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认知实习报告

广州认知实习报告

实习的性质和目的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为后继学习累计感性认知。

城市规划专业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后的暑假,实习之前已对城市与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城市的实地考察和专项调查,获得对城市与建筑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到知识的理解。

通过参观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城市规划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政策。

学生通过对城市的认识,应该全面体会城市规划的主要原理和主要思想在城市实际中的运用。

实习的方式和内容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是以参观各个城市的主要特色建筑和规划情况的介绍,以及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内容涉及到了单体建筑、历史文化建筑群、商业步行街、城市街道、居住区、大学城、CBD等。

实习报告内容在实习的这几天,我们参观了广州歌剧院、青少年宫、图书馆、省博物馆、小蛮腰电视塔、正佳百货、天河体育中心、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步行街、沙面、白天鹅酒店、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工作室、珠江、南越王墓博物馆、越秀公园、孙中山纪念堂、白云山、南奥林匹克花园、陈家祠,对其重点地段、功能区和重点建筑进行了参观了解。

1.城市绿化与景观以越秀公园来说,它因越秀山而得名,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观赏公园。

越秀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它的主要名胜古迹有海员亭、光复纪念亭、南明绍五君臣冢、南明王兴将军暨妻妾合葬墓、镇海楼、明代城墙遗址、四方炮台、石牌坊、孙中山纪念碑以及五羊石像等。

园内山水相依,北秀、东秀、南秀三个人工湖景色幽美。

东秀湖、南秀湖环境优雅,是绘画写生的好地方;北秀湖绿荫低垂,是划船、钓鱼的好去处。

湖心筑有小岛,湖与湖间拱桥连接,楼阁、轩榭、曲廊小巧玲珑,充分展示了岭南建筑特色。

越秀公园大力开展了生态完善化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营造百花齐放、四季如春的园林生态环境。

在这些植物物种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苏铁蕨。

该公园还在林木改造的基础上,实施了“招鸟计划”。

园内每年都举办大型的迎春花会、菊会和各种花卉展览。

此外,园内建有能容纳3万余人的越秀山体育场和可进行国际比赛的越秀游泳场,还有金印游乐场、花卉馆、广州美术馆、西游记景观及其它文化娱乐场所。

该园能把城市的绿化需求,生态的平衡,休闲旅游和历史价值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2.商业步行街布局越秀区将以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为主干道,逐步延伸,南至珠江边,北至白云山山脚,东至中山四路与文明路交界处,西至起义路,结合周边的文物古迹、旅游景观、商业网点的发展连体构成一个区域,把商业优势与旅游资源、文化古迹与现代化建设揉合起来,进而构成“羊城商业旅游区”,发挥广州城市中心商业黄金宝地的主导作用,辐射全市,带动华南,使这里真正成为岭南旅游崛起的新热点,商业发展的聚宝盆,广州城市中心的“窗口”。

除了北京街还有江南大道商业街区、人民路商业街区、第十甫商业步行街、上下九路商业区、长堤商业区、东山口商业区、天河商业区、珠江新城。

3.居住区规划星河湾位于广州番禺区大石镇和南村镇交界处,北靠珠江三枝香水道,华南快速干线把星河湾分成东西两部分,紧靠的是一条 1.8公里长的临江长堤,广州地铁三号线及新光快速路就在几百米外通过。

星河湾总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分成十个地块,分五期进行建设。

建筑总面积为120.53万平米,现在一、二、三、四期都已经完工了,第五期正在建设中。

其中一期占地8万平方米,二期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三期占地8.67万平方米,四期“星座”占地 3.5万平方米,五期“星苑”占地5万平方米。

星河湾共有五期组团,目前包括“朗心园”、“畅心园”、“怡心园”、“逸心园”、“赏心园”、“公寓”“荟心园”“悦心园”“星座”“星苑”等10个组团。

、、、、4.大学城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选址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范围43.3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园区,是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新城市。

它位于广州城市发展规划“南拓、东进”的位置上,在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其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在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交通区位上,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在文化区位上,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5.文化古迹遗址保护陈氏书院为馆址,成立于1959年。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

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为了恢复了陈家祠当年建祠时的面积,将广州市32中搬迁,进一步扩大停车场和绿地,使陈家祠面积扩大到 3.5万平方米左右。

预计整项工程需投入资金 1.765亿元。

改造绿化广场景观,限制旅游大巴进入陈家祠,加装避雷针等措施。

我国文化保护单位的利用目标是不仅使文物保护单位自身,而且也带动其周围地区,甚至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合理地给予它在城市功能和景观方面应有的地位,使它继续成为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家祠作为广州著名文化旅游景点,有“未到陈家祠就未到广州”的美誉。

为了发扬岭南文化,打造这一历史文化精品,为建设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作出贡献。

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无论是宣传、征地、扩建旅游区还是修建大门,都是为打造一个符合经济和文物保护的新的陈家祠目标出发。

总结:1: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在广州的这段时间里我应该睡是深刻的感受到了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下面我就冲这个方面做个总结。

一、岭南气候与岭南传统建筑的关联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说,“一方气候,成一方建筑”也不为过。

独特的岭南气候不仅培育岭南人的文化特质和内涵,还造就独具一格的岭南传统建筑。

正如文化地理学家司徒尚纪所言:“横亘广东北部之南岭山地,不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

孕育、发生、成长于这条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东文化或称岭南文化,具有许多异于岭北的文化特质。

”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岭南建筑就是孕育于独特的岭南气候之下。

我国炎热气候基本分为“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两大类,而夏热又分为“干湿”和“湿热”两类。

岭南地区的气候属于夏热冬暖类型又属于湿热气候范围。

岭南传统建筑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适应自然环境的历史经验。

二、岭南气候的独特性(一)、地理位置决定气候特点。

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气候环境。

岭南地区刚好位于南北气候交汇区和大陆与海洋过渡区。

因此,岭南地区呈现出与国内其他地区与众不同的气候特征。

冬季(12月—2月),南岭山脉基本挡住了北方吹来的寒流,使岭南大部分地区冬季不很长,不很冷。

春季(3月—4月),东南沿海吹来湿暖空气,使岭南广大地区初春经常“泛潮”。

其中,4月是最让人阴郁的月份,整个月通常都是在连绵的阴雨中度过,窗户、镜子等都蒙着一层水汽,东西越晾越湿,皮肤也总是粘乎乎的,感觉整个人都要发霉了。

接着,春夏之交就是雨季。

夏季(5月—9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热辐射强烈,空气湿度又大,湿热天气很长,幸好有清凉的东南风调节。

如遇静风日子,湿热变成闷热,之后就是台风和雷雨的到来。

这样的天气一直延续到10月。

秋季(10月—11月),农业收割时候,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至11月底,岭南大部分地区依然温暖,只要寒流不来,温暖的天气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从上述岭南地区一年四季的气候可见,“湿、热、风、雨”四个字概括了岭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三、岭南传统建筑的范畴通俗而言,在岭南地域上的建筑和具有岭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都可以划归为岭南传统建筑。

按历史的进程划分,岭南传统建筑通常分为:岭南古建筑、岭南近代建筑与岭南早期现代建筑。

(一)、岭南古建筑岭南古建筑就是采用岭南传统建筑材料,按照岭南传统建筑方法和工艺建造的建筑。

现存的潮州开元寺、肇庆梅庵和增城万寿寺大殿,就是岭南古建筑的代表。

(二)、岭南近代建筑岭南近代建筑在西学东渐中逐渐引进,又随着实践的磨合,慢慢成形的建筑风格。

根据典型的建筑风格,可以细分为:西为中用、中为西用、中西合璧三个部分。

1、西为中用,基本是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建造,部分采用西方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在民国初期较为常见。

典型的建筑有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华南理工大学内原中山大学建筑群。

2、中为西用,基本按照西方建筑样式建造,部分采用中国传统材料和技术。

此类建筑,出现于清末民初,广州沙面英法租界建筑群尤为有名。

3、中西合璧,就是现在所说的折衷主义,采用中西方的材料和工艺。

在现在的岭南地区较为多见,如中山大学原岭南大学建筑群、广东各地城镇骑楼。

(三)、岭南早期现代建筑,建于建国初期,既适应岭南气候又体现岭南风格的现代建筑,如广州中山医学院、华南工学院教学楼。

四、岭南传统建筑对岭南气候的适应性(一)、建筑气候岭南地区的“湿、热、风、雨”的主要气候特点,使得岭南建筑必须具备防热、防雨、防潮、防风的功能。

这些功能应用在建筑上的气候因素就被称之为“建筑气候”。

建筑气候分为室外气候和室内气候两大部分。

1、岭南建筑的室外气候岭南建筑的室外气候是感觉较为明显的,反映在气象指标参数上,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降水量、风和雷暴。

(1)、在太阳辐射方面,岭南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相对于岭北较长,年日照率也较高,年中午最低入射角也稍高。

(2)、在空气温度方面,岭南年平均空气温度与岭北差不多,最热月平均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也不相上下。

(3)、在空气湿度方面,岭南最热月平均空气湿度却远高于岭北;最冷月平均空气湿度也远高于岭北。

(4)、在降水量方面,岭南年平均降水量也普遍比岭北高。

(5)、在风方面,岭南地区一般相似于岭北。

(6)、在雷暴方面,岭南地区全年雷暴较岭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