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欧国家制药情况

东欧国家制药情况

东欧国家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波黑、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等13个国家,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2006年,该地区GDP总量为9492.6亿美元,外贸总额达8965.3亿美元。

该地区的汽车制造业、发电设备、采煤技术和设备、飞机制造技术、船舶制造技术、生物技术、制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葡萄酒酿造等等许多行业都具有良好的基础,曾经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随着波、捷、匈等7国陆续加入欧盟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这些优势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竞争力也逐步提高。

制药业匈牙利: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制药工业是匈牙利工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匈牙利有20多家制药厂,其中Richter Gedeon公司最大。

该公司目前生产约100种产品,140种各类制剂。

其大部分产品都是自行研发的成果,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治疗领域。

公司产品的三分之二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

EGIS制药厂是匈第二大制药公司,历史悠久。

该厂药品种类丰富,目前有123种产品,290种制剂。

其中,用于治疗心脏病、血液循环病、呼吸道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产品占了很大的比重。

匈第三大制药公司为Chinoin。

该公司向世界近80个国家出口65种以上的注册药品和杀虫剂。

该公司产品中镇痛药和治疗骨质疏松药品最为有名。

目前Chinoin的研究业务主要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和呼吸道疾病。

该厂同时从事专利产品和未注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法国Sanofi拥有Chinoin99%的股份。

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在医药工业方面有一定的开发和生产能力,每年生产各类医药产品1700多吨。

普利瓦(Pliva)公司是克最大的制药企业,也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制药公司。

普利瓦成立于1921年,以生产非专利药为主,在克罗地亚市场占有率曾达50%,现仍达25%。

公司产品主要销往中东欧地区、西欧和美国。

1996年普利瓦在伦敦和萨格勒布两家股票交易所上市,是中东欧地区首家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企业,普利瓦现有40多家分公司,分布在美国、捷克、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

10年前,普利瓦在中国开设了代表处,向中国出口抗生素(阿奇霉素),进口原料药等。

2006年10月美国巴尔公司(Barr)以 25亿美元对普利瓦成功并购。

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最大的制药公司“斯洛伐克制药厂(Slovakofarma)”成立于1941年。

50多年来,公司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了多次现代化更新改造,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和质量控制系统的大型综合制药公司。

该公司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主要产品有成药、化妆品、护肤软膏、牙膏、芳草类制剂,以及片剂和糖衣片、软、硬明胶胶片、维生素泡腾片、草药茶等。

该厂产品出口至世界几十个国家,素可丁片剂已在中国注册、销售。

素可丁适用于治疗轻度和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后的心肌局部缺血,某些室上性或室性心率不齐以及甲状腺病毒症等。

保加利亚:制药产业是保重要行业之一,在药品生产,尤其是兽药生产方面有独到技术。

2003-2005年,保医药产品(包括兽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03亿、1.14亿、1.24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0%。

主要企业有Actavis AD,现为爱尔兰Actavis Group公司子公司,有50年的制药经验,产品250多种,包括兽药。

另一个重要企业是SOPHARMA PLC,成立于1942年,2000年私有化,该公司生产110多种药品,产品符合GMP和ISO 9000标准。

主要生产治疗肠胃病、心脏病药片及退热药、化疗药、戒烟药等,年生产能力25万片。

罗马尼亚:近年来,罗医药市场高速发展。

罗共有70多家制药厂,绝大多数已被外国公司收购。

主要医药生产厂家和销售公司有英国的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公司、瑞士的Hoffmann LaRoche公司、诺华(Novartis)等。

主要生产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免疫和胃肠疾病等的药品。

塞尔维亚:制药工业是塞尔维亚的传统工业项目,约占工业总产值3%左右。

目前塞共有49家制药厂,80%以上为中小企业。

塞的药品生产和市场销售主要由三大厂家控制,它们是Hemofarm Concern、Galenika和Zdravlje Actavis。

塞尔维亚制药厂主要生产青霉素、激素、头孢霉菌素、细胞抑制剂等各种剂量的药品和植物制剂,原料药大部分依靠进口。

塞每年生产的药品可满足国内市场60%的需求,同时每年对外出口药品,出口数量占年产量的20%左右。

医药市场:一个被重新划分的世界2010年3月16日,IMS Health公司发布一份题为《重塑世界医药市场新秩序:一个被重新划分的世界》(Pharmerging shake-up:New Imperatives in A Redefined World)研究报告。

报告提出,全球老牌跨国制药公司需要尽快采取行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药品新秩序,因为一些新兴市场药品销售将超越已有的成熟市场。

2011年中国全球第三大报告预测,到2011年,中国的药品销售额将超过法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而巴西将比英国采购更多的药品。

报告称,在专利药市场,占领导地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必须采取积极行动,向这些新兴市场扩张,否则会失去巨大的发展机遇,把这些市场拱手让给当地制药企业。

过去8年来,包括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内的全球成熟市场药品销售额的年增长率已放缓到个位数。

销售减缓既是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也是由于各大品牌药正陆续失去专利保护,仿制药的使用日益增加,生物科技行业获得的投资在减少,以及政府对药品市场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

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药品市场销售额大约为30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5%。

根据瑞士信贷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即使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巴马总统的医疗保健改革法案,此举也仅能刺激药品销售额上涨107亿美元,美国的医改法案对美国国内药品市场增长率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比之下,IMS表示,17个新兴市场的药品销售有望大幅增长。

报告按照市场价值增长的递减次序,将这些国家(IMS称为新兴药品市场)分为三个层次。

中国独自占据了最顶层;第二层次包括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而第三层次包括委内瑞拉、波兰、阿根廷、土耳其和墨西哥等国。

去年,这些国家的药品销售总额达到1230亿美元,大约占全球药品销售额7700多亿美元的16%。

新兴市场的销售为全球药品行业的增长贡献了37%的份额。

预计到2013年,同样是这些国家将再创造900亿美元的药品销售额,对全球药品行业的增长率将贡献48%的份额。

IMS公司的高管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到2013年,在全球药品销售总额中,新兴市场将占据大约21%的份额。

边缘经济体颠覆世界格局IMS估计,到2013年,在新兴市场所增加的药品销售额中,中国将达400亿美元。

报告指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医药市场增长迅猛,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大力改善其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力争实现全民医疗保险,预计到2013年,中国药品市场的规模将增加一倍。

IMS表示,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甚至要比它原先所预测的更快。

2006年,IMS预测中国将在2011年成为全球第六大药品市场。

前两大市场分别是美国和日本。

IMS曾在2006年将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俄罗斯、韩国和土耳其这7个国家看作为全球新兴的药品市场。

而韩国现在是一个发达市场,其他11个新兴国家分别是委内瑞拉、波兰、阿根廷、越南、南非、泰国、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埃及、巴基斯坦和乌克兰。

报告表示,现在,这些传统的边缘经济体正在整装待发,以颠覆固有的世界药品秩序。

当然,在全球药品销售额中,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市场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但即便如此,报告敦促跨国制药公司要尽快行动,向高速增长中的新兴市场快速扩张。

在这些市场上,跨国制药公司面临着来自当地有着较深根基的制药公司的挑战,这些本土公司建立了为国内消费者所接受的品牌。

包括诺华、赛诺菲-安万特和葛兰素史克在内的一些欧洲制药公司正大举进发,它们或收购当地的制药公司,或加强与当地的合作关系,又或者在发展中国家投入巨资,开展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

但总体来说,跨国制药公司在新兴市场上的开拓工作不如预期。

全球前15大制药公司(包括辉瑞、默沙东和礼来)从新兴市场获取的收入不及销售总额的10%。

IMS高级副总裁Murray Aitke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在这些新兴国家赢利,跨国制药公司必须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以应对每一个市场的具体状况和挑战。

一些新兴的药品市场尤其遭受了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比如在罗马尼亚,情况相当的严重,土耳其药品市场也处于不佳的状态。

老牌制药公司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向这些新兴市场扩张,否则会丧失巨大的发展机遇,把利润拱手让给当地制药企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10-02-23 15:32:55 作者:西药部来源:商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昔日医药市场中的配角--仿制药如今已经成为了令制药巨头们如鲠在咽的发展“拦路虎”。

而随着研发成本增加,研发效率不尽如人意,重磅炸弹级药物专利的陆续到期,世界各国面临降低医疗保健支出的压力等因素,已经迫使全球制药链条向仿制药领域转移。

同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仿制药市场不仅没有萎缩,而且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并预计未来五年依旧会以9%的速度增长。

而在全球仿制药版图中,昔日以专利药著称的欧洲市场也越来越开始占据醒目的位置。

药品销售规模庞大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2008年的药品销售量为2475亿美元,约占全球销售量32%的份额,仅次于美国,在销售价值上排名第2位。

而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研究数据,全球十大医药市场中,六个都在欧洲市场。

根据Espicom公司的报告,欧洲目前已经涌现出四大新兴仿制药市场—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

2008年,这四个国家的仿制药市场价值为77.2亿美元,并预计到2013年这四国的仿制药市场份额会达到127.8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以两位数增长,远远高于全球仿制药平均增长速度,在整个医药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

此外,欧盟的一些主要国家,英国、比利时等早在2005年已经对仿制药施行了更宽容的态度,甚至在一些主要药物领域采取支持的态度,以促进仿制药的研发和使用。

大型医药企业纷纷角逐欧洲仿制药市场。

自从2005年诺华收购山德士成为全球第一大仿制药企业以来,仿制药领域的兼并重组就从未停止过。

随着整个产业的竞争加剧,兼并重组就成了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和做大做强的最有效途径。

在专利药领域历来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收购了捷克仿制药生产商Zentiva公司25%的股份,将投资仿制药作为专利药到期后的一个发展方向;美国Mylan公司收购默克仿制药业务分部,开始其海外扩张版图;以色列仿制药制造商梯瓦(Teva)收购辉瑞在意大利的仿制药销售公司Dorom,成为意大利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商;印度Ranbaxy收购罗马尼亚Terapia公司、比利时Ethimed 公司以及葛兰素史克旗下意大利仿制药企Allen SpA公司,一举成为了覆盖全球的仿制药跨国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