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课堂·第28期】非英语专业家庭的“傻瓜式”启蒙指导书:《0-6岁从婴语到英语》时间:2015年4月14日下午13:00-15:00主题:想想妈为你解码:0-6岁从婴语到英语前年5月,受接力出版社之邀,开始着手写一部非英语专业家庭的“傻瓜式”启蒙指导书,历时近两年,《0-6岁从婴语到英语》终于完稿,特别感谢影视明星罗海琼女士、新阅读发起人朱寅年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魏葆霖教授以及香港大学英语教育博士应单君女士联袂推荐此书。
这两年,零星和许多妈妈谈到过英语启蒙,但都是围绕某位妈妈的某一方面问题展开,只言片语、琐碎零散,难有痛快淋漓之感,今天咱们就用2个小时时间,系统地说一说英语启蒙。
开场之前,先介绍一下想想的英文水平想想,4岁,爱“听动画片”的魔力小男孩。
已精读逾400本原版绘本,精听逾800小时音频。
3个月:开始英语启蒙。
1岁:说英文单词和词组。
2岁:背诵400多字的原版绘本和大量儿歌。
3岁:自主掌握自然拼读规则;与外国人自由交流。
3岁半:经知名英文培训机构外教评定,英语综合素质超英语母语国家同龄孩子水平。
4岁:能看The Polar Express,Chicken Run等难度的无字幕电影,自主阅读1500字的原版绘本,直接听Chuggington等20多部动画。
接着,有必要交代一下我的英文水平,想必大家也有一些猜想与儿子的英文水平严重不匹配,我是个英文菜鸟级妈妈。
既不是教育科班出生,也没有一口令人羡慕的地道口语,大学英语六级,考研前曾做过4个月的英语复习攻坚,读研期间也零星上过几堂口语和翻译课,如果这些忽略不计的话,已经有十多年没有系统接触英语了。
这期间,工作上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生活中没有使用英语的爱好,可以想象这样的尴尬局面。
当年唯一对“发音”还有点自信,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被真正标准的发音给打击没了。
所以,坚持每天给孩子念英文书,日常不说英文,只在孩子主动说英文时被动回应。
说我是英文菜鸟级妈妈,一点都不夸张,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和孩子在英语启蒙道路上走得顺畅愉悦,因为父母的英文水平并不决定孩子的英文水平,英语不好的父母,一样能培养出英语很棒的孩子。
大家不必惊讶哈,英语启蒙一点都不高深、神秘,千万别被传统的刻板印象给吓跑。
很多亲对英语启蒙的理解存在误区,应试教育当中我们曾有过的背单词、背句型的不太美好的经历,被不自觉地印成标签贴在了幼儿英语启蒙上,使得大家对启蒙心存疑虑,唯恐自己不够优秀的英文误导了孩子,或是不忍让孩子早早陷入学英语的痛苦,犹犹豫豫就错失了英语启蒙的良机,所以说,父母的英语观决定了孩子的英语力。
一、认知上的误区误区一:做英语启蒙,父母要英文很好才行。
首先,大家要清楚:英语启蒙不是让家长教孩子英语,而是让父母陪伴孩子学英语——这句话很重要!是不是顿时觉得压力小了很多?其次,幼儿学英语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成人学语言是有意识的、受认知影响的、真正的“学习”;而幼儿面对语言,是从大量的语言接触和使用中,自然吸收语言信息,无意识地获得语言感知和理解能力,像学母语那样,学会并掌握语言却并不感觉是在学习,因此称作“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
这里谈到的语言接触,不要求来自父母,原版的视听素材完全可以做替补,而这些替补素材如今可谓俯拾皆是,这就意味着启蒙的客观条件人人都具备,谁都可以做家庭英语启蒙。
如果一定要给父母一个能力标准,我认为:只要父母通过查字典预习,能完整朗读完一本绘本里的文字,即使发音不准,也完全具备了英语启蒙的语言水平要求。
但是,仅具备语言水平还不够,英语启蒙更多考验的是父母两方面的品质:1、坚持到底的精神。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重要性不必多说。
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英语启蒙初期尤为重要,体现在生活中,就是父母要有规律地提供各类资源,固定时间亲子阅读、每天听音频磨耳朵,并且做到日复一日坚持不懈,每天哪怕只有15分钟,久而久之也能成为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人省去许多精力,用最少的努力,取得较高的效率。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将来想要纠正习惯将耗费更多精力。
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不爱看/听英文,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努力地孩子养成看/听的习惯2、敏锐的洞察力。
英语启蒙是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必须让孩子从英文中找到内心的愉悦感,有了美好的学习体验,才能保持学习热情长期不退减。
所以各类资源的提供,都应从孩子当下的喜好出发,这个“喜好”的把握,就要求父母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知孩子所想、所好,并能根据生活经历和喜好的变化及时调整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孩子说英语、学英语的积极性。
如果说英语启蒙是在拼妈,拼的一定不是英语水平,而是谁更能坚持、更能准确把握孩子的喜好。
这正是我对自己要求较高的地方,所以在孩子1岁时成功地交出了音频控制权,3岁时成功地交出视频控制权,我只负责拷资源,几时用、用多久完全交由孩子控制。
想想4岁前800个小时的精听量,其中有700小时是他自主选择的结果,而这700个小时,在他英文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误区二:缺了语言环境,孩子不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培训机构有外教,肯定比父母教的好。
语言环境固然重要,这就好比母语的学习,浸泡在母语环境中,即使你什么都不教,孩子也能自然习得母语。
但英语不一样,能讲一口地道英语的中国父母毕竟凤毛麟角,非英语专业家庭想要通过搭建语言环境来启蒙可以说不现实。
那么,缺了语言环境,就一定学不好英语吗?显然不是。
台湾著名教育专家洪兰教授在《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一书中提到“未上补习班、未请过家教,只是平时常收听英语广播及看英语小说,最终托福考满分”的成功案例,廖彩杏女士主张以100本有声英文绘本,让孩子说上一口字正腔圆的好英文;汪培珽女士的亲子英语秘诀则在于桥梁书及名家绘本的共读,近年内地类似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数,想想也是案例之一。
综观英语学习的各家之道,不难发现有三个重要的共通之处:1.没有外来培训机构的参与。
现在各类英语培训班主打欧美模式、全程外教,且不论收费何其昂贵,仅靠每周一两次、每次一两个小时的英语“熏陶”,离习得一门语言的目标相差太远,充其量只能是“锦上添花”。
所以,问我报培训班行不行的妈妈们,我都回答:行,只要您除了学几个句子和一些单词别无他求。
2.重点依靠家庭的力量。
通过亲子的方式,不是主要靠对孩子“说”来学,而是靠陪孩子“听”和“读”来学,让孩子每日“浸泡”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养成习惯,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给孩子纯正的第一手学习资源。
通过大量原汁原味的听力输入与优质童书的亲子共读和自主阅读,让孩子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最终掌握一门纯正的语言。
所以说,对非英语专业家庭来讲,用心打造英语学习环境比纠结于语言环境更有意义得多。
误区三:妈妈发音标准,才能开口教孩子。
发音问题,困扰了很多妈妈。
如果我们秉持同一套标准看待母语和英语,会发现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比如说听英文童谣,有人说太难,我都听不懂,孩子就更不懂。
听童谣为什么要纠结于孩子懂不懂?我们小时候妈妈教《小兔子乖乖》的时候,妈妈也不怕我们听不懂“乖乖”是不是?听童谣的目的不是为了听懂,只是感受一种语言的韵律节奏。
发音问题也是这样,可以说,华东、华南一带普通话标准的妈妈并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妈妈们亲子共读的热情,大家在念中文故事书时,不是也不苛求普通话一定要标准么?英文学习同理,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具有自动正音的能力,只要标准音的输入大于非标准音,孩子就能自动趋于标准音。
这在现实中很容易验证:有些家长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他们都有工作,孩子则由爷爷奶奶照看,但爷爷奶奶讲普通话多带地方口音,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虽长时间与有口音的祖辈相处,普通话却很标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通过与父母交流、在学校学习以及在其他环境(如电视、广播等)下接受的标准普通话输入超过了有口音的普通话输入。
所以,孩子的英语发音标准程度并不单纯取决于父母的发音标不标准,而取决于标准音输入的量,这个量从何而来?靠的就是原版优质音频。
有音频在,妈妈们就放心大胆地读吧。
所以,孩子的英语发音标准程度并不单纯取决于父母的发音标不标准,而取决于标准音输入的量,这个量从何而来?靠的就是原版优质音频。
有音频在,妈妈们就放心大胆地读吧。
儿童是用不同的脑区掌握不同的语言的,浸泡在双语环境下的孩子,头脑中存在两个语言系统,多种语言的输入并不会造成儿童的语言混乱,相反,及早学习外语,会使孩子的双语能力和智力得到比单一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快得提升。
已有实证研究证实,学习第二语言能显著改变脑的功能和结构,“在左侧顶下皮层有一个区域,双语或者多语者的这个脑区的面积要比单语者更大,而且,小时候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或者那些外语非常流利的人,这个脑区的面积更大。
”关于英语启蒙的时间,曾经有几年讨论极其热烈,现在都已经不做讨论了,因为毫无疑问,语言学习越早越好同时,学习双语能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制力,在理解他人的想法方面,“双语儿童”也要比“单语儿童”更强。
用外语思考还能减少深层的、误导性的偏见,从而使人正确权衡风险利弊,做出更合理、理性的决定。
此外,同龄情况下,同时掌握两种及以上语言的儿童的词汇量和知识之和,远远超过只会单一母语的儿童,因此,从小学外语对孩子自信心、自豪感的培养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所谓的多种语言输入混乱,无非是在孩子渡过语言静默期,尝试输出时,时间会比单一语言输入的儿童可能晚一点,但一旦输出,整体输出量远远大于单一语言儿童简而言之,英语启蒙远不如想象中恐怖、高深,只要稍作努力,任何妈妈都可以启蒙。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启蒙,目的何在?如果对启蒙时间有疑义,建议大家翻翻看两本权威的书,一本叫《脑的阅读》,一本叫《儿童大脑开窍手册》二、缘何启蒙?这两年,听到不少英语启蒙的速成案例,您若问我英语启蒙有没有捷径可走?答案很肯定:有!身边启蒙1年多能读章节书的孩子有好几个,几乎都是用分级读物启蒙,直接教拼读或让孩子识字,快速走向自主阅读。
这些孩子,我知道能力上可以朗读章节书,发音纯正,至于读懂了几成、爱不爱读、面对英文内心快不快乐、后来是否还保持有读章节书的习惯,不得而知。
想想的英语启蒙,我曾在书的自序里谈到,是个偶然。
“英语启蒙”这个概念也只是这两年才兴起。
在他98天时,引领我们走进原版绘本阅读的参考书是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只是因为我深知绘本对孩子心灵成长、亲子关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并且没把“语言”当回事,还略知音频磨耳朵的作用(上大学时曾听说有个小宝宝出生时天天听BBC,后来能脱口而出大段英文),就这么大无畏地搜罗了许许多多绘本(不论中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孩子喜欢的绘本音频也拷出来海听,我把它当做亲子陪伴、品读幸福的一种方式,直到一年以后正儿八经地读到英语启蒙类的参考书,才知道,哦,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英语启蒙,那时想想已经是个原版绘本迷、对音频的喜爱胜过鸡汤、且能输出英文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