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五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1.学生分组制作电磁起重机,并尝试用它吸起铁制的大头针。
2.各组讨论、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并记录电磁起重机能吸铁的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学内容
了解电磁铁
教学目标
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3.学会制作电磁铁。
4.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加强电磁铁磁性的实验。
1.学生设计一个实验,研究电磁铁是否也有磁极。
媒体
2.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发现填写在课本的实验记录表里。
1.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
2.尝试增加线圈匝数来增强磁性。
尝试增强电流的方法增强磁性。
尝试同时增加线圈匝数和增强电流来增强磁性。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1.神奇的电磁铁
2.师:电磁铁是否也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
3.师小结:像磁铁一样,电磁铁也具有磁极。
二、让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更大
1.师:铁能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有多大?
2.师出示电磁铁、一盒回形针。观察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回形针。
3.师:如果要增加电磁铁的磁性,你有什么办法?
1.谈收获
2.师总结:电磁铁的磁性可以通过增加线圈匝数和增强电流来增强。
课题
11.神奇的电磁铁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能产生磁。
2.探究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3.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5.学会制作电磁铁。
6.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加强电磁铁磁性的实验。
7.通过制作电磁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8.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的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具学具
铁钉、电线、大头针、电池等。
教法学法
实验、观察、分析、归纳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
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
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师:在铁棒上饶上导线,通电后就变成了电磁铁。
二、电磁铁与磁铁
导入
1.师出示磁铁和电磁铁。电磁铁与磁铁一样,都能吸引铁。
9.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10.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
1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重点
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第一课时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学内容
电磁起重机为什么能吸铁。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能产生磁。
2.探究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一、电磁起重机为什么能吸铁?
1.师:先出示图片(电磁起重机的内部装置);再出示材料(干电池、导线、铁钉、大头钉等。)
“介绍电磁起重机”。
2.师:电磁起重机的内部有哪些装置?你能利用电池、导线、铁钉这些材料做个模拟电磁起重机吗?
3.老师适当引导导线缠绕方法及小技巧。
1.谈收获
2.师总结:本节课根据学生以往的经验入手,了解了电磁铁的作用。
5.通过制作电磁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6.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的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7.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8.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
9.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的实验。
难点
通过制作电磁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重点
.知道电能产生磁。
难点
探究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教具学具
干电池、导线、铁钉、大头钉
教法学法
实践、观察、分析、归纳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
延伸目标
四、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1.师出示电磁起重机图片。
2.师:看了这张图片后,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电磁铁:铁棒上绕导线通上电
电磁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