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尽快地发表自己的文章科学研究成果在学术界的交流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之一是学术期刊。
如今世界范围内的英文科技期刊总数之大,令人瞠目。
每当一门新的学科萌芽而出,与其相应的一本新的学术期刊便会接踵而至。
在单个学科内,学术期刊的数量与学科的热门程度及研究深度有很大的关联。
在同一学科中,经常会有几本期刊同时存在,以不同的刊名(Journal Title)、版本(Format)及出版形式(Style)出现,供作者和读者选择。
这种现象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中很普遍,也是与中国学术期刊出版差别最明显的地方。
对中国科技工作者而言,在这许多的选择对象中挑出一本适合自已论文的载体并不容易,尤其是第一次,需要有个调查和选择的过程。
调查的渠道与方法多种多样,简单地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图书馆内的普查。
在国家级或省级的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里,世界范围内的英文期刊虽然不全,但还是能查到不少。
根据学科名称和关键词可以查到与作者论文内容相匹配的刊物,而且可以借阅,详细了解该刊物的出版内容和形式,以及对投稿的具体要求;二是在网上查询。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学术出版社和学术团体,无一例外地拥有自己庞大的因特网站和快速的检索系统。
网页上不但详细地列出所有出版的学术期刊(多按刊名的字母顺序或学科排列),而且根据关键词检索起来非常快捷方便。
作者一旦输入关键词,即可找到与之相关的所有刊物,而且可以通过链接马上进入每本期刊的主页(Journal Home Page),查询该刊的出版宗旨和范围(Aim and Scope),及其它与该刊有关的信息。
比如主编姓名、单位、联系办法、期刊出版频率、版本设计、投稿须知等等。
这种网上查询手段大大减轻了学者对期刊初选的工作量,很受欢迎。
但缺陷是使用者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检索技能和互联网支撑系统;第三种渠道是通过交流获得信息, 包括和导师、师兄妹、同事之间的交流,以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有目的地与同行学者交流发表文章方面的经验,从中了解本学科内的国际期刊种类与名称。
另外,不少西方出版社的编辑(Publishing Editor/Publisher)和促销人员(Marketing Manager)经常带着其出版社出版的期刊参加有影响的学术年会,这也是中国作者了解学科内不同期刊的好机会。
此外,许多知名期刊的主编经常是这种学术年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如果作者能创造机会与主编们沟通,则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期刊的特点和差别。
总而言之,这几种渠道综合起来使用,中国作者便能对本学科内出版的各种国际英文期刊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最终选哪本刊物投稿,还需做更进一步的考证。
首先是对自己所要发表的科研成果的评估。
在同一学科内众多的期刊中,其学术档次、出版质量与知名度是有很大差异的。
越是顶尖的期刊,对论文的学术和文字质量要求越高。
所以作者对自已论文的定位很关键。
如今衡量期刊档次高低的普遍标准是该刊的引用系数(Impact Factor),但刊物的历史和口碑也很重要。
其次,是作者对不同档次的期刊的了解程度,最好是越深入越好。
从刊名到主编和出版内容,了解得越详细越好。
只有如此,才能做到知彼知己, 有的放矢。
此外,在许多热门的学科里,期刊的种类很多,再加上边缘学科的交叉覆盖,选择的范围很广。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是简单的档次间的匹配了,其它的因素也应该进入考量的范围。
比如期刊的投稿方式、审稿速度、出版质量(包括出版速度)、刊物的印刷质量,以及出版社在抽印本、单行本及彩图等方面的收费标准等,均可成为作者选择投稿刊物的入选条件。
在这诸多考虑因素中,出版速度(Publishing speed)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投稿刊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论文发表速度的快慢与刊物主编、刊物大小和出版社的经营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统而言之,论文发表的快慢,取决于论文在编辑部内被审定的速度和论文被接受以后在出版社的发表速度。
一篇论文投到期刊的编辑部后,如果主编能很快地将论文送审,而且审稿人能较快地将意见反馈回主编,那么该论文是被采纳、修改还是拒绝都能较快地有个结果;反之,作者则会在漫长的等待中渡过。
一本期刊的审稿速度还取决于其它许多因素,如稿源情况、编辑的工作量、来稿质量等等。
除非作者亲身经历,很难有所把握和了解。
但通过浏览一本期刊在过去一年内发表的文章,作者可以对此有个大致的考量。
在英文科技期刊发表的文章中,大部分文章在首页的作者单位下,注明稿件的投稿日期(Received Date),修改日期(Revised Date)和文章最终被接纳的日期(Accepted Date)。
如果一本期刊一年内发表的文章,从投稿到文章被接受都有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特刊除外),则暗示着该刊的审稿周期可能较长。
如果作者投稿到这样的刊物,需对漫长的等待有所准备。
一旦文章被采纳并送交出版社,其发表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
其快慢程度作者通过浏览已经发表的文章也能有所了解。
现在大部分的国际英文科技期刊,都有网上发表(Publishing On-line)和印刷本发表(Publishing in Print)的双重出版体系。
如果作者的原稿质量过关,回复校样也比较及时,则论文在网上发表的速度都是较快的。
一般来说,论文的被接纳日期和论文在网上正式发表的日期应该相距4-8周。
当然,不同的出版社的出版效率有所不同,但作者如能对此有所了解,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和期盼。
但在印刷本(Issue in Print)上发表的快慢就很难预料了。
因为决定的因素很多,比如出刊频率——月刊的出版周期肯定要比季刊短;又比如刊物的大小——每期有几百页版面的期刊的出版周期比只有几十页的就要短得多。
而这些因素都是作者不能左右的,一旦文章在网上发表后,文章何时能在印刷本上发表就不是作者通过催促出版社能够解决的了。
总而言之,如果科技论文作者想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尽快地发表自己的文章,在选择投稿刊物时,最好能较全面地考虑到以上诸多因素,争取在候选期刊中选出一本真正能够既快又好地发表自己论文的刊物。
关于对英文期刊的投稿指南作者: heyinprc 发布日期: 2009-10-22目前科技论文作者向国际英文科技期刊投稿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邮寄形式,即通过国际快件将论文的原稿邮寄给刊物的主编或编辑部。
这种形式曾经是投稿的近乎唯一的方式,持续了漫长的岁月,可现在采用这种方式接受来稿的刊物越来越少了。
二是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即作者将原稿的电子文件发至主编或编辑部的电子信箱。
这种投稿方式显然比邮寄快得多,但与邮寄一样,稿件也有丢失的时候。
目前采用这种纳稿方式的期刊还很多,但有很大一部分期刊己经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发展到第三种也是目前最新的一种投稿方式,即网上投稿(ON-LINE SUBMISSION)。
这种方式速度快,而且稿件不会丢失。
一旦作者在网上登记注册投稿,每个主要步骤都有记录,很受科技期刊作者的欢迎。
本文将就网上投稿过程及作者应该注意的地方予以详细的介绍,供对此感兴趣的中国作者参考。
网上投稿的关键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作者对所要投稿的国际英文刊物的投稿需知(GUIDE FOR AUTHORS)要了解清楚,并且按照要求准备好原稿的所有文件。
一般科技论文分为回顾性文章(REVIEW ARTICLE),普通论文(REGULAR/RESEARCH ARTICLE),快讯(SHORT COMMUNICA TIONS)等。
不同的文章类型,对原稿的格式要求也有所变化。
单就普通论文而言,文章从头到尾的基本格式是:论文的开篇部分,包括文章标题(TITLE),作者姓名(AUTHOR’S NAME)(注明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作者单位地址(AFFILIATION),论文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等;论文的正文部分,包括介绍/引言(INTRODUCTION),实验方法(METHOD),实验材料(MATERIAL),结果与分析(RESULTS AND ANAL YSIS),讨论(DISCUSSION), 结论(CONCLUSION)等;需说明的是不同的学科,正文的内容和形式会有所增减,图表、公式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
正文后的结尾部分有的文章附加致谢辞(ACKNOWLEDGEMENT),有的则没有,但参考文献(REFERENCE)则是必须的。
有的文章还带有附录(APPENDIX),如全部的实验原始数据、计算机软件程序等。
现在有的刊物可以在网上发表的文章中附带电子视听文件(E-COMPONENTS)。
如短录像片(VIDEO CLIP),动画片(SHORT CARTOON)等。
作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文章应该包含的内容,一旦确定,所有的内容都要在网上投稿前准备好。
此外,不但原稿的内容和格式要符合刊物的要术,而且在字数、页数、格式、文件储存形式等方面,均要与投稿刊物的要求一致。
否则,文章在初选阶段会很快落选。
其次,是作者对投稿刊物网上投稿系统的熟悉和学习。
如果可能,最好请有这方面经验的作者上一课,可以节省时间和事半功倍。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作者自己要耐心地自学。
从刊物的网页入手,仔细阅读网上的投稿需知、跟踪链接或屏幕启示,把每个环节搞明白弄清楚。
在网上投稿,头一步是在网页上注册,也叫作者登记。
实际上与网上购物注册没太大区别,关键是要把自己的姓名、单位、联系地址,包括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等登记准确无误。
二是按部就班地输入文章的各个主要部分。
如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图表等。
在输入每个部分的时候,一是要通读该部分的有关要求,再次确认自已输入的文件是否符合要求。
这听起来并不难,但实际上作者在这方面的疏忽却很多。
比如按要求,原稿不能超过20页,可有的原稿长达40多页,甚至更长。
有的文章作者完全忽略了刊物对关键词的要求,随心所欲。
二是确认每个部分输入的完整性。
有些作者在输入文件时过于匆忙,十个图只输入一半,这样的稿件即使到了编辑部也不能送审,只能返回作者补漏。
如果审校员一时疏忽或主编没有查觉,将有缺欠的文章发出送审,则审稿人因为缺图,不能正常审阅文章。
这样造成的麻烦所耽误的时间会更多。
三是输入文件完毕后,也就是所有的部分成功地输入后,不要忘了点击投稿发送键。
否则,稿件只会存储在作者自已的文件夹中,而不是发到编辑部。
目前,许多科技期刊网上投稿,需把文件由一种存储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存储形式,比如DOC 文件变成PDF文件。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计算机屏幕会呈停滞状态,看上去好像死机了。
其实不然,只需耐心等待罢了。
原稿在网上成功投出后,作者马上就能收到编辑部的回执。
如果有问题,屏幕上则会出现问题预警或解决问题的提示。
如果作者不能自行解决故障或问题反复出现,作者可与出版社的网上投稿支持部门联系,求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