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连接原理(邹家生主编)

材料连接原理(邹家生主编)

材料连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及期末复习资料简答:1.焊接热源有哪些共同要求?描述焊接热源主要用什么指标?答:能量密度高度集中、快速实现实现焊接过程、得到高质量的焊缝和最小的焊接热影响区。

主要指标:最小的加热面积、最大功率密度和正常焊接规范条件下的温度。

5.试简述不锈钢焊条药皮发红的原因?有何解决措施?答:原因:不锈钢焊芯电阻大,焊条融化系数小造成焊条融化时间长,且产生的电阻热量大,使焊条温度升高而导致药皮发红。

解决措施:调整焊条药皮配方,使焊条金属由短路过渡转化为细颗粒过渡,提高焊条的融化系数,减少电阻热以降低焊条的表面升温。

7.从传热学角度说明临界板厚δcr 的概念?某16Mn 钢焊件,采用手工电弧焊,能量E=15KJ/cm 求δcr ?由传热学理论知道:在线能量一定的情况下,板厚增加冷却速度Wc 增大,冷却时间t8/5变短,当板厚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则Wc 和t8/5不再变化,此时板厚即为临界板厚δcr 。

1.95cr cm δ==8.手工电弧焊接厚12mm 的MnMoNbB 钢,焊接线能量E=2kj/cm,预热温度为50度,η取0.9.求t8/5?附λ=0.29J/(cm s ℃) CP=6.7 J/(cm s ℃)9.直流正接为何比直流反接时焊缝金属溶氢量高?答:(1)直流正接:工件接正极。

直流反接:工件接负极。

(2)带电质点H+在电场作用下只溶于阴极。

(3)处于阴极的熔滴不仅温度高而且比表面积大,其溶氢量大于熔池处于阴极时的溶氢量。

10简述氢对焊缝质量的影响?s T T t cmT T c E Ecr cr 88.0)80015001(:,75.0/69.0)80015001(20025/800=-+-=>=-+-=πληδδρηδ故采用厚板公式答:影响:氢脆、白点、气孔、冷裂纹、组织变化。

控制含氢量措施:1)限制氢的来源2)进行冶金处理3)控制焊接材料的氧化还原势4)在焊条药皮或焊芯中加入微量的稀土元素或稀散元素。

5)控制焊接工艺参数6)焊后脱氢处理。

总之,对氢的控制首先应限制氢的来源,其次就防止氢溶入金属,最后应对溶入金属中的氢进行脱氢处理。

10.简述氧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答:(1)随着焊缝含氧量增加,焊缝强度、塑性下降;尤其是焊缝的低温冲击韧性的急剧下降,引起焊缝红脆、冷脆、时效硬化倾向增加。

(2)影响焊缝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降低导电性、导磁性、耐蚀性等; (3)形成CO气孔;(4)造成金属飞溅,影响焊接过程的稳定性;(5)焊接过程中导致合金元素的氧化损失将恶化焊缝性能。

11.试以硅的沉淀脱氧为例,叙述提高脱氧效果的途径?↑[Si]+2[FeO]=2[Fe]+(SiO 2)↓答:(1)硅的百分含量升高,氧化亚铁的百分含量降低(2)减少渣中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降低,氧化亚铁的百分含量降低 (3)温度降低,反应向右进行,氧化亚铁的百分含量降低12.为何酸性焊条宜用锰铁脱氧?而碱性焊条宜用硅锰联合脱氧?为什么要控制W[Mn]/W[Si]的比值?答:增加锰在金属中的含量,或减少MnO 的活度,都可以提高脱氧效果。

酸性焊条宜用锰铁脱氧: [Mn]+[FeO]=[Fe]+(MnO),在酸性渣中含SiO 2和TiO 2较多,脱氧产物转化为MnO ·SiO 2和MnO ·TiO 2复合物,减少了MnO 的活度系数,提高了脱氧效果。

碱性焊条宜用硅锰联合脱氧:在碱性渣中MnO 活度系数较大,不利于Mn 的脱氧,而且碱度越大,脱氧效果越差。

故碱性焊条不宜用锰铁脱氧。

[Si]+2[FeO]=2[Fe]+(SiO 2)生成的SiO 2熔点高,粘度大,易夹杂,不利于冶金反应的进行。

而硅、锰联合脱氧中SiO 2与MnO 生成复合物MnO ·SiO 2,使MnO 活度系数降低。

而MnO ·SiO 2密度小、熔点低,易易于上浮到渣中,故碱性焊条宜用硅锰联合脱氧。

ω[Mn]/ω[Si]比值在3~6之间,过大或过小都会生成固态脱氧产物,导致焊缝夹杂的增加。

13.酸性焊条熔敷金属为何氧含量较高?答:(1)酸性焊条采用锰脱氧不如碱性焊条锰硅联合脱氧效果好。

(2)酸型焊条碱度B小,有利于渗硅反应的进行,使焊缝含氧量较高。

(3)酸型焊条为了达到控氢的目的,导致焊缝含氧。

14.简述低氢焊条熔敷金属含氢量低的原因? 答:(1)药皮中不含有机物,清除了一个主要氢源; (2)药皮中加入了大量的造气剂3CO C a ,降低了PH2;(3)2F C a 的去氢作用; (4)焊条的烘干温度高。

15.为什么碱性焊条对铁锈和氧化皮的敏感性大?而碱性焊条焊缝含氢量比酸性焊条低? 答:碱性焊条溶渣中含2O S i 、2O T i 等性氧化物较少,O F e 的活度大,易向焊缝金属扩散,使焊缝增氧。

因此在碱性焊条药皮中一般不加入含O F e 的物质,并要求清除焊件表面的铁锈和氧化皮,否则不仅会增加焊缝中的氧,还可能产生气孔等缺陷,所以碱性焊条对铁锈和氧化皮的敏感性大。

1.试简述用冶金方法脱硫的措施(考试) 答:(1)用合金元素锰脱硫 (2)用渣中碱性氧化物脱硫 (3)增加熔渣的碱度 (4)渣中氟化钙也有利于脱硫18.试分析说明钛化钙型(J422)焊条与碱性低氢型(J427)焊条,在使用工艺性和焊缝力学性能方面有哪些差别?19.简述药芯焊丝的特点?答:(1)熔敷速度快,因而生产效率高; (2)飞溅小;(3)调整熔敷金属成分方便;(4)综合成本低。

20.2CO 焊接低合金钢一般选用何种焊丝?试分析其原因?答:就选用i S 、n M 等脱氧元素含量较高的焊丝,常用的如:A S M H i n 208。

原因:(1)2CO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一方面使焊丝中有益的合金元素烧损,另一方面使熔池中含[FeO]量升高。

(2)如焊丝中不含脱氧元素或含量较低,导致脱氧不足,导致脱氧不足,熔池结晶反极易产生CO 气孔。

(3)按一定比例同时加入n M 、i S 联合脱氧,效果较好。

22.简述接头偏析的种类和产生原因?答:显微偏析:由于结晶有先后所产生的微观区域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区域偏析:由于结晶有先后所产生的宏观区域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一般在焊接熔池的最后凝固部位由于杂质浓度升高产生区域偏析。

层状偏析:由于结晶过程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化学成分分布不均匀所造成。

熔合线偏析: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热作用使熔合线附近产生碳和合金元素浓度明显变化的现象,形成熔合线偏析。

31.简述CO 气体的产生原因?钢焊接时,钢中的氧或氧化物与碳反应后能生成大量CO ; [C]+[O]=CO (1) [FeO]+[C]=CO+[Fe] (2)如果这些反应发生在高温液态金属中,则由于CO 完全不能溶于钢液,将以气泡的形式从熔池金属中高速上浮逸出,不易形成气孔,但当熔池冷却凝固时,由于:(1) 由于铁碳合金溶质浓度在固液界面的偏析,造成在结晶前沿和枝晶间氧化铁和碳浓度的局部增高,有利于反应(2)的进行。

(2) 因为液体金属正处于凝固结晶后期,熔池金属的粘度迅速增大,导致e v (气泡上浮速度)↓; (3) 反应(2)为吸热反应,亦加快了凝固过程,使R (熔池金属的凝固速度)↑。

故生成的CO 气泡很难浮出,成为残留在焊缝中的CO 气孔。

32.有一种碱性焊条(J507),在出厂检验时,焊缝中没有气孔,但在产品施工焊接时,发现焊缝中有大量气孔,分析可能那些原因导致气孔?(1)焊件清理不充分,存在铁锈,氧化铁皮,油污和水分等杂质。

(2)焊条受潮或烘干不足,烘干后放置时间过长等。

(3)焊接规范不当,如电压过高,焊速过快,电弧不稳等。

(4)电流极性不合理,直流正接较反接时气孔倾向大。

为什么采用CST(临界应变增长率)为判据来比较金属材料的热裂纹货币更为合理?(P 98-99)答:从拉伸应力与脆性温度区间内被焊金属塑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凝固裂纹形成的条件。

如右图所示。

是否产生凝固裂纹,取决于在脆性温度区间T B 中合金所具有的最低塑性min δ与内应变ε或应变增长率T∂∂ε的对比关系。

当合金在脆性温度区间内的应变以直线1的斜率增长时,则其达到的内应变量min δε<,必定要产生裂纹;如按直线2增长,则在T S 时min δε=,这正好是产生凝固裂纹的临界条件。

此时的应变增长率称为临界应变增长率,以CST 表示,即θtan =CST ,θtan 与材料特性有关,它综合地反映了材料凝固裂纹的敏感性。

不同的材料,不仅脆性温度区间T B 的大小不同,最低塑性min δ的变化明显不同,因而产生裂纹的临界应变增长率CST 也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T B 越大,裂纹敏感性越大;但也并非如此,有时T B 虽然很大,但塑性min δ却不是很低,或焊缝结晶过程中所受的拘束很小。

所以在考察裂纹敏感性时,必须综合考虑脆性温度区间(T B )、最低塑性(min δ)及应变增长率(T∂∂ε)的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用CST 作为判据更为合适,因为T B 或min δ都不能单独用来反映材料的裂纹敏感性。

这时,是否产生裂纹,可以对比实际应变增长率T ∂∂ε与临界应变增长率(CST )的大小来作出判断。

为了防止产生裂纹,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即CST T<∂∂ε38.试简述在什么条件下,氢致裂纹也会在焊缝中产生?焊接超高超强合金钢时,由于焊缝合金成分复杂,使热影响区的转变先于焊缝,因而氢就相反地从HAZ 向焊缝扩散,如果焊缝出现淬硬组织,此时,氢致裂纹就会在焊缝中产生。

延迟裂纹为何易在近缝区产生?试分析防止延迟裂纹的措施?一般低合金钢焊缝C 低于母材,热影响区相变滞后于焊缝。

当焊缝由A 转达变F 、P 时,H 的溶解度突然下降,且H 在F 、P 中的扩散速度较快,导致H 很快由焊缝越过熔合线附近富H ,当滞后相变的HAZ 中A —>M 时,H 使以过饱和状态残留在M 中,促使该处进一步脆化,从而导致冷裂纹的产生。

防治措施:冶金方面:(1)选择抗裂性好的钢材从冶炼技术上提高母材的性能,采用多元微合金化的钢材;尽可能降低钢中有害杂质(S、P、O、H、N等)(2)焊接材料的选用选用低氢或超低氢焊条:应强调焊条的烘干和防潮问题选用低强焊条:对低碳合金钢,适当降低焊缝强度可以降低拘束应力而减轻熔合区的负担,对防止冷裂纹有用。

选用奥氏体焊条:既可避免预热又能防止冷裂纹的产生。

特殊微量元素的应用:Te、Se、Re,Te的降氢效果最好。

(3)选用低氢的焊接方法:CO2气体保护焊。

焊接工艺方面:合理选择焊接线能量正确选择预热和后热温度多层焊层间温度和时间间隔的控制合理地选择焊缝匹配合理的焊缝分布和施焊次序40.焊接接头中出现冷裂纹(延迟裂纹)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通常将工件预热到一定温度可以防止产生冷裂纹,试分析预热的作用?后热的作用?后热和焊后热处理有何不同?延迟裂纹的影响因素:钢种的淬硬组织、焊接接头的含氢量、接头所受的拘束应力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