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秋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六片区八年级期末地理试卷(B)

2020年秋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六片区八年级期末地理试卷(B)

2020年秋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六片区八年级期末地理试卷(B)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A. 东半球、南半球B. 东半球、北半球C. 西半球、南半球D. 西半球、北半球2.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分别指的是()A. 省,县,镇B. 省,自治区,直辖市C. 省,地,市D. 国家,首都,省3.当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我国纬度跨度大B. 我国地势落差大C. 我国经度跨度大D.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

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是()A. 新疆B. 西藏C. 广西D. 内蒙古5.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A. 同一座山,不同景观B. 同一季节、不同衣着C. 同一时刻、不同景象D. 同处平原、不同耕作6.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 东南、西南、西北B. 东北、东南、西南C. 东北、西北、东南D. 西北、西南、东北7.我们学校所处的温度带是()A. 热带B. 亚热带C. 暖温带D. 中温带8.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各民族“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B. 各民族“大散居,小散居,交错杂居”C.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D.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9.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下列对图中①~④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 ①为黄土高原B. ②为东北平原C. ③为青藏高原D. ④为塔里木盆地10.“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当地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1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 ①③⑥B. ②④⑥C. ①②③D. ①④⑤1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 从北向南逐渐减少B. 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C. 从西向东逐渐减少D.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13.牌号为“湘A31635”的汽车属于哪个省级行政区?()A. 河南B. 湖南C. 湖北D. 江西14.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A. 河西走廊B. 青藏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天山山脉15.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A. 修建水库B. 跨流域调水C. 节约用水D. 防治水污染16.下面四个民族的小朋友谁说的与实际不符()A. 汉族:我们人口最多B. 蒙古族:我们爱住竹阁楼C. 傣族:我们喜欢过泼水节D. 朝鲜族:我们能歌善舞17.图中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示意图是()A. B.C. D.18.如图漫画《手下留情》“筷子一次性,树木难安宁,劝君手留情,护绿记心中。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B.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C. 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D.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9.下列关于运输方式的选择,最恰当的是()A. 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选择公路运输B. 5000吨钢材由上海运往济南,选择水路运输C. 一批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拉萨,要求当天必须送到,选择航空运输D. 10万吨原油从中东运往广州,选择管道运输20.我国每年都在东海实行一段时间的禁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活动,此举主要目的是()A. 增加渔民的假期B. 减少水污染C. 便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D. 保护渔业资源21.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 内蒙古高原利用平坦的地势,发展种植业B. 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密布,发展淡水养殖业D. 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果业22.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其主要目的是()A. 促进居民就业B. 促进民族交流C. 方便行政管理D. 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各地农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很大,农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

据此回答23~24题。

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 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B. 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C. 海南岛大力发展甜菜生产D. 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24.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各地农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很大,农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

据此回答23~24题。

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A. 气候复杂多样B. 夏季雨热同期C. 山地多,平地少D.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25.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 生物资源B. 石油资源C. 水资源D. 土地资源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26.对应地理信息连线。

27.读我国西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最大的省区的行政中心A 是______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基地--西昌是在B ______ 省;C省区的简称是______ .被称作“三江源”的D省区的名称是______ 省,该省有我国最大的咸水湖E ______ 湖;I是我国西南部最大的邻国______ ;图中北回归线穿过的省份L的简称是______ .(2)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F ______ 山脉.G ______ 盆地.H ______ 高原.28.读长江水系图,回答以下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山脉,注入A______海。

(2)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填“上游”或“下游”)河段。

(3)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B是______,长江主要支流C是______江。

城市D是______。

(4)长江上、中游的分界是______。

此地以东是______平原(5)与长江连通的许多湖泊具有调洪蓄洪的能力,图中①是______湖。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湖。

29.读图,回答问题。

若把我国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1)我国首都北京在______ 区域,香港、澳门在______ 区域。

(填字母)(2)区域C和区域D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______ ℃等温线和______ 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区域D的耕地以______ 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区域C的耕地以______ 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 。

(3)甲地与乙地相比,冬季气温较低的是______ 地,甲地与丙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 地。

乙地是______ 气候,丙地是______ 气候,区域B的______ 被称为“沙漠之舟”。

(4)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来看,A属于______ 区,C属于______ 区。

30.读沿北纬32°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1)A代表地势第______级阶梯,B代表地势第______级阶梯,C代表地势第______级阶梯.(2)图中各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高原,②______山脉,③______盆地,④______平原,⑤______海.(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我国地势的特点: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

故选:B。

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本题考查我国的半球位置,牢记即可.2.【答案】A【解析】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故选:A。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行政区划,属于基础题,学生应牢记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C【解析】解:我国跨经度广,是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由此可知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跨5个时区;故选:C。

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73°E);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135°E);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熟记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学生应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提高答题效率。

4.【答案】C【解析】解: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故选:C。

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民族及民族分布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属于基础题。

5.【答案】C【解析】解: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同一时刻,不同景象.故选:C.我国跨经度广是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由此可知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跨5个时区.本题考查我国的经度位置,理解解答即可.6.【答案】D【解析】解: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故选:D。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本题考查我国民族的分布,比较记忆即可。

7.【答案】C【解析】解:我们学校位于河南省的北部,属于暖温带。

故选:C。

我们学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温度带的位置.8.【答案】B【解析】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选项A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9.【答案】D【解析】解:①是青藏高原,②是华北平原,③是内蒙古高原,④是塔里木盆地,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读图可得,①是青藏高原,②是华北平原,③是内蒙古高原,④是塔里木盆地.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位置,读图后比较记忆即可.10.【答案】D【解析】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是其最大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