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
一、计数
yi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f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定义
完成一件事,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 ml 种方 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 m2种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 有m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 N = m1 + m2+…+mn 种不同的方法.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定义
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经过 n 个步骤,缺一不可,做第一步有 ml 种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方法, ,做第n 步有mn 种 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l m2…mn 种不同的方法.
3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涉及完成一件事情的不同方法的种数.
区别: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各种方法相互独立, 用其中的任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与 分步有关,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这件 事才算完成. 4.分类分步标准
分类就是一步到位,(1)类与类之间要互斥;(2)总数完整。
分步是局部到位,(1)按事件发生的连贯过程进行分步;(2) 步与步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3)保证连续性。
f 排列与组合
1. 排列
(1)排列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m (mc n )个元素, 按
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 元素的一个排列.
(2)排列数公
式:
Am= c m A m = n(n — 1)(n — 2)…(n — m+ 1)
或写成Am=
(3)特征:有序且不重复
2. 组合
1)组合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m (m< n )个元素组 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n !
(n —
m)!
特殊:An n=n 匸 n(n-1)!
!
写成Omr — .
m! (n — m)!
(3)组合数的性质
① Om= C n — m ; ② Orm-1 = Omb Cn — 1. (4)特征:有序且不重复
3.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排列有序,组合无序
联系:排列可视为先组合后全排
4. 基本原则:(1)先特殊后一般;(2)先选后排;(3)先分类后 分步。
f 排列组合的应用(常用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1. 抽取问题:
(1) 关键:特殊优先;
(2) 题型:① 把n 个相同的小球,一次性的放入到 m 个不同的 盒子中(n W m ),每个盒子至少1个,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Cmn ② 把n 个相同的小球,依次性的放入到 m 个不同的
盒子中(n W m ),每个盒子至少1个,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Amn ③ 把n 个相同的小球,放入到 m 个不同的盒子中
(n W n ),每个盒子放球数目不限,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mn ④ 把n 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到 m 个不同的盒子中
(n W m ),每个盒子至少1个,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Amn ⑤ 把n 个相同的小球,依次性的放入到 m 个不同的
盒子中(n 》m ),每个盒子至多 1个,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Cn-1m-1隔板法 2. 排序问题:特殊优先 (1)排队问题:
⑵组合数公式:叶计
—或
m !
①对n个元素做不重复排序Ann;
八n
②对n个元素进行(其中有m个元素的位置固定)排列負;
A
如果对n个元素进行(其中有m个元素的位置固定,k个元素的
八n
位置固定)排列二^;
A A K
③相邻问题一捆绑法(注意松绑);
④不相邻问题:(a)一方不相邻一先排没要求的元素,再把不相邻的元素插入空位;(b)互不相邻先排少的在插入多的;
⑵数字问题;
①各位相加为奇数的-----奇数的个数是奇数;
②各位相加为偶数的-----奇数的个数是偶数;
③组成n为偶数(奇数)的数----特殊优先法;
④能被n整除的数-----特殊优先法;
⑤比某数大的数,比某数小的数或某数的位置----从大于(小于)开始排,再排等于;
⑶着色问题:
①区域优先-----颜色就是分类点;
②颜色优先-----区域就是分类点.
⑷几何问题:①点、线、面的关系一般均为组合问题;
②图中有多少个矩形
到B
的最短距离C83
⑸分组、分配问题:
①非均分不编号;n个不同元素分成m组,每组元素数目均不
② 非均分编号;n 个不同元素分成 m 组,每组组元素数目均不 相等,且考虑各组间的顺序,不考虑是否分尽
③ 均分不编号;n 个不同元素分成 m 组,其中有k 组元素数目均 相等,且不考虑各组间的顺序,不考虑是否分尽
④ 均分编号;n 个不同元素分成 m 组,其中有k 组元素数目均 相等,且考虑各组间的顺序,不考虑是否分尽
m
1
m
2
m
3
(C n C n
C
n _m i 皿
二、二项式定理
1. 定理:(a + b )n = QOanbO + Qian — 1b + Q2an — 2b2+…+ Cn an — rbr +…+ CBObn (r = 0,1,2,…,n ).
2.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Tr + 1 = Cnan — rbr , r = 0,1,2,…,n ,其中 Cn 叫做二项式 系数.
3.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① 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即 00= On, 6= Cn — 1,…,Ok = On — k ,…
② 最大值:当n 为偶数时,中间的一项的二项式系数 取得最大值;当n 为奇数时,中间的两项C 勺二项式系数 C
「C ;2
相等,且同时取得最大值. ③ 各二项式系数的和
C0+ C1 + C2+…+ Ck +…+ 5= 2n ;
2n — 1.
f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相等,且不考虑各组间的顺序 不考虑是否分尽
m i C n
C
m 2 n _mi
m 3 n _m i 皿
m m 2 C n
C
m 3 n _m i 皿
C n
C
m 2 n _m i
叫
n _m ?
1. 求通项;T r i =C;a n」b r
2. 含xr的项:①项的系数;②二项式系数。
3. 常数项(含xr的项中r=0)整数项(含xr的项中r € N)有理项(含xr的项中r € Z)无理项(含xr的项中r - Z)
4. 项的系数和:
(1 ) 已知多项式f(x)=(a+bx) n(a,b>O)=aO +a1x+a2x2+…+anxn:
① a0 =f (0)
② a0 +a1+a2+ …+an = f(1)= (a+b )n;
③ |a0 |+|a1 |+|a2 |+ …+|an |= f(1)= (a+b) n;
④a0 +a2+a4+ •••=2;
⑤ al +a3+a5+ …二^ IO;
2
⑥ (a0 +a2+a4+ …)2-( al +a3+a5+ …)2=f(1)f (-1 )。
(2 ) 已知多项式f(x)=(a-bx) n(a,b>0)=a0 +a1x+a2x2+…+anxn:
① aO =f (0)
② a0 +a1+a2+ …+an = f(1)= (a-b) n;
③ |a0 |+|a1 |+|a2 |+ …+|an |= f(-1)= (a+b) n;
f(1) + f(-1);
④ a0 +a2+a4+ •••=2;
2
⑤ a1 +a3+a5+…=f(1^f^1);
2
⑥(aO +a2+a4+ …)2-( al +a3+a5+ …)2=f(1)f (-1 )。
(3) 已知多项式f(x)=(ax-b) n( a,b>O)=aO +a1x+a2x2+…+anxn:
令g(x)= (-1 ) n (b-ax)n
① aO =f (0)
② aO +a1+a2+ …+an = f(1)= (a-b) n;
③ |aO |+|a1 |+|a2 |+ …+|an |=|(-1) n|g(-1)
④ aO +a2+a4+ •••=2;
⑤ al +a3+a5+ …二也3;
2
⑥ (aO +a2+a4+ …)2-( al +a3+a5+ …)2=f(1)f (-1 )。
(4) 已知多项式f(x)=(-ax-b) n(a,b>O)=aO
+a1x+a2x2+…+anxn:
令g(x)= (-1 ) n(ax+b)n
① aO =f (O)
② aO +a1+a2+ …+an = f(1)= (a-b) n;
③ |aO |+|a1 |+|a2 |+ …+|an |=|(-1)n|g(1)
f(1) + f(-1);
④ aO +a2+a4+ •••= 2 ;
⑤ a1 +a3+a5+ …二血4;
2
⑥ (aO +a2+a4+ …)2-( a1 +a3+a5+ …)2=f(1)f (-1 )。
5. 最值问题:
n
① 二项式系数最大:(a)当n为偶数时,二项式系数中,
n/ n 二
最大;(b)当n为奇数时,二项式系数中,c了和CF最大
②项的是系数最大:c T r丄表示第叶1项的系数
(a) 个项都为正数时|CT r^-C Tr^ C T+最大;
[CT r 异r +
(b) 一项为正一项为负时尺异CTr J Cj最大
g异5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