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MA沥青路面试验段方案

SMA沥青路面试验段方案

深南路SMA 沥青路面上面层
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简介
深南路现状为城市主干道,道路全长23Km ,本项目侧重路面修缮及交通功能改善,主车道罩面面层为4cm 厚SMA-13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

为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本项目沥青路面的施工任务,计划于2006 年9 月21 日进行沥青路面摊铺试验段的施工本试验段经业主、监理、设计等共同协定,里程桩号为K-1-080 ~K-0-780 ,单向主车道宽12.25m ,试验路长度大于200m 。

试验段工程量:根据业主、设计、监理的意见,确定施工试验的位置、内容,旧路面铣刨4cm:4000m 2,粘层油、SMA-13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罩面4cm: 4000m 2。

二、试验目的
1、确定松铺系数、松铺厚度与合适的作业段长度。

2、验证施工过程中的机械配套设施及辅助人工的配置合理性。

3、验证拌合楼的生产速度,用油量的控制及生产的稳定性。

4、验证沥青混合料的有关质量特性及相关的参数指标。

5、验证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合理性。

6、通过试拌与试铺确定上料速度、拌合时间与温度、摊铺温度、速度与宽度,自动找平的方式要领,摊铺及碾压机械的最佳组合、压实温度与压实方法,压实顺序、速度、遍数。

三、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检测内容、方法、依据
1、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有关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规程。

4、深南路设计图纸、相关的文件及补充通知。

四、施工条件
1、试验路段由业主、设计、监理及有关专家等共同选定的路段,现状路面是使用多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用铣刨机将旧路面铣刨2~4cm ,然后局部调平处理,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路面吹扫干净,撒粘层沥青(0.4L/川),每10m测高程、横坡。

2、参加本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已就位;拟用于本项目的机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完毕,处于完好待用状态;拟用于本项目的配套
试验、检验仪器和设备到位并处于工作状态;拌和楼经国家计量部门标定,
铣刨机、洒油机、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辆已到位(机械名细见附表)。

3、编制试验路段施工方案、SMA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4、原材料(如沥青、碎石、砂、石屑、木质素纤维矿粉等)检测合格,并经业主、设计、监理同意使用。

5、现场实测里程、标高数据依据(附表,注:本表的高程采用的是相对标高,里程为业主、设计、监理初步选定试验路段长度标记,初始标高为0.000 、
里程为0+000 )。

五、工程总体目标
1、工期
试验段计划工期:3 天(铣刨、清扫、冲洗:1 天,路面晾干:1 天,罩面:1 天)。

2、质量达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精心施工、质量第一。

3、安全生产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重伤、杜绝死亡、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食物中毒事故等“四无”要求,按建设部颁发的“一标三规范”达标。

4、文明施工做到规范管理,创一流水平,达到深圳市文明工地标准,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净、畅、宁”工程。

积极做好交通疏解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交通拥堵情况,保证路上施工安全以及交通安全。

5、协调一致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有关的技术评价专家,质检单位及安检单位具体监督指导下进行施工,有问题及时同上述单位沟通,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六、旧路面铣刨
采用铣刨机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层进行铣刨,以现场实际测量的有关
数据为参考,铣刨深度为2~4cm ,边铣刨边装进自卸汽车弃运,检查井周围、雨水口附近,小路口等机械铣刨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凿毛。

铣刨完毕,及时安排人员清扫、冲洗路面。

由于本项目是旧路改造,主要对路面进行修缮及交通改善,设计基本上没有改变现状道路的横坡、纵坡,只对局部特别突出不能满足设计坡度要求的部位,才作必要的挖除、新建、调整坡度等施工内容。

本着对改造后整体效果的高度期望与责任,在进行铣刨前先对拟施工的路段的标高进行复测,网格控制间距纵向10m ,横向4.0m ,以便确定铣刨深度,使施工现场的横坡、纵坡接近设计的要求;铣刨后,局部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采用沥青混凝土预先调平,尽最大的努力,使道路在进行改造罩面后,提高路面的平整度。

七、SMA —13沥青玛蹄脂混合料面层施工
SMA-13沥青混合料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 )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

SMA 具有优良的抗车辙性能和抗滑性能,能有效地提高路面耐久性,增强路用性能,减少道路维护费等优点,能够适应大交通量及大吨位为特征的现代交通对路面的要求。

为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必须从原材料采购、配合比设计、拌和工艺、碾压工艺等各方面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1、SMA-13 配合比设计
SMA-13 配合比设计原则:粗集骨架间隙率VCA 的关键性筛孔为
2.36mm ,VMA>17%,VCAmix<VCA DRC , 已确定的配合比马歇尔试件各项试验指标除符合规范要求外,要进行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和肯塔堡飞散试验进行验证。

确定最佳级配按照SMA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以4.75mm 通过率为26% ,29%,32%作为三种级配,测定粗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及捣实法粗集料松方毛体积相对密度,计算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 DRC ,三个级配分别按6.0%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最终确定P4.75 = 29%的级配为推荐级配。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按JTJ052-2000、T0709-2000 规程进行了SMA-13 目标配合比马歇尔最佳沥青用量试验,最终初步确定SMA-13 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油石比。

沥青混合料
马歇尔试验(包括浸水马歇尔试验)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技术规范》
的要求,并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
确定最终石料级配及最佳沥青(或改性沥青)用量。

同时,应通过试
验沥青(改性沥青)的粘温关系,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与压实的等粘温度和操作条件。

集料与结合料拌和后应进行析漏试验及沥青混合料车辙动稳定度试验。

其设计要点如下:
(1)选定符合要求的沥青、改性剂、纤维素、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并进行材料性能指标检验。

(2)确定矿料配合比,根据选定的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曲线)及各原材料实际粒径级配,计算出各种矿料用量百分比,使初配的矿料粒径,基本接近级配曲线的中值。

(3)确定沥青用量,按沥青参考用量选定一组接近中值的百分比,作为基准组,再上下变化两组沥青用量,其中SMA 每组间隔0.3% ,对于其它沥青混合料每组间隔0.5% ,共五组,每组按照要求测定其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性质,选定符合各项要求的配合比,作为适用的配合比。

如均不能符合要求,则须另配。

(4)SMA 经马歇尔试验确定的混合料用量应采用《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 )中,“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及“肯塔堡沥青混合料飞散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如不合格,应调整结合料用量或重新进行混合料设计。

(5)试拌复核,根据选定配合比,上机试拌,实测试件复核各
项指标,必要时可略作调整,作为生产用标准配合比,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参数,以备查验。

2、原材料
(1)、粗集料
采用具有中性或碱性岩性的碎石(如玄武岩、辉绿岩等),要求
石料坚硬。

耐磨耗、表面粗糙,外观接近立方体,深南路采用辉绿岩,原材料质量根据本地石料供应的实际情况,经业主、设计、监理等实地考察,并通过质量检验方可采用。

为保证具有良好的与沥青的粘附性,其各项物理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2.45t/m 3,吸水率可放宽至 3%,但必
<0.075mm 含量可放宽到 3%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 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
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 SMA 路面.
3、 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
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要求
(2)、细集料
石屑:
粒径为0~5mm,洁净、无杂质,有适当级配,泥土含量小于3% , 其规格符合JTG F40 —2004中的有关规定。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扬扬顿挫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注。

矿粉:
用石灰石磨制的石粉,其技术指标符合JTG F40 —2004中有关规定,表观密度小于2.5 t/m3,无团粒结块,小于0.075mm部分不小于75%,亲水系数小于1,含水量小于1。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