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设计PPT课件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 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 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 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 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 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展馆分布
该馆地块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 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 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 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 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将恢复成原 貌。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 合适的展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 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 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
Alexandria)被认为是古代博物馆的雏形。
在中世纪,僧侣垄断了文化教育,许多著名修 道院曾是各类藏品收藏的机构,
文艺复兴推动了博物馆的发展,人们倾倒在古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之下.探访古迹.收集文物也 成为时风尚。“Mouseion”一词也被重新启用。
18世纪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欧洲诞生 了许多像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1753)这 样有较大影响的博物馆。而1793年法国作
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 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 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 配套区。
地理位置
苏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址为太平天国 忠王李秀成王府,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座太平天国王府 建筑。
设计风格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 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 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 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现代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大大扩展,不像 过去只是少数人的去处,而是向全社会开 放,服务于全社会各个领域的综合的文化 活动场所。
基本概念
博物馆是供搜集 保管 研究和陈列 展览有关 自然 历史 文化 艺术 科学 技术方面的实物 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
标准博物馆——包括收集 保存 研究 教育普 及等全部功能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 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 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 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 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 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 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 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 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 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 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特殊博物馆——特别注重收集 保存 研究 教 育普及中某一项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述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的苏州博物馆,这座投资达3.39亿 元的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总建筑面 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地面 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 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 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 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 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 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 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 综合性博物馆。
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的卢浮宫,
标志着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 时代。
现代博物馆发展变化
收藏标本.珍品或艺术的场所—更注重与 社会的关系,强调社会功能
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 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护. 研究.传播和展览。
博物馆展示设计
目录
博物馆起源与发展 博物馆基本概念 苏州博物馆展示设计说明 各国博物馆图片展示
起源介绍
Museum源于希腊文“Mouseion".原意指”缪 斯(Muse)所在地。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主司文 艺的女神,也是知识的象征。在古希腊,毕达哥 拉斯和柏拉图等哲学家的讲堂里都设有缪斯女神。
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王朝在埃及亚历山大 港创建的科学和文化艺术机构(Mouseion of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
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 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 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 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参照国际通行惯例,临时 性的展区设在人流路线的入口处。除了字画、双塔 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将布 置特色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 统。在人流路线的终点处,也就是在它的花园庭园 处,将安排一个宋代书斋的复制品,主要展示当年 的工艺品和家具。字画展区设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 大厅的二楼,高高的墙面为展示字画长卷提供了背 景上的便利。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 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 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 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 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 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 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 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 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 展的方向。
独特的色调与采光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 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 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 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 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 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 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 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 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 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 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 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现代美术作品设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展 区里。展区由1.35米的模块组合而成,为布展提 供了灵活性。这些模块外饰简洁优美,地面铺设 地板,踢脚,木质框架墙体和白色涂料。还有一 个灵活的展示窗系统,专门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 工艺品。由于地块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 馆设计规划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功能空 间安排在地下室。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 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 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 藏库,各种行政管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 备用房、停车库以及装卸区域都安排在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