生变形,对路面横坡的控制也有较大的影响。
2)在混合料从运输车向摊铺机喂料斗卸料到刮料板输料的过程中,接触面表层料,特别是两侧车厢接触面的表层料,在每车料中最后被刮料板送到螺旋布料器,即每一车料降温幅度最大的表层“冷”料是集中被铺出的,表面料降温幅度最大,在正常的碾压过程中压实度难以达到要求,是路面发生松散、坑槽和渗水破坏的原因。
1.7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单位较多,如自来水、雨污水、供热、煤气、电信、电力、有线电缆、道路照明等地下管线。
由于平行交叉作业,加上工期较紧,对路面质量产生影响,如在土基碾压成型以后,管线单位又挖沟下管,管线单位对回填土的压实质量普遍不重视,因此造成局部不均匀沉降;又如沥青混凝土摊铺底面层、中面层时,道路照明施工单位要进行灯杆和电缆的铺设,而且不能封闭交通,导致路面污染严重,从而使路面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受到影响,特别是当沥青面层较薄时,在车辆高速行驶载荷作用下,沥青路面产生脱落、推拥、扭曲裂缝等现象。
2常见病害出现类型2.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路面部分开裂。
其产生原因是:(1)沥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区施工气候要求或者没有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致使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横向裂缝。
(2)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造成不同部位结合不良,从而产生横向裂缝(3)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鼍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面收缩裂缝,通过横向裂缝形式表现出来。
(4)桥梁、涵洞等结构物回填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处理不得当,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产生横向裂缝。
2.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路线走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其产生原因是(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材料,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2)纵向加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求,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3)路基边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
2.3水破坏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
其破坏的主要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
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
2.4松散松散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强度不足、压实度过小、面层内部空隙率过大而造成的。
2.5泛油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
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偏大地段表现的尤为明显。
高温季节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不足,沥青很快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泛油仅产生在行车道上,而且是间断式的片状分布。
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
2.6 路面推移推移往往产生在行车道上,特别是沥青面层只有一层时,由于长期荷载作用下,因基层与沥青面层粘结力较差而产生推移,推移严重时会产生壅包、波浪等破坏。
当沥青路面受到较大的车轮水平荷载作用时,路面表面可能出现推移和拥起。
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是: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力和水平力的综合作用,使结构层内产生的剪应力超过材料的抗剪强度;同时也与行驶车轮的冲击、振动有关。
推移的产生一般与基层施工质量、透油层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调平层或旧路面)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撒布不均等都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