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二)
淮军旧照李鸿章在访问德国的时候,俾斯麦尝语李曰:“我欧人以能敌异种者为功。
自残同种以保一姓,欧人所不贵也。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嘲笑李鸿章“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以屠杀本国子民起家,不足道也。
俾斯麦一世英雄,踌躇满志,说话虽然尖锐,却道出了李鸿章的痛处。
不过这也怪不得李鸿章,因为专制之政F天生的性格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因为内战是统治权之争,是根本利益,外战并非统治权之争,是局部利益。
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李鸿章前半生Z压太平天国节节胜利,后半生惨败于日本之手,几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然而“至其所以失败之故,由于群议之掣肘者半,由于鸿章之自取者亦半,其自取也,由于用人失当者半,由于见识不明者亦半。
彼其当大功既立,功名鼎盛之时,自视甚高,觉天下事易易耳。
又其裨将故吏,昔共患难,今共功名,徇其私情,转相汲引,布满要津,委以重任,不暇问其才之可用与否,以故临事偾机。
贻误大局。
”梁启超这段话说的是李鸿章任人唯亲,以致成此恶果。
不过这也不能怪李鸿章,大清帝国这个大流氓政F不也是给了曾国藩、李鸿章很高的地位官职吗?流氓头子要维持自己的流氓统治就得给效忠的小弟们好处,不然以后谁还跟你?如果像英国人那样,丘吉尔一打胜二战就叫其回家,那不仅是失德行为,而且很危险,会寒了众兄弟的心,因此李鸿章重用其淮军旧部,是很正常的行为,没有什么好说的。
大清帝国又没有正常的退休制度,不让这些人去当官捞一笔,岂不生怨恨之心?这帮刀口上吃肉的厮杀汉子可不是良善百姓,惹火了他们扯旗放炮再出个洪天王,大清帝国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只不过这些个淮军将领功成名就之后暮气沉沉,视自己的生命非常宝贵。
这也可以理解,当初刚出来混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当然舍生忘死;现在什么都有了,如果把小命丢了,那拿什么来享受?因此,甲午之战必败无疑。
四、不一样的思维
李鸿章恐怕是中国最早面对记者的官员了,这也真是几千年未有之变局。
至于李鸿章的见识,笔者在此摘录一下李鸿章访美时记者招待会上的一些对话。
也许只有面对“一根筋”的外国人,大清帝国的官员们才能稍稍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呢?外国人可不是这么好哄的,讲究真凭实据,在“国朝” 吃得开的那一套瞒天过海的“空包弹”在这可打不响。
不过好在当时媒体不发达,再加上政F有“新闻检查纪律”,因此只要不拆太后的台这个大方向把握住,其他的说漏了点什么也不打紧,反正广大的清国百姓也不会知道。
要是像现在的外事活动一样都来个现场直播,很难想象李鸿章能“谈笑风生”地说出下面这些精彩的话来。
李鸿章访美,美国政F也配合着作秀,再加上普通大众对东方古国的好奇心,因此场面那是相当地大。
1896年8月28日上午9时,乘载中国外交使团的“圣·路易斯”号邮轮到达纽约港码头。
码头四面人山人海,汽船、拖船、汽艇都载满了欢迎人群。
《纽约时报》说:“人们都想一睹清国总理大臣的风采。
”
当局在港口排列了几十艘装饰一新的白色军舰。
而舰队司令邦斯将军在旗舰“纽约号”上指挥。
当“圣·路易斯”号从舰队前驶过时,舰队发出19响礼炮,一旁还有不少迎宾彩船,连大银行家摩根的私人汽艇也来凑热闹了,主桅挂满色彩缤纷的飘带。
在美方检疫官作了例行检查之后,美国东部陆军司令卢杰将军身穿礼服,佩着绶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