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名著阅读专题:《红岩》导读课
名著阅读专题:《红岩》导读课
1.《红岩》的作者是 、
。
2. 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主要 围绕 、 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 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 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红岩》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 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 士们亲切称为“ ”的 游击队司令员。
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答: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20.中国最小的烈士是 谁?他的全名?他牺牲 时几岁?
21.他的父亲是谁?是 哪位将军的秘书?
22.监狱中,给小萝卜头 上课的人是( )
A.黄以声将军 B.齐晓轩 C.杨虎城将军
宋振中(1941年-1949年),绰号 “小萝卜头”,乳名森森,是宋绮 云和徐林侠的幼子,1941年出生于 西安。由于父母被国民党军统特务 逮捕入狱,年仅八个月的宋振中也 随父母入狱。因年龄小,行动相对 自由,成为狱中为难友们传递消息 的“小交通”。1941年11月宋振中 随母亲被捕后,先被关押在西安大 雁塔胡宗南司令部。1943年3月, 宋振中又随父母转押到贵州省息烽 县的阳朗坝监狱。1949年9月6日, 宋振中同其父母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于重庆戴笠警卫室,年仅9岁。
9.该集中营里最主要的监狱是什 么?
7.《红岩》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 至1949年重庆(地名)解放。
8.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 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 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它的基本情 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 敌我斗争为中心。
9.该集中营里最主要的监狱是渣 滓洞和白公馆。。
“中美合作所” 情报机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处于重庆歌乐山山下纵横10余公里的群 山之中,地形隐蔽。 由国民党特务头子、
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徐鹏飞等狗急 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
当晚,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 等同志牺牲了,一些同志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 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人物原型
江雪琴——江竹筠(被叛徒甫志Fra bibliotek出卖)孙明霞——曾紫霞(1949年8月被营救出狱) 李青竹——李青林 许云峰——许晓轩 余新江——余祖胜 彭松涛——彭咏梧 刘思扬——刘国鋕 龙光华——龙光章 黄以声——黄显声 陈松林——陈柏林 蓝胡子——蓝蒂裕 老大哥——唐虚谷 丁长发——丁地平 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老石同志——王璞 成岗——陈然 胡浩——宣灏 小萝卜头—宋振中(1949年9月6日与父亲宋绮云烈士、母亲徐林侠烈士一起
刊物
。
11.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 联络站——“ 书店”,交由 负责。
12.在渣滓洞中, 死后开了追悼 会。
13.重庆当时的特务头子是 。
10.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 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 传刊物《挺进报》。
11.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 联络站——“沙坪书店”,交由甫 志高负责。
23. ____年__月__日,国民党特务 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 造了骇人听闻的“__.__”大屠杀。
1949,11,27,“11.27”
24.刘思扬在监狱墙上看到的《囚歌》 的作者是谁?
叶挺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敌人为表示和谈“诚意”,假意释放一些政治犯,来自 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他被送回刘 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说受区委 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刘思 扬表示怀疑,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 务郑克昌 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 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
5.刘思扬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 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 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 福。
6.《我的“自白书”》是成岗(陈然)写的。
刘思扬 (刘国銍)
7.《红岩》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 至____年___(地名)解放。
8.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 军和______派的垂死挣扎,是这 一时期的特点。它的基本情节以 “________”集中营内的敌我斗 争为中心。
罗广斌、杨益言(重庆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 根据亲身经历在1957年写出 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 生》,随后在此基础上创作 了长篇小说《红岩》。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1948年加入共 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 的胞弟(统率17万大军,负有国民党西南 防务重责)。1948年被捕,囚禁在渣滓洞、 白公馆。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 杀。
特务头子徐鹏飞妄图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 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得到任何东西。
敌人为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给犯人霉 烂的食物,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妄图动摇革 命者的意志。
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 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 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杨益言(1925----) ,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 工学院电机系。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 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被释 放后回四川。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渣 滓洞。
1948年,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 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 沙坪书店,作为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表现自己, 不顾联络站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 进步书刊。
区委书记江姐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 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注意隐蔽,他不以为然。
江姐到 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 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 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 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郑克昌入店工作,许云峰几 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 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被捕并成了叛 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 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主要围 绕许云峰、江姐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 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 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红岩》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 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 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 山游击队司令员。
4.
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
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
老朱
高邦晋
17.《红岩》中最后幸存 的共产党员是( )。
A刘思扬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
18.下列事件不属于《红岩》中 的事件的一项是(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重庆防空洞惨案”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19.“他们因为协助发动 了那场著名的事变而被 捕”,那场“事变”是指 哪件事?是谁发动的?
狱中联欢 唱歌
交换礼品
贴对联
表演节目
32.小说《红岩》问世以来,由
此衍生的文艺作品很多,如被改
编成电影
。
33.《红岩》部分情节被改编为 歌剧 以及多个版本的同名连 环画等为世人熟知。
34.小说《红岩》问世以来, 由此衍生的文艺作品很多, 如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 生》。
35.《红岩》部分情节被改编 为歌剧《江姐》以及多个版 本的同名连环画等为世人熟 知。
判断题
26.监狱之花 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 遗 下的女婴 ( √ ) 27.“红岩”的意思是红色的石头 (√)
回忆录
29.作者写的《在烈火中永生》 也是一部小说(×) 30.《红岩》记叙的是一些真实的故事 (×) 含虚构成
31.《红岩》第十六章《________》按照狱中联 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____, 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________,从中可 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 ______, 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第四部分写的 是________。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 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
• 刽子手集中到渣滓洞,以“马上转移,要办移交 ”为名,将男女牢中的人员锁在男牢楼下的八间 牢房里,突然用机枪、卡宾枪扫射,又纵火焚烧 牢房。30名受伤或未中弹的难友挣扎逃出,冲到 围墙缺口时被发现,又有十几人被枪杀,最后15 人脱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
• 这场大屠杀开始于1949年9月,结束于11月29日 ,殉难者达300余人。11月30日,重庆解放。烈 士们在黎明曙光刚刚到来的时候永远倒下了。
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
、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
自立、秦世楷。
• 25.在白公馆共产党员 越狱时走的密道是( )
挖的。
• A.成岗 • B.许云峰 • C.齐晓轩
判断题
26.“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 遗下的女婴 27.“红岩”的意思是红色的石头 29.作者写的《在烈火中永生》 也是一部小说 30.《红岩》记叙的是一些真实的故事
甫志高窜到乡下,江姐被捕,关押在渣滓洞。她受尽了 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 钉进她的十指。她傲然宣告: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 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年底,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
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
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
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
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
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