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动路由协议

主动路由协议

对于目前所提出的众多MANET路由协议,协议性能的分析和比较重点集中在DSDv,AODV,DSR和ToRA等几种路由算法上,通过报文发送率、路由开销、路径最优性、吞吐量、平均端到端时延等参数对路由协议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根据国内外公布的MANET路由协议仿真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种不同情况的比较下,如不同的数据源数目,不同的节点移动性,不同的自组织网络模型以及不同的网络负载等等,反应式路由协议的性能明显优于先应式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建立时机与数据发送的关系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三种:主动路由

协议、按需路由协议、混合路由协议。主动路由协议是事先给定所有路径,并不考虑实际中是否用到具体的路径。这种方式路由的建立、维护的开销都很大,资源要求高,不适合于传感器网络。按需路由协议是在传输中需要路径时才按需要去计算合适的路径,这种方式会产生较大的时延。混合路由协议是综合利用前面两者的一个结合体。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有限,且只具有局部网络信息,一般都是采用按需路由或者是混合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过程中节点的通信模式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以下几种:单跳协议,传感器节点把采集到的数据直接发送给基站节点。在这种方式中,如果网络规模较大,则节点的能量会很快耗尽;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网络中的数据冲突也会变得更加严重。洪泛式路由协议,这是一种简单的协议,它不需要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由计算。接收到数据的节点以广播的方式转发给所有邻居节点。虽然这种方式的路由协议实现很直接,但它有严重的缺陷,会带来网络内信息的内爆和交叠。而且对资源有很大的浪费。

平面型路由协议,网络中所有节点都是地位平等的。当一个节点需要发送数据给基站节点时,可以通过其它节点作为中间节点进行转发,最后到达基站节点。也是一种多跳的传输数据的方式。一般来说,在基站节点附近的节点参于数据中转的概率要大于远离基站节点的传感器节点。因此,基站节点附件的传感器节点由于频繁的参于数据转发而会很快的耗尽能源。平面型路由协议实现简单,健壮性好:但建立、维护路由的开销较大,数据传输的跳数多,一般适用于规模小的网络。

层次型路由协议,基本思想是把传感器节点分成不同的簇,簇内部的通信工作由簇头节点完成,同时簇头节点完成数据聚集和融合;少通信的数据量,最后簇头节点还要负责把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基站节点。这种路由协议可以很好的满足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但是簇的维护开销较大,簇头节点是路由的关键节点,其产生和维护都很重要,一旦失效会对路由造成较大影响。

从不同的应用性能角度出发可以将路由协议分为多种类型。

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在环境监测、战场评估等应用中,需要不断查询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基站节点发出查询任务,传感器节点向查询节点报告采集的数据。在这类应用中,通信流量主要是查询节点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命令和数据传输,同时传感器节点的采集信息在传输路径上通常要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减少通信流量来节省能量。

地理位置路由协议,它利用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把查询或者数据转发给特定的区域,从而缩小了数据的传输范围。在一些目标跟踪类应用中,往往需要唤醒距离跟踪目标最近的传感器节点,以得到关于目标的更精确位置等相关信息。在这类应用中,通常需要知道目的节点的精确或者大致的地理位置。把节点的位置信息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可以对节点进行域的化分,从而缩小数据发送的范围,还可以帮助完成节点的路由功能,并降低系统专门维护路由协议的能耗。

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它提出对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用特定的描述方式命名,数据传输

基于查询并依赖于数据命名,所有数据通信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某些应用中要求查询或者上报具有某种类型的数据,这是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的应用基础。这种方式的通信不再依赖于特定的节点,而是依赖于网络中的数据,从而减少了网络中大量传输的冗余数据,降低了不必要的开销,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但需要分类机制对数据类型进行命名。

路由选择中如果考虑服务质量(Qos)的约束,就成为可靠的路由协议。这类路由在建立时,需要考虑时延、丢包率等服务质量因素。在某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中对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等有较高的要求,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通信信道质量比较低、拓扑变化频繁,要实现服务质量保证,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可靠的路由协议。

另外根据传输过程中采用的路径的数目分为单路径路由协议和多路径路由协议,单路径节约存储空间,通信量少。多路经容错性强,健壮性好,可以从多条路径中选择一条最优路由。根据是否进行了数据聚合处理可以分为数据聚合的路由协议和非数据聚合的路由协议。数据聚合能减少通信量,但需要时间同步技术的支持,并且使传输的时延增加。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按采用的通信模式、路由结构、路由建立方式、状态维护以及应用场景等不同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中一般考虑多方面因素,组合多种策略实现路由机制,所以同一路由协议有时可以分属不同分类。

一些结论:

表驱动路由协议中重点介绍了DBF协议,另外DSDV、WRP也进行了简单的描叙。而按

需路由协议重点介绍了AODV与LAR,另外还介绍了DSR、TORA、ABR、SSR等重要

的路由协议。最后对各种路由协议进行了总结和对比。

通过对DSDV,DSR,AODV 和TORA 4 种典型路由协议在节点移动性可变,通信源可变的情况下分组交付率、数据分组的平均端到端时延、标准化路由载荷和平均端到端吞吐量4 种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可知:表驱动路由协议端到端延时好于按需驱动路由协议端到端延时,而按需驱动路由协议在数据报文交付率和路由负荷方面好于表驱动路由协议。由此得出:没有一种路由协议是“万能”的,各协议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各有优势:在对网络延时要求较高的环境下,一般选用表驱动路由协议,DSDV 依赖于路由消息的周期性广播,在高速移动的Ad Hoc 网络中不宜使用;而那些对数据包完整性和带宽要求严格的场合应尽量选择按需驱动路由协议[9],AODV 和DSR两个协议表现突出,两者均使用按需路由寻找,但是路由算法机制不同:对于面向应用的如时延和吞吐量之类的性能指标,在比较宽松(即节点较少或移动性较弱)的环境中,DSR 协议优于AODV 协议;但是在较苛刻的环境中则AODV 优于DSR 协议,并且随着环境变得越来越苛刻(即载荷变得越重,移动性变得越强),AODV 协议相对于DSR 协议的性能优势越来越明显。

4 总结

从仿真实验可以看出,由于各协议的实现机制不同,因此三种协议在不同的性能参数方面表现出相应的优点和缺点: 表驱动路由协议(DSDV) 的平均时延要小于按需路由协议(AODV DSR),但分组投递率路由开销和能量消耗等性能不如按需路由另外,在节点移动速度增加节点停留时间减小的情况下,三种路由协议的性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

综合来讲,AODV 协议具有较强地适应能力,适用于网络拓扑变化频繁的环境;DSR 适用于节点较少网络变化较小且对时延要求不高的环境;DSDV 协议更适用于网络节点移动速度较

小的环境由于移动AdHoc 网络应用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的环境下追求不同的性能, 所以应结合具体的网络应用环境寻找最优的路由协议另外,通过大量仿真实验分析各协议的缺点和不足,可以便于今后学习以及研究其可行的改进策略

在Ad Hoc无线网络中AODV采用按需路由的方式,源节点可以快速获得网络的路由情况,能快速响应活跃路径上的网络变化情况。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一旦路由建立后,数

据包的延时要明显优于DSDV。如果将图1和图2在同一张图中进行描述,可以发现对于两个场景中的AODV协议,在3.5-5.9s时的延时是完全一样的,即AODV的稳定程度要优于DSDV。场景1和场景2的区别仅在于增加了一个移动节点,从图2和表2中可以看出,这时AODV 的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丢包率从6.61%下降到0,而DSDV从0上升到6.61%。实际上,随着移动节点数目和节点移动速度的增加,AODV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四结论

本文对AdHoc 网络中的三种典型路由协议(AODV,DSR,DSDV)的运行机制进行了介绍,并通过NS2 软件建立了AdHoc 仿真环境,对这三种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并结合仿真结果进行性能分析。从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在节点高速移动,网络拓扑变化频繁时,AODV 和DSR 的包

投递率要比DSDV 好。但是在节点慢速移动时,DSDV 的端到端平均时延要好于AODV 和DSR。这说明不同的路由协议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

,得出结论LAR路由协议适合于节点以中低速移动,节点平均密度稍高但网络负载不宜

过高,报文发送率中高的环境。LAR路由协议的前提条件是假设源节点知道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该节点当前的移动速度,虽然GPS技术的发展使得此前提条件的保证成为可能,但是实际应用时的困难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LAR的应用,另外节点位置信息的不精确性会影响协议性能甚至使路由出错[ 6 ],因此,如何获取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提高位置信息的精确性是将来的研究方向。在LAR中,路由查询之后,数据分组的发送是基于源路由信息,位置信息并没有被用来为其转发的决定而服务,所以位置信息没有被充分利用,将来可以考虑在这一点对LAR协议加以改进。

结束语

结合各种分簇算法的优点本文提出的CBRP 算法采用了一种新的分簇方法在选取簇首节点时引入了节点的带权ID 综合考虑了节点的邻居节点数量位置和有效带宽CBRP 算法簇首的选取更加合理提高了MANET 的可扩展性簇内节点通信时采用表驱动的路由算法不同簇的节点通信时使用按需路由算法降低了路由计算时间改善了大规模MANET 的路由计算效率利用在路由请求信息中使用数字签名的方法确保由CBRP 路由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当前广泛使用的SEAD 协议比较CBRP 算法适合于结点较多节点的移动速度受到一定限制的MANET 但在节点移动速度相当快的MANET 中CBRP 算法导致网络开销迅速增大严重影响网络性能如何改进算法使之适应节点移动速度极快的值得进一步

研究

本文介绍了无线自组网络协议的分类,重点介绍了AODV、DSR 和GPSR,最后对三个路由协议通过仿真进行了定量分析。GPSR协议采用贪心法和周边遍历法,与采用Flooding算法的协议相比降低了网络负载,提高了投递成功率,缩短了路由跳数,所以它更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网络。若选取更多的性能参数进行比较,则它们之间的比较将更加细致,对协议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

(3)优缺点

AODv协议综合了DSDV和DSR两者的特点。与基于表驱动的DSDV相比,AODv

采用了按需路由的方式,不需要维护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仅在没有相应路由发

送数据报文时,才发起路由请求过程。与DSR相比,AODv通过让路由上的中间

节点建立和维护路由表,使得数据报文头部不再需要携带完整路由信息,减少了

数据报文头部路由信息对信道的占用,节约了信道资源,提高了系统性能。因此,

AoDv协议对带宽利用率高,能够及时相应网络拓扑变化,同时能避免路由环路

现象。

AODv协议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路由请求报文的广播过程中建立了反向

路由,用于回送路由应答报文,所以要求传输信道是双向的,因此AODv仅适用

于双向传输信道的网络;路由表仅维护一条到指定目的节点的路由;AODv的前

向路由生存时间定时器会删除生存时长内未使用的路由,即使相应路由是有效

地。

本章小结

介绍了几种经典的AdHoc路由协议虽然应用比较广,被研究得比较多,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其中,DsDv协议的应用非常受限,无法支持网络规模较大,拓扑变化相对频繁的网络环境。AoDv和DSR可以很好地支持中小规模的网络,而对于大规模的网络需要通过分

簇算法来扩展。

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下, OLSR 和DSDV协议的时延整体上小于其他三种协议; DSDV协议的分组传送率低于其他协议; 路由开销方面, TORA协议的最大, DSR 最小, OLSR 的开销也较小, DSDV的开销基本不随节点的移动性而改变; DSDV 的平均跳数最少, 其次是OLSR。综合评定, OLSR 协议的平均时延、路由开销和平均跳数都较小,分组传送率也较高,性能最好。根据上述结论可得路由选择方案如下: 在节点数不多、节点移动性不强的网络中,选用DSDV 路由协议较宜; 在节点移动性强的网络中, DSR 协议性能较差, 此时宜选用A ODV 或T ORA 协议;在通常的网络环境下可选用OLSR 路由协议。

从路由协议对比看,考察各种情况下的综合性能,AODV

和DSR性能比BELLMANFORD和WRP好,这说明按需路由

协议更适合Ad hoc网络。

实验7 OSPF路由协议配置 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及实践 实验名称:OSPF路由协议配置 专业班级:姓名:小组学号:2012014048实验日期:6.6

再测试。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的ospf路由配置命令。

[RTC-rip-1]import ospf [RTC-rip-1]quit [RTC]ospf [RTC-ospf-1]import rip [RTC-ospf-1]quit

结合第五步得到的路由表分析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 RouteB 通过RIP学习到C和D 的路由情况,通过OSPF学习到A 的路由信息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8__ 本人姓名_ 徐波_ 日期2014.6.06 本次实验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验,再次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有关于华为的实验,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有一些思路,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或者有一些办法。这些华为实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6__ 本人姓名_ 金振宁_ 日期2014.6.06 这两次实验都可以利用软件在寝室或者去其他的地方去做,并不拘泥于实验室,好好的利用华为的模拟机软件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4_ 本人姓名_ 陈哲日期2014.6.06

理解OSPF路由协议,OSPF协议具有如下特点: 适应范围:OSPF 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几百台路由器。 快速收敛:如果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OSPF 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 无自环:由于OSPF 通过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故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50 本人姓名_ 赵权日期2014.6.06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基本的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组建一个简单的路由网络。想必以后的生活中有可能会用到。

详细分析动态路由协议原理和特点

随着路由的发展,路由协议的种类也有很多,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动态路由协议的实际应用和详细的介绍,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顾名思义,动态路由协议是一些动态生成(或学习到)路由信息的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领域,我们可以把路由定义如下,路由是指导IP报文发送的一些路径信息。动态路由协议是网络设备如路由器(Router)学习网络中路由信息的方法之一,这些动态路由协议使路由器能动态地随着网络拓扑中产生(如某些路径的失效或新路由的产生等)的变化,更新其保存的路由表,使网络中的路由器在较短的时间内,无需网络管理员介入自动地维持一致的路由信息,使整个网络达到路由收敛状态,从而保持网络的快速收敛和高可用性。 路由器学习路由信息、生成并维护路由表的方法包括直连路由(Direct)、静态路由(Static)和动态路由(Dynamic)。直连路由是由链路层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一般指去往路由器的接口地址所在网段的路径,该路径信息不需要网络管理员维护,也不需要路由器通过某种算法进行计算获得,只要该接口处于活动状态(Active),路由器就会把通向该网段的路由信息填写到路由表中去,直连路由无法使路由器获取与其不直接相连的路由信息。静态路由是由网络规划者根据网络拓扑,使用命令在路由器上配置的路由信息,这些静态路由信息指导报文发送,静态路由方式也不需要路由器进行计算,但是它完全依赖于网络规划者,当网络规模较大或网络拓扑经常发生改变时,网络管理员需要做的工作将会非常复杂并且容易产生错误。而动态路由的方式使路由器能够按照特定的算法自动计算新的路由信息,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 按照区域(指自治系统),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GatewayProtocol)和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GatewayProtocol),按照所执行的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动态路由协议(DistanceVector)、链路状态动态路由协议(LinkState),以及思科公司开发的混合型动态路由协议。 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特点 OSPF全称为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开放”表明它是一个公开的协议,由标准协议组织制定,各厂商都可以得到动态路由协议的细节。“最短路径优先”是该动态路由协议在进行路由计算时执行的算法。OSPF是目前内部网关协议中使用最为广泛、性能最优的一个动态路由。 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自治系统,经过合理的规划可支持超过1000台路由器,这一性能是距离向量动态路由如RIP等无法比拟的。距离向量动态路由协议采用周期性地发送整张路由表来使网络中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保持一致,这个机制浪费了网络带宽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对此将作简单的介绍。 路由变化收敛速度是衡量一个动态路由协议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通告所产生的变化并进行路由的重新计算,是网络可用性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方

路由协议选择OSPFvsEIGRP-V3.1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路由协议规划选择原则 (4) 2OSPF vs. EIGRP路由协议特性比较 (5) 2.1OSPF协议 (5) 2.1.1OSPF协议简介 (5) 2.1.2OSPF协议特点 (6) 2.2EIGRP协议 (8) 2.2.1EIGRP协议简介 (8) 2.2.2EIGRP协议特点 (8) 2.3OSPF和EIGRP的比较 (9) 2.3.1OSPF的缺点 (10) 2.3.2EIGRP的缺点 (10) 2.3.3OSPF与EIGRP的比较总结 (11) 2.4从EIGRP网络到OSPF网络的迁移 (12)

表目录List of Tables 表1 OSPF和EIGRP比较总结 (12)

路由协议选择:从EIGRP到OSPF 关键词Key words: OSPF,EIGRP,SPF,DUAL 摘要Abstract: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部署网络时,选择路由协议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分别介绍了两种常用的路由协议EIGRP和OSPF,并对其特点和优缺点进行了技术上的比较,最后给出了一个已经部署了EIGRP协议的网络平滑迁移到OSPF的步骤。 缩略语清单List of abbreviations:

1 路由协议规划选择原则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TCP/IP协议已经成为数据网络互联的主流协议。各种网络上运行的大大小小各种型号路由器,承担着控制本世纪或许最重要信息的流量,而这成百上千台路由器间的协同工作,离不开路由协议。因此在大型网络的规划构建中,选择适当的路由协议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常用的单播路由协议有多种,如RIP、OSPF、IS-IS、BGP,以及Cisco私有的IGRP/EIGRP协议等。不同的路由协议有各自的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条件之下。 互连是网络构建最基础和最本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路由协议需要以此为目标,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路由协议的开放性:开放性的路由协议保证了不同厂商都能对本路由协议进行支持,这不 仅保证了目前网络的互通性,而且保证了将来网络发展的扩充能力和用户构建网络时的设备选择空间,这点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2)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直接影响协议的选择。例如RIP这样比较简单的路由协议 不支持分层次的路由信息计算,对复杂网络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于比较复杂的网络,需要使用处理能力更强的协议,如OSPF、EIGRP等。 3)网络节点数量:不同的协议对于网络规模的支持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按需求适当选择,有 时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技术解决适应网络规模方面的扩展性问题。农发展银行全国网络节点较多,路由信息也非常多,而且网络状况会千变万化,将导致路由刷新相对频繁,所以对路由协议的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如能支持的节点数、路由选径是否最佳、路由算法必须具有鲁棒性、快速收敛性、灵活性等。 4)网络间的互通及关联要求:通过划分成相对独立管理的网络区域,可以减少网络间的相关 性,有利于网络的管理和扩展。可通过划分区域等形式,路由协议要能支持减少网络间的相关性。必要时还要考虑路由信息安全因素和对路由交换的限制策略管理。 5)管理和安全上的要求:通常要求在可以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管理。但有时为 了实现比较完善的管理功能或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例如对路由的传播和选用提出一些人为的要求,就需要路由协议对策略的支持。 根据以上原则,现在各种大型网络构建中,为节省投资、保证网络的持续扩展性,都在使

实验12 静态路由与RIP路由协议设置

实验12 静态路由协议和RIP 路由协议设置 一、实验目的 熟悉静态路由和RIP 路由协议的配置原理,掌握它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创建图1所示拓扑结构并配置路由器,使得各路由器(静态和动态两种)可以相互ping 得通。 三、实验步骤 1、首先按图1连接好路由器 注意:路由器通常通过串行端口连接广域网络,因此路由器通常是DTE 设备,modem 、GV 转换器等等传输设备通常被规定为DCE 。其实对于标准的串行端口,通常从外观就能判断是DTE 还是DCE ,DTE 是针头(俗称公头),DCE 是孔头(俗称母头),这样两种接口才能接在一起。 比如一台路由器,它处于网络的边缘,它有一个S0口需要从另一台路由器中学习到一些参数,具体实施时,我们就不需在这个S0口配“时钟速率”,它从对方学到。这时它就是DTE ,而对方就是DCE (需要配置时钟频率)。 ①添加路由的模块接口,如图2所示。 DTE DCE DTE DCE 图 1 拓扑结构图

图 2 添加路由模块示意图 ②连线的时候注意不同的接口,连线选择DTE线,如图3所示。 图 3 选择连接线示意图 ③设置之前需要打开对应的端口的电源,如图4所示。

图 4 开机示意图 2、根据拓扑图为路由器配置IP 地址,如表1所示。 表 1 IP地址规划表 路由器S0/1/0 S0/1/1 A 172.16.10.1/24 172.16.40.2/24 B 172.16.10.2/24 172.16.20.1/24 C 172.16.30.1/24 172.16.20.2/24 D 172.16.30.2/24 172.16.40.1/24 为各路由器上配置IP地址的命令如下: A(config)# int S0/1/0 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0.1 255.255.255.0 A(config-if)#no shutdown A(config)#int S0/1/1 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40.2 255.255.255.0 A(config-if)#no shutdown 同样道理同学们配置余下的三个路由器B、C、D。

无线Mesh网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

无线Mesh网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优越性逐渐的展现出来,无 线Mesh网络的发展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信息需求的膨胀,本文介绍了无线Mesh网络的发展,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其网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 关键词无线Mesh 概况性能分析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由于Wlan等技术的局限性,新的网络 构建和技术不断被提出与发展,其中无线Mesh网络表现出其特质。无线Mesh 网络是一种具有多跳性能以及具有自组织自愈合特点的高容量高速率的网络结构,并具有快速部署易于安装、非视距传输、健壮性、结构灵活、高带宽的特点。核 心是使每个节点都可发射和接受信号。 1. 无线Mesh网络 我们传统使用的Wlan网络,用户都是通过一条固定的线路,当用户需要使 用网络的时候,必须先接入一个固定的AP点,这样容易因为连入AP点的用户过 多导致网络堵塞,而无线Mesh网络的出现则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无线Mesh 网络是由mesh routers(路由器)与mesh clients(客户端)组成,而其中mesh routers构成骨干网络,并和有线的internet网相连接,负责为mesh clients提供 多跳的无线internet连接。 无线Mesh路由器的WR与用户终端间的无线传输、WR之间的无线传输和WR与WGW间的无线传输等技术共同组成了无线Mesh的物理层面的技术。由于无论采用何种传输技术都与用户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因此可以多样性的采用 各种技术,例如智能定向天线技术、高效可控调制编码技术、低临界发射功率控 制技术等。多跳的无线Mesh网络的最重要技术是用户终端通过WR接到无线IP 接入点的路由技术和相关协议,其需要注意的准则的包括尽量少的多跳数、尽量 小的时延、尽量大的数据速率、尽量低的差错率、尽量大的路由稳定等等。 2.几种典型的路由协议 目前无线Mesh网络典型的路由协议有动态源路由协议(DSR)、目的序列距离 矢量路由协议(DSDV)、临时按序路由算法(TORA)以及Ad Hoc按需距离矢量路由 协议(AODV)等。 2.1动态源路由协议 由于无线Mesh网络具有多跳性,其系统内的每个节点都可接收发射信号, 因此路由选择成为无线Mesh网络里重要的问题。无线网络协议的动态源路由协 议借鉴Ad Hoc的3种协议:先验式路由协议中,无论它们是否有通信需求,每个节点都采用周期性的路由分组广播,维护一张包含到达其他节点的路由信息的路 由表,当网络拓扑结构有所改变时,节点就发出更新消息,节点更新路由表;反 应式路由协议,也称为源驱动按需路由协议(如 AODV、DSR、TCRA);混合式路由协议(如ZRP),混合式路由协议是前两种协议的综合。 动态源路由协议是一种按需路由协议,支持单向链路,并且能够发现多条路由,由于对路由需求反应慢,就有可能造成延时,网络堵塞等故障,会对整个系 统的服务质量有所影响。 2.2目的序列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目的序列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路由选择机制的表驱动算法,普遍用于Ad Hoc的移动网络中。目的序列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包含一个含 有所有可能的目的节点以及到它们的距离信息的路由表。

推荐-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及应用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及应用 【摘要】路由器寻找的最佳路径是路由协议,它能保持各个路由器间的路由表相同,实现各个路由器间的相互连通,且在网络间传递数据包。可见,动态路由协议是借助路由器间的信息传递,计算、更新网络结构。但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弊端影响常用动态路由器安全性。现就BGP、OSFP 和RIP V2三种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应用。 【关键词】动态路由安全性应用 连接网络的重要硬件设备,是路由器,它可以实现数据包的传递。而动态路由协议指的是路由器表的更新过程,它能够满足网络结构变化的需求。常用的动态路由分为三种,分别为BGP协议、OSPF协议和RIP V2协议。如果在数据包传递过程中,协议出现漏洞,那么容易被人利用,给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分析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 1.1 BGP协议安全性 多个相互连接的商业网络共同组成了Internet。各个ISP或企业网络,需要定义一个自治系统号,即ASN,它们

的分配由IANA完成[1]。自治系统号共有65535个,其中私用保留的为65512―65535。路由信息在共享状态下,此号码的维护方式可以采取层的方式。BGP采用会话管理,其中TCP 的179端口可起到触发作用,使Keepalive和update信息被触发,且累及其邻居,从而更新和传播BGP路由表。 然而,因BGP的传输方式以TCP为主,那么容易导致BGP 出现关于TCP的诸多问题,例如拒绝服务攻击,预测序列号,SYN Flood攻击等。BGP主要是利用TCP的序列号,未使用自身的序列号。所以,一旦设备应用可预测序列号,就容易受到该类型攻击。在Internet中运行的大部分路由器都采用了Cisco设备,没有采用预测序列号方案,这就降低了受到攻击的风险。一些BGP在默认状态下,未采用相关的认证机制,有些BGP继续沿用明文密码,这样,大大增加了受到攻击的可能性。 实际应用BGP协议时,还会受到伪造报文攻击等其他攻击。但通常情况下,BGP主要在核心网的出口应用,且配置密码认证,因此,BGP协议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1.2 OSPF协议安全性 复杂是OSPF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运行中的诸多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攻击者的攻击,给OSPF带来不同程度伤害。攻击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资源消耗攻击。将不同类型的OSPF报文不间断大量发送,这样极易导致攻击实体资源枯

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关于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1、解决路由环问题的方法有(ABD) A. 水平分割 B. 路由保持法 C. 路由器重启 D. 定义路由权的最大值 2、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路由协议(C) A. 允许数据包在主机间传送的一种协议 B. 定义数据包中域的格式和用法的一种方式 C. 通过执行一个算法来完成路由选择的一种协议 D. 指定MAC地址和IP地址捆绑的方式和时间的一种协议 3、以下哪些内容是路由信息中所不包含的(A) A. 源地址 B. 下一跳 C. 目标网络 D. 路由权值 4、以下说法那些是正确的(BD) A. 路由优先级与路由权值的计算是一致的 B. 路由权的计算可能基于路径某单一特性计算,也可能基于路径多种属性 C. 如果几个动态路由协议都找到了到达同一目标网络的最佳路由,这几条路由都会被加入路由表中 D. 动态路由协议是按照路由的路由权值来判断路由的好坏,并且每一种路由协议的判断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5、IGP的作用范围是(C) A. 区域内 B. 局域网内 C. 自治系统内 D. 自然子网范围内 6、距离矢量协议包括(AB) A. RIP B. BGP C. IS-IS D. OSPF 7、关于矢量距离算法以下那些说法是错误的(A) A. 矢量距离算法不会产生路由环路问题 B. 矢量距离算法是靠传递路由信息来实现的 C. 路由信息的矢量表示法是(目标网络,metric) D. 使用矢量距离算法的协议只从自己的邻居获得信息 8、如果一个内部网络对外的出口只有一个,那么最好配置(A) A. 缺省路由 B. 主机路由 C. 动态路由 9、BGP是在(D)之间传播路由的协议

1_RIP路由协议实验资料

1. 实验报告如有雷同,雷同各方当次实验成绩均以0分计。 2. 当次小组成员成绩只计学号、姓名登录在下表中的。 3. 在规定时间内未上交实验报告的,不得以其他方式补交,当次成绩按0 分计。 4. 实验报告文件以PDF 格式提交。 【实验题目】RIP 路由协议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RIPv2和RIPv1路由协议。 2. 了解有类路由和无类路由的区别,是否支持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3. 了解路由器广播和组播形式的区别 【实验内容】 1. 在实验设备上完成P145实验4-2并测试实验网连通性。 2. 通过实验观察RIP V1 和 V2的区别(重点在VLSM 上)给出分析过程与结果(实验IP 采用 10.10.x.0网段) 3. 学会使用Debug ip packet 和Debug ip rip 命令,并对debug 信息做分析。 4. 观察试验拓扑中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路由表的前后信息对比及debug 信息的变化。 【实验要求】 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实验拓扑图: 实验一:RIPv2路由协议 (使用10.10.x.0的IP 地址,变长子网掩码,两个路由器之间的网段是10.10.2.0/30,路由器和PC 之间的网段分别是10.10.3.0/24和10.10.1.0/24。) 步骤0: (1) 配置PC1和PC2的IP 、掩码、网关,测试连通性。 警示

分析:因为PC1和PC2之间还没有配置路由,所以ping不通。(2)在Router1上执行show ip route,记录路由表信息。 分析:PC1和PC2之间还没有配置路由。 (3)在PC上的命令窗口执行命令route print,记录路由表信息。

底层路由协议

底层路由协议 1底层路由协议介绍 1.1为何要设置底层路由 OSPF、EIGRP是三层协议,就是我们常说的IGP,而BGP是架设在3层上的,BGP的邻居是靠TCP连接建立起来的,这个TCP连接就是靠OSPF/EIGRP 来通的。 1.2 EIGRP的介绍 EIGRP(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cisco私有的路由协议,采用DUAL(扩散更新算法),是在IGRP基础,增强开发出来的,IGRP目前已被淘汰 优点: 支持等价/不等价的负载均衡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CIDR,手工汇总 支持apple talk IPX IP等多种网络协议,但是目前商业网络使用的IP 协议,因此,研究仅限于IP网络协议下 管理距离:90 快速收敛:促发增量更新的方式,在选择最优路由的同时,就选好次优路径提供备份 缺点: EIGRP没有区域的概念,所以适用于网络规模相对较小的网络,这也是矢量距离路由算法的局限所在? 运行EIGRP的路由器之间必须通过定时发送HELLO报文来维持邻居关系,这种邻居关系即使在拨号网络上,也需要定时发送HELLO报文,这样在按需拨号的网络上,无法定位这是有用的业务报文还是EIGRP发送的定时探询报文,从而可能误触发按需拨号网络发起连接。EIGRP的无环路计算和收敛速度是基于分布式的DUAL算法的,这种算法实际上是将不确定的路由信息散播,得到所有邻居的确认后再收敛的过程,邻居在不确定该路由信息可靠性的情况下又会重复这种散播,因此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该路由信息一直处于活动状态。 快速收敛: 收敛--拓扑中结构发生变化,从变化开始直至拓扑中所有佘恩波均知道,并且稳定的工作的过程。 1、触发式增量更新:当拓扑发生变化,立即向外发出通告,仅将变化的部分发生出去 2、选择一个最佳路径同时,会备份好次优路径 Eigrp四个组件: 网络层协议无关模块IP \ IPX \ APPLE TALK,只研究IP下的eigrp

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 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 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 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 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2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 T技术的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 3 动态路由

路由选择及路由选择协议

第七章路由选择及路由选择协议 7.1 什么是Routing? 所谓Routing就是一个数据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样一个过程在网络中路由器就是承担route功能的网络设备为了 达到Route目的路由器必须知道以下关键因素 Destination Address Identifying sources of information Discovering routes Selecting routes Maintaining routing information 路由器将路由信息存在路由表中路由器正是依靠路由表达到路由目的的在路由器可以通过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表 内容如 7.2 路由分类 路由可以分为二大类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一个单向路由它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到routing table中的网络管理员配置网络中所有路由一 旦网络发生变化必须手工改变和添加新路由静态路由适合小

型网络和Stub 网络所谓Stub网络就是只有一个进出网络的 节点的网络 Static route configuration: Router(config)#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172.16.2.1参数说明见9 7 默认路由default route 是的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在Stub 网络中由于只存在唯一一个网络出入节点也就是说所有数据包 都使用一个路由我们可以配置默认路由将所有出入网络的数据 包都从此路由通过 Default route configuration:(见9 9)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72.16.2.2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由路由协议动态获取的当网络发生变 化时路由协议自动更新routing table 路由协议运行于网络层 选择路径和维护routing table 一旦一条路径决定下来路由器 就能路由routed protocol所产生的数据包 区别以下两种名词 Routed protocol: IP IPX Routing protocol: RIP IGRP OSPF *Administrative Distance与Metric 在网络中有时会存在多个路由协议和多条静态路由如何给 多种路由协议排定可信度需要一个参数那就是Administrative Distance AD从0到255 其值越小说明这种路由协议的可靠度越高

RIP动态路由协议的汇总实验

RIP动态路由协议的汇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IP协议的配置实验 2、通过动态路由协议RIP实验学习路由的设置 3、熟练掌握RIPv1与RIPv2在路由中的不同 二、RIPV1与RIPV2的区别 RIPv1: 1、RIPv1 是有类路由协议 2、RIPv1发布路由更新不携带子网掩码信息 3、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ISM 4、RIPv1发布路由更新时自动汇总并且无法关闭的 RIPv2: 1、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 2、RIPv2 发布路由更新携带子网掩码信息 3、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ISM 4、RIPv2发布路由更新时自动汇总并且可以关闭的 三、实验器材 需要四台电脑、两个(2811型号)路由器、五根交叉线 注意:R1需要设备物理试图为(NM—4E) 四、实验拓扑图

五、实验步骤 1、路由之间实现全网互通 R1的配置实验 Router> Router>en Router#conft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 R1(config)#int e1/0 R1(config-if)#ip add R1(config-if)#ip address 10.10.10.254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 %LINK-5-CHANGED: Interface 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 R1(config-if)#int e1/1 R1(config-if)#ip add R1(config-if)#ip address 10.10.20.126 255.255.255.128 R1(config-if)#no shu %LINK-5-CHANGED: Interface Ethernet1/1,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Ethernet1/1,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int e1/2 R1(config-if)#ip add R1(config-if)#ip address 11.11.11.254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 %LINK-5-CHANGED: Interface Ethernet1/2, changed state to u R1(config-if)#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Ethernet1/2,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int e1/3 R1(config-if)#ip address 11.11.22.126 255.255.255.128 R1(config-if)#no shu %LINK-5-CHANGED: Interface Ethernet1/3,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Ethernet1/3, changed state to up R1( (config-if)# R1(config-if)#int f0/0 R1(config-if)#ip add R1(config-if)#ip address 10.10.3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

主动路由协议

对于目前所提出的众多MANET路由协议,协议性能的分析和比较重点集中在DSDv,AODV,DSR和ToRA等几种路由算法上,通过报文发送率、路由开销、路径最优性、吞吐量、平均端到端时延等参数对路由协议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根据国内外公布的MANET路由协议仿真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种不同情况的比较下,如不同的数据源数目,不同的节点移动性,不同的自组织网络模型以及不同的网络负载等等,反应式路由协议的性能明显优于先应式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建立时机与数据发送的关系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三种:主动路由 协议、按需路由协议、混合路由协议。主动路由协议是事先给定所有路径,并不考虑实际中是否用到具体的路径。这种方式路由的建立、维护的开销都很大,资源要求高,不适合于传感器网络。按需路由协议是在传输中需要路径时才按需要去计算合适的路径,这种方式会产生较大的时延。混合路由协议是综合利用前面两者的一个结合体。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有限,且只具有局部网络信息,一般都是采用按需路由或者是混合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过程中节点的通信模式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以下几种:单跳协议,传感器节点把采集到的数据直接发送给基站节点。在这种方式中,如果网络规模较大,则节点的能量会很快耗尽;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网络中的数据冲突也会变得更加严重。洪泛式路由协议,这是一种简单的协议,它不需要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由计算。接收到数据的节点以广播的方式转发给所有邻居节点。虽然这种方式的路由协议实现很直接,但它有严重的缺陷,会带来网络内信息的内爆和交叠。而且对资源有很大的浪费。 平面型路由协议,网络中所有节点都是地位平等的。当一个节点需要发送数据给基站节点时,可以通过其它节点作为中间节点进行转发,最后到达基站节点。也是一种多跳的传输数据的方式。一般来说,在基站节点附近的节点参于数据中转的概率要大于远离基站节点的传感器节点。因此,基站节点附件的传感器节点由于频繁的参于数据转发而会很快的耗尽能源。平面型路由协议实现简单,健壮性好:但建立、维护路由的开销较大,数据传输的跳数多,一般适用于规模小的网络。 层次型路由协议,基本思想是把传感器节点分成不同的簇,簇内部的通信工作由簇头节点完成,同时簇头节点完成数据聚集和融合;少通信的数据量,最后簇头节点还要负责把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基站节点。这种路由协议可以很好的满足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但是簇的维护开销较大,簇头节点是路由的关键节点,其产生和维护都很重要,一旦失效会对路由造成较大影响。 从不同的应用性能角度出发可以将路由协议分为多种类型。 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在环境监测、战场评估等应用中,需要不断查询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基站节点发出查询任务,传感器节点向查询节点报告采集的数据。在这类应用中,通信流量主要是查询节点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命令和数据传输,同时传感器节点的采集信息在传输路径上通常要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减少通信流量来节省能量。 地理位置路由协议,它利用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把查询或者数据转发给特定的区域,从而缩小了数据的传输范围。在一些目标跟踪类应用中,往往需要唤醒距离跟踪目标最近的传感器节点,以得到关于目标的更精确位置等相关信息。在这类应用中,通常需要知道目的节点的精确或者大致的地理位置。把节点的位置信息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可以对节点进行域的化分,从而缩小数据发送的范围,还可以帮助完成节点的路由功能,并降低系统专门维护路由协议的能耗。 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它提出对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用特定的描述方式命名,数据传输

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的分析比较

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的分析比较 无线传感网技术是对当今经济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对于现代军事、信息技术、制造业等多个重要的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无线路由协议则是无线传感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对于几个典型的平面路由协议和分层路由协议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利弊,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标签: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传感器节点 1 无线传感网概述 无线网络即使用无线传输介质的网络。目前有两种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和对等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的无线终端需要配置无线网卡,并通过接入点(AP)连接入网。对等网络即Ad hoc网络,不需要AP的支持,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无线Ad hoc网络又可分为两类,移动Ad hoc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前者的终端是快速移动的,后者的结点是静止的或者移动很慢。 无线传感网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组成,它们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无线网络,相互协作以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军事应用、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建筑物质量监控、医疗护理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应用[1]。 无线传感网的系统结构包括监测区域(Sensor Field)、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和汇聚节点(Sink Node)[2]。监测区域中包含了各种需要采集数据的观察对象;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观察对象的相关数据,并将处理后数据传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用于收集由传感器节点传递来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远程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2 无线路由协议 无线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无线传感网的路由协议负责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包括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两个功能。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是否有层次,可以将路由无线路由协议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和分层路由协议[3]。 2.1 平面路由协议 平面路由协议适用于具有平面结构的网络,所有节点之间地位平等,协议相对简单。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一般存在多条路径,可共同承担网络负荷,通常不存在瓶颈,网络具有较强的健壮性。然而,节点的组织、路由的建立、控制与维持所产生的开销需要占用较大的带宽,从而影响网络数据的传输速率。另外,当网络规模较大时需要损耗很大的能量,并且网络的可扩展性较差。因此,平面路由协议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路由协议实验(RIP、OSPF)

路由协议实验(R I P、O S P F)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 08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4 班成绩评定_______ 学号姓名(合作者____号____) 教师签名_______ 实验二题目路由协议实验(RIP、OSPF)第 15周星期四第 5-6节 一、实验目的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静态RIP,OSPF等,静态路由一般用于较小的网络环境,RIP一般用于不超过15台路由器的环境,OSPF常用于大型的网络环境, 是目前主流的网络路由协议之一。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如何配置路由器,并掌握基本的命令 2、学习常见的网络路由协议配置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AR28路由器、AR18路由器,一台PC机。 为了方便测试,本实验需要借助另一小组的一台PC做测试,因此需要把相邻的两个小组的设备连接起来。同时需要添加一些为了测试方便而做的配置,这些配置用斜体字加粗表示。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其中实验PC1用网线接到AR18-1路由器的1-24口中的任意一口。 其中实验PC2用网线接到AR18-2路由器的1-24口中的任意一口。 AR28-1的LAN1口用网线接到AR18-2路由器的1-24口中的任意一口。 AR28-2的LAN1口用网线接到AR18-1路由器的1-24口中的任意一口。

注意: AR28的LAN0口与本小组的AR18的WAN0口相连采用交叉线。 PC1的默认网关为AR1-18的E3/0地址;PC2的默认网关为AR2-18的E3/0地址,子网掩码均为。 1、RIP路由协议实验: 第一组配置: AR18-1配置: sys [qudway]sysname ar18-1 [ar18-1]interface e3/0 IP address Rip version 2 Quit [ar18-1]interface e1/0 IP address Rip version 2 Quit [ar18-1]Rip Network Network Undo summary AR28-1配置: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区别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的区别 根据路由协议工作的范围可以将动态路由协议划分为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 实际上,前面介绍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均属于内部路由协议,它们工作在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简称AS。一个自治系统通常是指一个网络管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整个网络受到一个机构的管理,比如某个大学的校园网可以被称作一个自治区域内部,而外部路由协议则是工作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在自治系统之间进行路由信息的相互交换,实现路由表的动态更新。 普遍使用的外部路由协议有外部网关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 1.外部网关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EGP)是长期以来较为著名的外部路由协议,它在RFC 904中描述。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外部网关之间交换路由信息,这些外部网关不在同一个自治系统之内。EGP假定在两个任意AS之间只有单一的主干,因此也只存在单一的路径,因此EG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在真正的网络运用中,EGP己经逐渐被边界网关协议所替代。 EGP以周期性地轮询为基础,在轮询时进行Hello/I Hear You消息交换以监测邻居路由器的可达性,并发出轮询请求以征求更新应答。EGP对外网关进行限制,它要求它们只能通告在该网关自治系统内的可达网络。因此,一个使用EGP的网关传送信息给它的EGP邻居,但是并不向它的EGP邻居(如果网关交换路由信息,它们就是邻居)通告自治系统这外的可达信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由EGP网关负责收集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信息。 2.边界网关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简称BGP)是一个用于多个自治系统之间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的外部路由协议,RFC 1771文档中对目前使用的第4版BGP协议(简称为BGP-4)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每个BGP路由器向其邻居BGP路由器通告自己掌握的网络可达信息,这些网络可达信息将被BGP路由器用于构建无回路的AS连通图,同时还会运用一些路由策略。

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DSR_AODV_DSDV [Dynamic Source 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当节点S需要向节点D发送数据的时候,而此时节点S并不知道通往节点D的路径, 此时,节点S便启动路由发现过程 ——DSR协议为反应式(Reactive)路由协议 ●源节点广播Route Request路由请求消息(RREQ消息) ●每个节点均在其向前发送的RREQ消息上附加自己唯一的标识符 [动态源路由协议的路由发现过程] [X,Y]表示附加到RREQ消息上的标识符列表

●如图,节点H同时接收到来自两个相邻节点的RREQ消息:有潜在消息冲突的可能 ●节点C收到来自G和H两个相邻节点发送来的RREQ消息,但C并不再向前发送该消息, 因为节点C已经向前发送过一次RREQ消息

●节点J与节点K均向节点D发送了RREQ消息 ●由于J和K均不知道对方存在,彼此之间是隐藏的,因此这两个节点所发送的消息存 在冲突的可能 ●节点D不再向前发送RREQ消息,因为节点D便是整个路由发现过程的终点目标 ●当目的节点D接到第一个RREQ消息的时候,便往回发送一个Route Reply路由应答消 息(RREP消息) ●RREP消息经由反向路径回传,(反向路径就是和RREQ消息到达路径相反的路径) ●RREP消息当中包含了由S到D的路径,而这条路径就是源节点S所发送的RREQ消息所 确定的 [动态源路由协议的路由应答过程]

●当源节点S接收到RREP消息的时候,它便将RREP消息中所记录的路径缓存起来 ●当源节点S发送数据到目的节点D时,数据分组的首部将包含整个路径的信息,这也是 该算法命名为“源路由”的缘由 ●中间节点使用数据分组中首部包含的“源路由”信息了来决定抵达该节点的数据应该转 发的方向 [动态源路由协议的数据投递过程] [动态源路由协议优化——路径缓存] ●每个节点将通过任何可能的方式所获得的新路径缓存起来 ●当节点S发现一条可以通往节点D的路径[S,E,F,J,D]时,它同样知道有一条可以到达 节点F的路径[S,E,F] ●当节点K接收到路由请求消息Route Request RREQ[S,C,G]后,节点K则同样知道经过 路径[K,G,C,S]可以到达节点S ●当节点F向前传递路由应答消息Route Reply RREP[S,E,F,J,D]时,节点F则可以知道 经过路径[F,J,D]可以到达节点D ●当节点E经过路径Data [S,E,F,J,D]发送数据分组的时候,它则知道它自身可通过路 径[E,F,J,D]可以到达节点D ●一个节点无意中听到其他节点的通信消息的时候,它则将缓存其中它自己所不知道的路 由 ●存在问题:一些陈旧的路由缓存对于系统的开销是一种负担 [动态源路由协议的优点] ●只维持需要通信节点之间的路径——可以减少路由保持对于系统的开销 ●路由缓存机制可进一步减少路由发现过程的开销 ●一次简单的路由发现过程可能产生许多通往同一节点的路径,由于中间很可能用以前的 缓存记录对路由发现消息进行应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