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从以上也可以看出,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建 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需要在科学性与可操作 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生物多样性评价需要有监测数 据来支撑, 但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数据仍十分缺 乏 本文从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需求出发, 研究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标与方法, 并以全国 31个省(市 区)为单元, 开展了全国生物多样性综合 评价
Methodology of comprehensive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Bentai Wan1*, Haigen Xu2*, Hui Ding 2, Zhilei Liu 2, Jie Wang 1 1 Department of Nature and Ecology Conservation,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SEPA), Beijing 100035 2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EPA, Nanjing 210042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 基础 2002年召开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六次缔 约方大会, 确定了 到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 性丧失的速度 这步 重申了实现2010年目标的决心和义务 生物多样 性公约 缔约方大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要求各国 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的建设, 制定生物多样性 评价指标, 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
“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表明, 1/3的两栖类动 物 1/2以上的龟类 1/8的鸟类和1/4的哺乳动物正
万方数据
98
生 物 多 样 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第 15 卷
面临生存威胁 目前, 全球15,000多个物种正在消 失(IUCN, 2004) 自2000年以来全球原始森林面积 每年减少约600万公顷; 过去20年中约有35%的红 树林已消失; 在1970–2000年间, 内陆水域物种数 下降了约50%, 而海洋和陆栖物种数下降了约30%; 在过去20年中高等生物类群中约有12–52%的物种 面临灭绝的危险(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06) 我国濒危或接近濒危的 高等植物达4,000–5,000种, 占我国高等植物总种数 的15–2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总报告编 写组, 1994) 联合国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 公约 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 我国占189 种, 为总数的1/4 因此, 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 护和管理已显得十分紧迫
生物多样性 2007, 15 (1): 97-106 Biodiversity Science
doi: 10.1360/biodiv.060132 http: //
论坛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万本太1* 徐海根2* 丁 晖2 刘志磊2 王 捷1
万方数据
第1期
万本太等: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99
表1 植被垂直层谱完整性系数 Table 1 Coefficient of completeness of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vegetation
植被垂直层谱完整性 Completeness of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vegetation 有五个以上(含五个)植被分布层 With no less than five layers of vegetation 有四个植被分布层 With four layers of vegetation 有三个植被分布层 With three layers of vegetation 有二个植被分布层 With two layers of vegetation 只有一个植被分布层 With only one layer of vegetation 无植被分布 With no vegetation
当前, 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越 来越严重的威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
收稿日期: 2006-06-27; 接受日期: 2006-10-15 基金项目: 财政部专项 全国重点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项目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xuhgs@
从20世纪90年代起, 国际上开始逐步重视生物 多样性评价指标的研究 Reid 等(1993)提出了一套 由20多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旨在建立地方 国 家 区域和全球水平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的框架 2004年召开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七次缔约方大 会初步确定了8个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以评价 2010年目标的实施进展 2004年欧盟首次确定了由 15个指标组成的一套指标体系, 其中5个现状指标 1个持续利用指标 3个威胁指标 3个生态系统完 整性指标 1个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指标 1个 技术转让指标 1个公众意识指标 2006年, 英国的 英格兰提出了一套由8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包 括4个现状指标 1个压力指标 3个响应指标, 并利 用这套指标评价了2003年和2006年的生物多样性 状况(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2006) 这套指标体系的不足是评价时仅就 单项指标分别作评价, 并没有提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结论 2005年1月, 欧洲环境局启动了 整合欧洲 2010年生物多样性指标(SEBI2010) 的泛欧洲合作
Abstract: The six meetings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held in 2002 adopted the goal of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rate of biodiversity loss worldwide by 2010”, and requested Parties to develop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indicators and to conduct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indicators for comprehensive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i.e. species richness, diversity of ecosystem types, completeness of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vegetation, endemism, and extent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approach, representat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Methods for comprehensive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were established, and a national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by taking 31 provinces (including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as the basic assessment units. Biodiversity of provinces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grades. Yunnan, Sichuan and Guangxi boast highly rich biodiversity. Guizhou, Hubei, Guangdong, Hunan, Chongqing, Fujian, Tibet, Jiangxi, Zhejiang, Hainan, Gansu, Xinjiang, and Shaanxi boast quite high biodiversity. Henan, Anhui, Shandong, Shanxi, Hebei, and Beijing have moderate biodiversity. Jilin, Inner Mongolia, Shanghai, Liaoning, Ningxia, Qinghai, Jiangsu, Heilongjiang, and Tianjin have poor biodiversity. Key words: 2010 biodiversity target, assessment indicators, species richness, diversity of ecosystem types, completeness of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vegetation, endemism, extent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项目, 旨在今后几年中在国家 泛欧洲 全球水平 上尽量一致地建立生物多样性指标, 评价2010年目 标 的 实 施 进 展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2006)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也开始研究生物多样 性评价指标 马克平(1994)论述了生物多样性测度 指标, 张峥等(1999)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 体系, 曾志新等(1999)初步研究了生物多样性评价 指标体系, 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国家级生物多样性 评价指标
1 评价指标遴选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遴选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应建立在对生物 多样性充分认识 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选取的指标 应目的明确 定义准确, 必须能客观 真实地反映 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 变化规律和保护现状 (2) 代表性原则 选择指标时, 应选取最能直接 反映生物多样性本质特征的指标, 排除一些与主要 特征关系不密切的从属指标, 使指标体系具有较高 的代表性 (3) 实用性原则 包括四层含义: 一是所选指 标的数据容易采集; 二是便于更新; 三是指标体系 简明, 综合性强; 四是指标体系的应用具有较强的 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