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仲晓伟①熊怀民②①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15500,江苏常熟市虞山镇海虞南路68号②江苏省常熟市医学检验所,215500,江苏常熟市青敦塘路36号摘要卫生领域将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医学检验数据是医疗诊断中最为常用的依据,因此医学检验数据是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地统一区域内检验报告,真正意义实现区域内的“一单通”,实现医学检验结果同城互认,充分发挥区域内设备、技术、人才优势,提高检验效率,减少了患者在本地区的重复检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为进一步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区域信息化医学检验管理信息系统构架一单通1 前言在国家卫生信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卫生领域将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使医疗资源的利用最大化、资源配置合理化,是降低医疗成本的有效途径[1]。

在医疗机构中产生的各种临床诊疗信息中,临床检验数据是医疗诊断中最为常用的依据,检验信息构成了诊疗过程和决策的重要依据[2]。

如果能整合一个地区的医学检测设备,建立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本地区的检验报告的“一单通”,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学检验仪器的使用效率,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检验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减少了患者在本地区的重复检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针对以上需求,就需要构建一个以存储和管理区域内医学检验信息为核心、面向医疗机构的区域性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

2 区域医学检验系统构架常熟市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高,医疗机构间通过卫生城域网实现了互联,完全具备实施统一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条件。

全市共设置市、镇、村三级共有300多个医疗机构,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以常熟市医学检验所为信息集中存储及管理中心。

市一院、市二医院、市中医院3家市级二甲医院的检验科作为医学检验所的派出机构,设置单独的前置服务器,使用统一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端医学检验信息系统通过卫生城域网与区域医学检测所的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同步;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不单独设置检验管理系统服务器,而采用WEB方式通过卫生城域网,按照医疗机构的账号,使用区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构架图见图1。

图1. 常熟市医学检验信息系统构架图3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3.1 系统构架设计系统总体架构包括医疗机构、市级区域构架两个层面。

3.1.1医疗机构内整合架构医疗机构内的不同信息系统需要进行整合。

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将所有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因此电子病历系统需要与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即一方面需要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生成检验的申请单,另一方面需要将检验报告数据导入到医院信息系统中,形成住院病人首页、电子病历、体检报告等。

通过系统整合,理顺了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实现了数据结果实时自动接收、控制与综合分析[3]。

3.1.2市级区域整合架构市级区域检验信息整合,涉及到市级区域内卫生机构间标本信息、检验申请信息、检测结果报告信息、试剂信息、耗材信息等数据的交换。

通过使用统一的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统一格式、报告内容互认,降低系统间集成的复杂度,采用患者交叉索引、文档共享方法、建设标准字典库的实现方案。

医疗信息的有机整合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原有医院之间及各医院内部各医疗系统间信息的相对封闭性及传输滞后的状态,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最终服务于医患人员[4]。

3.2系统运作流程设计常熟市属3家市级二甲医院,在门诊流程中,医生在门诊医生站开电子检验申请单,检验科负责标本的采集,并标识全市使用统一的条形码标签;在住院流程中,住院医生站开电子检验申请单,由病区护士负责标本的采集和标识工作。

对于常规门诊与住院的标本的送至检验科,检验科负责对集中的标本签收,然后通过物流转送医学检测所。

医学检验所负责对全市医疗机构的标本签收、标本检测、报告审核、危急值报警、报告发布、质量监控。

对于急诊标本,由急诊医生站开电子检验申请单,医学检验所设置在医院的检验科负责标本的采集,并标识全市使用统一的条形码标签,由保留在检验科的检验设备进行检测。

镇村卫生医疗机构除不单独设置同步服务器外,标本运作流程同市级医疗机构。

3.3系统功能设计3.3.1实现检验标本区域物流接收全市区域检测标本通过物流转送至市医学检测所,市医学检测所负责标本签收,对不合格检验标本退回。

3.3.2实现实验室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对检验分析流程、实验数据、仪器及计量器具、环境信息、人员信息等工作条件进行规范化管理,优化标本检验流程,减少检验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预,加强质量控制的作用,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3.3.3实现实验室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实现有输出接口的仪器的数据自动输入到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管理并自动生成检验报告、报表等,为客户提供更及时、高质量的服务。

3.3.4血库管理血库与血站的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在实验室进行血液入库时直接根据血袋条码从血站获取相应的信息实现入库操作;3.3.5实验室管理主任每日简报、标本流转周期(TAT)、标本组间流转管理、工作列表、工作量分类统计、质量监测、文档管理、员工管理、设备管理、温湿度监控3.3.6绩效考核管理通过对仪器、方法、标准、人员、试剂、耗材等实验室资源的全面规范化管理,对仪器、人员的工作量统计,对试剂、耗材等使用量的相应统计,实现成本严格控制,人员量化考核,优化实验室资源,降低实验室各种成本费用,进行实验室成本、收益动态分析、监测。

3.4系统与医生工作站接口设计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在与医院信息系统整合时采用“参数调用”的模式。

其具体的实现是在医生工作站的界面上增加“检验处方”的按钮,通过“检验处方”的按钮的点击带参数调用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端可执行程序,参数为医院信息系统中当前就诊病人相关信息。

如:“Lis.exe 0108,0300,01080465,1,5226284”其中第一个参数为医生代码,第二个参数为科室代码,第三个参数为就诊人员医院编号,第四个参数为门诊,急诊,体检,住院标志,第五个参数代表么门诊,急诊,体检,住院的医院信息系统就诊时唯一标示。

3.5系统与医院信息收费接口设计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端可执行程序生成检验电子申请单的同时,使用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间的Web service服务,向医院信息系统中插入中间表数据,再由中间表的触发器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收费表插入相关收费数据。

之所以没有直接采用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直接向医院信息系统插入收费信息,因为区域内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类型(如ORACLE、MS SQL、DB2等)可能不同,因此可以再调用Web service服务时定义数据库类型;其次,由于医院信息系统厂家可能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医院信息系统厂家的收费表结构,采用中间表的触发器针对不同医院信息系统的收费表插入相应的数据信息。

3.6系统与医院前置机系统接口设计由于市级医院检验业务量大,且检验数据调用量频繁,为了减少对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压力,同时也是容灾方面的考虑,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在市级医院中保留有前置机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检验数据调用只需调用前置机系统,前置机其功能为:在日常运行模式下,所有区域医学检验所检测将检验数据通过Web service服务同步至医院端前置机,以供医院信息系统调用。

在医院急诊模式下,就诊人员信息及检验数据的生成是在医院前置机端完成,此时前置机端的数据需要同步回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

在应急运行模式下,当常熟市医学检验所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出现故障,医院前置机端在功能上可以替代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所有检验标本采用急诊模式运行,以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调用;待医学检验所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恢复后,数据由前置机同步回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

3.7调阅模式设计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三种报告查询模式:市级医院由于采用前置机的模式,前置机提供报告直接调用的接口,医院信息系统通过C/S模式,通过直接调用接口的方式查询就诊人员的检验报告;镇村医疗机构由于没有设置前置机,因此通过使用本单位的统一账户,以Web的方式调阅该医疗机构的所有检验报告;个人需要查询自己的检验报告时,可以登录医学检验所的网站,凭检验时的回执单上的条形码和验证码,查询并调阅自己的检验报告。

3.8报告结构设计在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中,不同专业的检验报告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多可以划分病人信息、检验结果信息、培养结果信息三个主要部分。

通过对于报告模板的规范,各个不同专业组的检验报告具有了相同的文档结构,但为了实现不同专业组报告内容的参照和比较,需要对于“模板”中每个内容项目或者字段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基于XML技术实现检验报告文档结构设计。

4 讨论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实验室信息系统之上的全新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基于标准化管理的解决方案,完全遵循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标准,其通讯标准符合HL7、仪器接口标准符合ASTM、集成标准符合IHE的开放式的全院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超越了传统的没有管理思想或弱管理思想的实验室信息系统,它并不是简单的对手工业务模式的电子化,也不是对经验型业务模式的电子化,是专门针对我国目前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之痛”而规划设计的标准化管理解决方案。

它不但实现了医学检测机构内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自动化、集成化运行及管理,而且也实现了医学检测机构与医疗机构、医疗机构间、医疗机构内部之间的信息互动、诊断参考、决策支持等跨系统集成,为信息共享和数据挖掘创造了必要条件,从而使检验数据的利用最大化。

5 结语常熟市级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于2010年5月投入使用,是国内首家区域检验平台。

实行检验集中化服务以后,常熟市医疗机构可节约1/3的检验投入,部分实验室可减少2/3的投入,平均每家医院每年可节约设备采购资金200万元以上[5]。

常熟市级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全市卫生系统提供服务,有效地统一了常熟市的检验报告,真正意义实现了区域医疗机构的“一单通”,实现了医学检验结果同城互认,充分发挥了区域设备、技术、人才优势,提高了检验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医疗技术资源解决医疗资源偏态分布和技术水平相差悬殊的问题[6]。

常熟市级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促进了区域化的新型医疗体制的建立,为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提供了保证,为进一步建立常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