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苔丝悲剧的成因托马斯·哈代擅长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人生, 以悲剧性的感悟及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人生的苦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
其代表名作《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
任何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苔丝;人为因素;社会因素;作家因素正文部分:一、苔丝是19 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用现实主义的笔触鲜明生动地塑造的一个美丽纯朴的农村姑娘。
《德伯家的苔丝》描述了发生在19 世纪的英国的一个悲惨的故事,5 月的一个夜晚,农村赶车汉约翰·德伯菲尔在回家途中,听一位牧师说他是名门贵族德伯维尔家的后裔。
他兴奋异常,信以为真,一心想借此摆脱贫贱家地位,便要女儿苔丝到特冉特瑞齐去,向一家冒名德伯维尔姓氏的富户认亲戚。
17 岁的苔丝姑娘,纯朴美丽,毫无人生经验,终于去那个“本家”帮佣,结果被恶少亚历克诱骗失身。
苔丝悲愤回家,抑郁度日,生下的孩子也未能保住。
后来,她来到一个牛奶场当挤奶工,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结识了一个青年安吉尔·克莱尔,两个人产生了爱情。
然而苔丝内心矛盾:缠绵的爱情常常让她忘却往事;清醒的理智却又让她记起往事。
悲痛的历史好似沉重的十字架压在她的身上,她多次欲言又止。
在克莱强烈的追求下,两人终于结婚。
新婚之夜,苔丝决心把自己的“罪过”都告诉克莱。
不料克莱首先开口,向苔丝吐露了他自己过去的一段荒唐情事,苔丝当即真诚大度地宽恕了他。
然而,当苔丝向他倾诉自己的不幸之时,却没有得到同样的饶恕。
克莱尔以“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就不同”,“乡下女人不懂什么叫体面”为由,冷酷地离开了她。
之后为了养活全家,满足父母的虚荣心,维护所谓“丈夫”的尊严,苔丝又不得不饱受无尽的屈辱到一家农场干着跟男工同样繁重的劳动,并苦苦等候远走巴西的丈夫归来。
可没过多久,亚历克又来纠缠她,而这时她的父亲不幸死亡,母亲又重病,房主逼租,全家沦落街头。
在失去父亲的痛苦和生活窘况的双重逼迫下,绝望的苔丝再次接受亚历克的保护,答应跟他同居。
但是,不幸总是降临到可怜的苔丝的头上。
正在这时,克莱尔从巴西匆匆赶回。
他让苔丝的生活再次失去平静,她悔恨交加,最终刺死了亚历克,跟克莱逃进森林过了五天幸福生活,之后被处死。
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苔丝悲剧的发生?谁是罪魁祸首?苔丝的悲剧命运产生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由社会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面我将从人为因素、社会因素和作家因素三个方面具体深入的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
二、导致苔丝悲剧的人为因素。
(一)苔丝的性格决定了悲惨的命运。
苔丝是一个孝顺、善良、纯洁、自尊、富有责任感、勇于反抗的英国乡下姑娘,但正是她的孝顺、善良、纯洁、自尊、责任感不断地给她带来灾难,正是她的性格造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这是莫大的不公平。
1、苔丝对父母孝顺,对家庭富有责任感。
苔丝为了帮助她的父母,她可以付出一切苔丝先后两次失身都是由于家人生计所迫。
苔丝第一次失身,是由于家里老马死亡,迫于生活压力和对父母的愧疚之情而去德伯家认亲戚、做帮工,但却遭到亚历克的强奸。
苔丝第二次失身是为了家人,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发生的:苔丝新婚后遭到克莱尔的遗弃,为了生活,为了维护所谓”丈夫”的尊严而四处流浪打工,参加极其艰苦的劳动,生活极端艰苦,但仍然痴情地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
这时苔丝家又发生变故:父亲猝然去世,房屋被房主收回,全家栖身无所。
这时,亚历克又趁虚而入纠缠她,凶狠的富农有意刁难她,克莱尔却杳无音信。
为了家人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苔丝只好放弃爱情,再次牺牲自己充当亚历克的情妇。
苦难的苔丝就是在这种境遇下被一步步逼向绝路。
2、苔丝的纯朴、自尊。
猎苑事件之后,面对亚历克在经济上的诱惑,苔丝不愿随波逐流,带着对亚历克的鄙视和厌恶,毅然选择了离开。
她的纯朴自尊使她不能与人面兽心的亚历克相处。
苔丝的选择实质是上用纯朴的逻辑对传统的贞操观念的一种否定,表现了她本性的纯洁,这是难能可贵的。
也正是由于纯朴,苔丝不顾母亲的劝阻在新婚之夜向心爱的人袒露了自己的“污点”。
得知苔丝的失贞,克莱痛苦、悲愤到极点,出现了他梦游的情节。
苔丝本可以告诉他梦中的痴情,唤醒他心中的柔情,造成转机。
她的纯洁、自尊,没有让她施展女性的魅力极力软化他,也没有大吵大闹压倒他,但她的这种自尊的背后是自卑和负罪心理在作怪。
苔丝为了克莱尔的利益,愿意跟他离婚或者是去死。
由于自尊,苔丝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仍不肯向克莱尔的父母求援。
如果苔丝放下自尊向克莱的父母求援,也不会成为亚历克的俘虏。
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悲剧了。
3\苔丝的宿命论思想。
苔丝性格中宿命论的影子也是导致苔丝悲剧人生的一个因素。
苔丝的宿命论思想跟蒙昧闭塞的农村生活有关。
农村是靠土地与阳光雨露为生,四季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运行等是人力所无法干预的。
苔丝的母亲那本《算命大全》便是一个象征。
苔丝在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产生的敏感也是必然的。
当苔丝第一次到亚雷家认亲时,在回家的路上,被玫瑰花刺了前胸,便“认为那是个不吉利的兆头”,为她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
当苔丝试穿新婚礼服时,脑子里浮现出的是“曾经失节的妻子,穿上它决不会合身”的民谣,她因此而心情沉重。
举行婚礼后回到奶场时那“主凶”的午后鸡叫、新房门口的女相、手中十字的誓言、全家被扫地出门而出现的四轮马车的幻觉、原始开尔脱人在悬石神庙举行献祭礼,这一切都在苔丝的心理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吞噬着苔丝与生活抗争的勇气,同时也象征着苔丝“无可逃避”的命运以及人世对苔丝的残酷。
4、勇于反抗,造就了悲剧的命运。
苔丝身上闪烁着敢于冲破旧礼教的一切束缚的反抗精神。
苔丝对世俗的道德价值观开始产生怀疑。
她不管宗教清规, 自行代牧师给她的私生子行洗礼,揭开了她反抗的序幕。
她要与压迫她的生活环境作斗争。
在燧石顶的麦垛上,当亚历克第二次又来纠缠她时,她抓起皮手套砸得他嘴上流血。
在棱窟槐农村工作时,凶狠的富农有意刁难苔丝。
她据理力争,反驳富农的刁难。
她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计件活,干多少事付多少工钱,所以我做多做少于你并没有关系。
”这是一个想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谋生、追求个人起码幸福权利的纯朴姑娘。
她最后的反抗是激烈的,但促使她复仇的种子仍是亚历克夺去了她的贞节,剥夺了她爱的权利。
当悔悟的克莱尔突然出现,愤怒的苔丝举起复仇的尖刀刺死亚历克,这是纯洁无辜对淫邪奸诈的反击。
苔丝和克莱尔过了几天幸福真实的爱情生活后,她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以死抗议资产阶级不公道的法律。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她不甘屈服,以她个人微薄之力去与邪恶强大的统治阶级相拼,无异于以卵击石,毁灭是必然的。
(二)“撒旦”亚历克与“天使”克莱尔亚历克是苔丝悲剧的始作佣者和一生痛苦的渊源,从本质上看,他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追求,靠家庭遗产过着富裕生活的资产阶级少爷。
他看上了姿色出众、单纯善良的少女苔丝,从苔丝第一次去他家攀亲谋求工作的时候,他就立刻被苔丝的美貌所吸引,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
亚历克意识到苔丝致命的弱点就是她的家庭。
因此他通过在经济上给苔丝家庭的一些施舍,从而使苔丝处干负欠他的地位。
但苔丝却一直对他没有好感,总是对他没有好脸色总是尽力疏远他,这使得亚雷十分懊恼却又无可奈何。
“围场之夜”苔丝失身于亚雷,不仅是亚历克处心积虑的结果,也是当时的环境氛围所促成的。
亚历克毁灭了苔丝的生活,掐断了苔丝通往幸福的一切道路,给苔丝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苔丝失身于亚历克,或许有其偶然性,而正是由于这一偶然性,才导致了以后许许多多的必然。
美丽纯洁农村少女苔丝一踏上社会就遭到不幸,然而她身上所受的摧残,只是她痛苦生涯的一曲序幕,随之而来的各种精神的打击更使她难以忍受。
如果说亚历克在肉体上给予苔丝残酷的摧残,那么安吉尔·克莱尔则使得苔丝在精神上饱受了折磨。
(1)他是爱姆斯一个低教派牧师的儿子,受到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小,不愿接受父亲为自己选择的职业去当牧师“为上帝服务”,而决心以务农为业,“替人类服务、增光”。
他把求知的自由看得比“丰衣足食还贵重”,厌恶现代的城市生活,蔑视社会的习俗和礼法,跑到乡下学习农业技术。
他追求苔丝,赢得了苔丝真挚的爱情,然而克莱尔从一开始便把苔丝看作理想贞洁的化身来加以崇拜、追求的。
他把苔丝看成是“从全体妇女里提炼出来的典型仪容”。
苔丝最天真的事莫过于新婚之夜向克莱尔坦白自己以前的“罪过”了,当新婚之夜克莱尔向她诉说了自己婚前的“不忠”之事后,天真的苔丝认为有必要向丈夫坦诚相告,把母亲的告诫抛到脑后,满以为自己对克莱尔的原谅也会换得克莱尔的原谅。
但是,克莱尔允许自己的不纯洁,却完全倒向旧的伦理道德一边,不能接受苔丝的曾经“失身”,说什么“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就不同,哪能一概而论呢,”他对苔丝理想化的爱情泡沫被意想不到的事实所击破,使他几乎要疯狂,而且还感到受欺骗。
他把爱情抛到一边,只想着社会怎样看待他们和今后他们的孩子,最后,屈服于习俗,不负责任地离开,把苔丝推向绝望的深渊,并在精神上完全崩溃,被迫走上了绝路,苔丝的悲剧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在这方面,作为“天使”(安吉尔英文ANGEL是“天使”的意思)的克莱尔其实是一个帮凶,他客观上把苔丝推向“魔鬼”。
克莱尔离开苔丝,使苔丝走投无路,让亚历克有机可趁,违背了保罗的教导。
对此哈代评述道:“(克莱尔)本来有先进的思想,善良的用意,但是虽然他极为想要以独立的见解判断事物,而一旦事出非常,他还是不知不觉地依从小时候所受的训教,最终成了习俗的奴隶。
”可见像克莱尔这样的知识分子虽然有进步的要求,但他的理想与现实行动脱节,,性格偏执,软弱,缺乏责任感,道德上十分保守,促使了悲剧的发生。
克莱尔不止一次冷酷地对苔丝说:“你以前是一个人,现在又是一个人了,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并不是你,是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
”而苔丝发自心灵深处的话:“我只要看上你,那我就要爱你爱到底了,不管你变了什么样子,不管你栽了多少跟头,我都要一样地爱你,因为你还是你啊?”丝毫打动不了这位铁石心肠的男子的心。
克莱尔这种不切实际的空灵的爱,既扼杀了他自己心中真实的情感,也断送了苔丝一生的幸福。
这是克莱尔和苔丝爱情悲剧的一方面因素。
(2)另一个方面的因素是克莱心底深层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作祟的结果。
当苔丝不加任何考虑就原谅了他过去放荡行为的同时,他却不肯宽恕原来无辜的苔丝,并暴露出本阶级的丑恶嘴脸,冷酷无情地说什么“不要说啦,苔丝,不要辩观念就不同,那能一概而论呢,”“你是个乡下女人,不懂得什么叫体面,”“你为什么必得把你的家世告诉了我,让我多得一个看不起你的把柄哪?”等等。
这些话表明虽然他反抗过传统观念,阶级偏见,但是却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下了阶级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