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亲子沟通中常见的12种绊脚石

亲子沟通中常见的12种绊脚石

亲子沟通中常见的12种“绊脚石”
在P.E.T.课程中,教父母如何说话之前,必先教他们「避免」使用某些说话方式,以下典型的十二种沟通绊脚石应该加以避免:
(1)命令:给孩子一个指示命令,规定他们该怎么做。

(2)恐吓:警告孩子,如果敢做某事的话将会招致什么后果。

(3)教诲: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对。

(4)建议:提供孩子建议或忠告,告诉他们如何解决问题。

(5)晓以大义:试著用一些事实、见闻或个人意见来影响孩子。

(6)责备:否定孩子。

(7)赞同:肯定孩子,并加以赞许。

(8)嘲笑: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愚蠢。

(9)分析:分析孩子的动机。

(10)安慰:同情支持,企图使孩子心情好些不再沮丧。

(11 提出问题:问一些问题,企图找出原因。

(12)说笑解忧:转移话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一般人若被他人以此十二法对待时,会有以下的感受或反应:
(1)我会防卫、保护自己,并加以反抗。

(2)我会觉得沮丧。

(3)这样会让我觉得自己不行、差劲。

(4)我觉得对方不相信我有办法解决困难。

(5)我会和对方辩论,并反驳他的话。

(6)我会有罪恶感,并认为自己坏透了。

(7)我觉得对方不了解我真正的想法。

(8)我觉得对方像个父亲,而我则是不懂事的孩子。

(9)我觉得被干涉。

(10)我似乎在接受审判。

如果不这么说,还有哪些更好的谈话方式呢?P.E.T.建议父母採用「敞开心胸」的谈话方式,以便使孩子有效吐露心声,亦即
(1)不代表价值判断的简单回答,例如:原来如此、嗯哼、很有意思、真的。

(2)较清楚表达接受的回答,例如:告诉我吧、我对你的看法很感兴趣,你愿意说吗?我们谈谈这件事好吗?
这种敞开心胸式的说法,大部分的人会感到被尊重及被接受。

利用诸如上述的这些非语言技巧(默默倾听、不干涉)及语言技巧(敞开心胸,鼓励别人说话),可以促使对方勇于表达,并继续往下说,在过程中,父母不应加入个人意见或感受,孩子则会因为父母敞开心胸而与之亲近,并将心声吐露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