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课件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课件

每月采样30±2 d,每年12个月
.
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
污染物 SO2、NOx、NO2 TSP、PM10、Pb SO2、NOx、NO2、CO TSP、PM10、B(a)P、Pb SO2、NOx、NO2、CO、O3 Pb
F
取值时间 年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季平均 月平均 植物生长季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
(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市区人口/万人
<50 50~100 100 ~ 200 200 ~ 400
>400
SO2、NOx、 TSP 3 4 5 6 7
灰尘自然沉降 量 ≥3
4 ~8 8 ~ 11 12 ~ 20 20 ~ 30
硫酸盐化速率
≥6 6 ~ 12 12 ~ 18 18 ~ 30 30 ~ 40
.
WHO推荐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目
市区人口/万 可吸入颗
SO2
NOx 氧化 CO 风向、风

粒物


≤100
2
2
1
1
1
1
100 ~ 400
5
5个
2
2
2
2
400 ~ 800
8
8
4
3

2
>800
10
10
5
4
5
3
.
(三)采样点布设方法
采样前先调查相关资料,设计监测方案。
根据监测目的不同,可设单独采样点和网络采样点。 1)单独采样点: 2)网络采样点: 功能区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
法和范围、具体监测项目的确定原则和项目内 容, 2)监测网点的优化布点原则、要求和方法要 点、采样时间和频率的确定原则与要求。
.
一、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
1.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地大气质 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 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地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 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 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
1.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 气象资料 3. 地形资料 4.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5.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
三、监测项目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
别 类 必测项目
.
适用于多个污染和污染源分 布较均匀地区 较好的反应污染物的空间分 布 主导风向下风向采样点数约 占60%
网格布点法
.
➢适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大污染源 较集中的地区 ➢不同圆周上采样点的数目不一定相等或均匀分 布的
同心圆布点. 法
适用孤立高架点源、主导风向明显 的地区; 布点时近最大污染物浓度处多设点 位。 45度=<扇形角度<90度
.
4、采样点周围应开阔,障碍物顶点至采样点位连线与地 面夹角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避开树 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 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如研究大气污染对人 体的危害,采样口高度为1.5-2m;如研究大气污染对植 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 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
对硫磷、异氰酸甲酯等

K+、Na+、Ca2+、Mg2+、
水 监 pH、电导率 测
NH4+、 SO42-、NO3-、Cl-
.
四、采样点的布设
(一)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1、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 物浓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 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 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 超标地区,适当增设采样点;城郊和农村,人口密度 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少设点。
.
数据有效性规定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 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 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每日至少有18 h的采样时间 每日至少有12 h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45 min的采样时间 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每月 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采样15 d以上 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70%个月平均值 每日至少有12 h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45 min的采样时间
监测周期按照评价等级而定:
一级评价不得少于两期(夏、冬) 二级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作两期 三级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
第二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本节内容 1)掌握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方
法包括直接采样法、富集浓缩采样法(其中富 集浓缩采样法是重点和难点); 2)大气采样的仪器,其中大气颗粒物的采样 仪器是重点和难点;了解采样的效率和采样记 录;
扇形布点法
.
(1)采用同心圆和扇形布点法时,应 考虑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的扩散特点
(2)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一种布点 法为主,兼用其他方法的综合布点法
.
(四)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二者要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分布特征、 分析方法灵敏度、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扩 散的影响、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人 力、物力等情况而定。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二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器 第三节 气态和蒸汽态状污染物的测定 第四节 颗粒物的测定 第五节 降水监测 第六节 污染源监测 第七节 标准气体的配制
.
第一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本节内容: 1)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有关资料的收集方
.
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城镇空气质量采样频率和时间
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或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
灰尘自然沉降量 硫酸盐化速率
采样时间和频率
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 h, 每月14~16 d,每年12个月 同二氧化硫
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 h, 每月5~6 d,每年12个月 每月采样30±2 d,每年12个月
按地方情况增加的必测 项目
选测项目
污 染 物 监 测
TSP、SO2、 NOx、硫酸盐 化速率、灰尘 自然沉降量
CO、总氧化剂、总烃、 PM10、F2、HF、B(a)P、
Pb、H2S、光化学氧化 剂
CS2、Cl2、氯化氢、硫酸雾、 HCN、NH3、Hg、Be、铬酸 雾、非甲烷烃、芳香烃、
苯乙烯、酚、甲醛、甲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