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琴音乐的特点与古典音乐的现代化
弦歌,又叫琴歌,即抚琴而歌,歌的内容一般是诗词或散曲。
弦歌产生年代久远,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一种音乐形式。
《论语·阳货篇》载:“子之武城,闻弦歌至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尔。
”这是史料中有关弦歌的最早记载。
由于史料并不完整,琴歌的具体诞生时间也就无处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产生远在《诗经》成书之前,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当时的乐谱体系并不成熟,到明代才广为刊刻流传,明以前的古曲鲜有书面记谱传世。
因此明以前的乐曲产生年代大多已不可考。
据著名音乐史家杨荫浏先生的研究,我国古代至少有十三中记谱方法,但除了唐代以后出现的减字谱和工尺谱是比较成熟的记谱法,因而得以广为流传,如乾隆五十三年钦定的《诗经乐谱》,不仅305首诗都有谱,且分为萧谱、笛谱、钟谱、琴谱、瑟谱,十分完备。
律吕字谱和工尺谱的早期形式燕尔半字谱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使用较广,其他大多数记谱法后来很少使用,即使保留了文字乐谱,也鲜有人能够读懂并准确演奏出来,如《文王操》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十六年杏庄老人萧鸾刊刻《杏庄太音补遗》琴谱,但弹奏发失传,直到1989年才由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成公亮先生打谱而得以流传。
除了琴谱的记法多样,琴身的样式自古以来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琴的制式可知战国琴和汉琴的琴面是不平的,因而其弹奏有声而无韵。
凡有韵的曲子皆非汉前之曲。
而唐琴样式与今天的琴基本相同,说明唐以后的琴曲不仅有声,而且可以有韵。
典型的有仲尼式、伏羲式,到战国、汉代的特色琴床,以及唐朝的九霄环佩等等,我们可以根据琴的制式发展及其对声韵的影响,来推断曲谱的年代和风格。
在古琴音乐的表演中,弹奏手法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
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异。
一般说来,名指按弦其音温厚稳实,大指则清脆明亮;肉按者温厚稳实,甲肉相半者则清脆明亮。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仅几十种,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在音色上,中国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
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
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
“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如此美妙悠长的太古之音,如今却在一点点走向失传。
知晓古琴音乐的人越来越少,热爱并擅弹古琴的人则更是鲜见,如何能够将这珍贵的古典音乐现代化,使之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琴需要普及,需要“大众化”。
一般而言,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
音乐作品的形成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在特定的时代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当社会条件有了变化以后,这些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在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也会有新的变化。
古琴不受重视,无法参与大型音乐会进行传播,是由于古琴本身也有缺点,首要问题是它能发出的音量太低,演奏古琴的场所必须具备音响设施,这样才能够使观众听到它的声音,这就给现场演奏带来了一些麻烦,不便于让大众进行欣赏。
然而有了音响的加入,又对古琴原有的韵味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这就要在音响装置方面进行研究和补救。
此外,古琴的曲子较难懂,一般人不易接受,这就需要坚守古琴音乐业者,尝试古典与现代音乐的嫁接,让两者间不可逾越的艺术鸿沟逐渐消失,将古典音乐在保持纯粹的基础上,融合进一些有利于贴近大众的元素。
例如,改革古琴曲让其能焕发新声,改革弹琴方式与乐队结合,甚至改革琴学观念,让其合乎时代旋律,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人民大众服务等。
在今日社会,我们要努力推广古琴,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弹奏古琴,在不违背古琴的本质内涵、继承中华琴学的精粹的基础上,将数千年来古琴文化中最优秀、精华的成分结合今日时代旋律进行发扬,真正弘扬中国古琴文化。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若在改革与创新中丢失了古琴的本质精华而迎合大众欣赏习惯、以博得大众欢迎,丢弃了古琴静美、清雅的品性,那便得不偿失了。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求隔绝红尘、归隐山林,但求借这古典之美可以沉淀净化灵魂,在喧嚣的现实中留下一块心灵净土。
当人们厌倦了现实生活中的浮躁时,便可在幽幽的古韵中营造一份清雅与宁静。
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欣赏优秀的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将成为人们生活中高雅的精神享受,成为当今时代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在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获得真正的生存空间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