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与未来相连,生态与人文共赢---以北京燕都大遗址湿地公园概念规划为例
历史与未来相连,生态与人文共赢---以北京燕都大遗址湿地公园概念规划为例
扶苏荷华
源自:《诗经·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西周时正是人类把野荷变成可食可赏的家荷时期。
“十里琉璃河,千亩荷花尽芳菲”打造千亩精品荷花塘之美景,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 观风貌
鹤鸣九皋 源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鹤鸣于沼泽的深处,很远就能听见它的声音,在湿地岛屿区,通过生态恢复和景观改造等手段,营造观鸟闻 鸟鸣,人与自然其乐融融之景。
灵台 灵囿
灵沼
“文王之囿”图
根据对以上现状环境,人文历史的调查研究,确定了本次湿地的整体规划。
景观结构 一核 两廊 二十二景
一核:以燕都遗址为核心(圣囿,千年燕都) 两廊:文化廊——仿古文化街(圣聚,穿越今古)
生态廊——湿地绿廊(圣沼,情归河处)
圣聚
(仿古文化街)
(发扬庙会文化 漕运文化结合古 桥 促进城镇与湿 地共赢))
圣囿
(燕都大遗址公园)
以遗址保护为宗旨,整合周 边农田,将现有村落迁移。
圣沼
(遗址湿地公园)
(通过规划设计,结合中 国古代《诗经》,再现 三千年前燕都湿地景 观。)
景观结构 一核 两廊 二十二景 此外,将植物种植与《诗经》相结合,打造独特的燕都湿地植物景观。
圣囿四景 圣聚六景 圣沼十二景
金台乘风 牧野田猎 燕邑千里
据记载:灵台、灵囿、灵沼构成当时贵族园林的主要内容,将 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收到景内。
“灵台”是游观的场所,与宫苑性质类似。 “灵囿”是当时贵族打猎的花园,四周用篱笆筑出范围 “灵沼”指的是水体,水中养鱼。
因此燕都大遗址湿地公园的规划将遗址与周边的山体、水系 等自然环境同时考虑,符合燕都特色,体现、再现燕都风貌。
古都北京发源于河淀密布 的湿地环境。
20世纪60年代,考古人员 所发现的古代燕国的文化遗存, 证明古燕国都城周围河流纵横, 琉璃河河、永定河流域湿地成 就了燕国的繁荣。
由此可见,燕都与琉璃河 自建城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一 个整体。
燕国初都琉璃河考古遗址位于琉璃河之北,周边以农田和村庄为主。西侧琉璃河古桥横跨河道,河道中游内现有 大量荷花,夏季景色优美。
1 燕都遗址博物馆 2 琉璃河古桥 3 古城墙 4 现状河道
8 2
5 4
5
3
6
1 5 琉璃河遗址博物馆
7
5
5 现状农田 6 现状村庄 7 琉璃河春季 8 夏季荷花盛开
05项目规划
借千年圣聚燕都城, 创十里圣水琉璃河, 打造燕都大遗址湿地公园文化品牌。
中国古代都城选址
据《周易》记载古代都城选址: 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琉璃河湿地是燕都大遗址的一部 分
07 湿地的技术措施
中级
蒸发 下渗 溢流
高级
水流过程示 意用做景观用水来自水质净化池(1)雨洪的利用
雨水收集
琉璃河镇镇域地势低洼, 平均海拔仅为26米,为全 房山区最低。夏季高温多雨。
本次的设计中,梳理 现状河床,模拟生态环境, 设置蓄水池、生物滞留池等, 将雨水进行收集,将收集的 雨水净化处理,再做为景观 用水,形成良性的水循环系 统。
圣囿四景 圣聚六景 圣沼十二景
蒹葭苍苍 鹤鸣九皋 泌之洋洋
菡萏并蒂
圣沼十二景将植物种植与中国古代《诗经》相结合,打造独特的燕都湿地植物景观
扶苏荷华
圣沼 十二景
蓬莱观鸠 瀛洲锦簇
囿有见杏
鱼潜岱屿
方壶吹笙
桃之夭夭
员峤柏舟
蒹葭苍苍
源自:《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利用现有芦苇荡,通过改造再现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伫立河水边,看白鹭青天,身临其境体 验圣沼的神秘
03湿地与城市的关系
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 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文 化遗产。
湿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水而 居、依水而兴”的历史。在中 国的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的《管子》一书中就强调说: 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山环水抱"早已成为从古至今 城市选址的规律。
北京历史上湿地资源丰富, 无论是北京城内还是城外,都 是水系纵横、湿地遍布。可以 说,湿地奠定了北京建城三千 年、建都八百年的辉煌历史。
琉璃河湿地是北京众多湿 地中的一个。
琉璃河湿地
琉璃河湿地
04琉璃河遗址湿地概况
琉璃河遗址湿地概况
据考证,琉璃河遗址是西 周燕国五都之初都,是名符其 实的“北京之源”;
02湿地公园的定义
根据国内外目前湿 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 “湿地公园”可被定义 为,利用自然湿地或人 工湿地,运用湿地生态 学原理和湿地恢复技术, 借鉴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的结构、特征、景观和 生态过程,进行规划设 计、建设和管理的兼有 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 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 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具有主题性、自然性和 生态性三大特点,是实 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 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种 途径,达到人与自然和 谐共处。
圣囿 四景
丰年酒醴
景观结构 一核 两廊 二十二景 此外,将植物种植与《诗经》相结合,打造独特的燕都湿地植物景观。 圣囿四景 圣聚六景 圣沼十二景
鼎天敬德 筑垣立市
岫云吟社
圣聚 六景
古桥观翼 西池南市 鬲地保民
景观结构 一核 两廊 二十二景 此外,将植物种植与《诗经》相结合,打造独特的燕都湿地植物景观。
历史与未来相连,生态与人文共赢(探讨生态湿地与文化传承之路)
-------------以北京燕都大遗址湿地公园概念规划为例
01湿地的作用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 列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 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 地,带有静止或流动水、 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 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 滨岸海域。湿地是全球价 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是热 带雨林的7倍,农田的 160倍。
方壶吹笙 源自:《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方壶吹笙位于圣沼的中心点,通过设计地标性迎宾景观,以现代的手法追忆古代情怀,体现昔日未央 城之繁华。
蓬莱观鸠 源自:《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湿地水鸟,象征爱情专贞,和谐共处。
通过设计,利用蓬莱仙岛的美妙意境,营造湿地绿岛闻雎鸠鸟鸣,给予游客远观岛屿,近临圣沼,对千年 燕都无限遐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