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客观的,不等于说真理就是不变的,真 理的客观性是说其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超出特定的条件 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 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 成谬误。
“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
社会体制改革
载人航天试验
全面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客观物质性 原

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 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
客观的
(2)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盲目的实践(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是存在的.
(3)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活 动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 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产生
提出
① 人们实究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日益完备
促进 认识的发展
认识工具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注意区别来源和动力
1.来源:源于实践,强调认识在实践基础上 “从无到有”。 2.动力:在实践推动下“深化和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名言评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要成为检验认识真 理性的标准,须具 备什么特点?
能够把主观和客观 联系起来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名言评析:
复习巩固
马克思 主义哲

辩证唯物 主义
历史唯物 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1。认识含义?认识的两个阶段? 2。实践的含义?(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3.实践的特点有哪些? 4.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条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7.关于实践的观点:基本含义、特点、实践和认识 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判断:
1、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 2、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3、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蜘蛛结网 ✘ 主体
2、农民耕地 ✔ 3、工人生产商品 ✔ 4、学生学习 大学生辩论赛
✘ 对象
5、教师给学生讲课 ✔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 用
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得亲口吃一吃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 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要求我们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 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课小结

的 实践与 认 认识
认识的含义及阶段 实践的含义、特点

实践基本形式

何 而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来源 动力 检验标准 目的、归宿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堂小结 : 1。认识含义?认识的两个阶段? 2。实践的含义?(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3.实践的特点有哪些? 4.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条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7.关于实践的观点:基本含义、特点、实践和认识 的辩证关系
典型例题: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 来巨大便利。
【注】: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
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思考: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不会出现“公说公有 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呢?你怎么认识?
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 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 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 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启示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判断分析]:1、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
多数人公认的东西 2、有用的就是真理 均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下雨是好事 还是坏事?
二.当真谷物理播是种具完毕体,的接有连下条雨件,的这雨对
谷物有益吗? 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
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
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 是不是真理。
真理的特点:
1、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3、真理都是具体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时的实际.
1、认识具有反复性? (条件的限制)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还体现了什么 道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 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 欧几里定理不再是真理?
它只证明 了真理的
条件性
在平面上——是正确的 (条件) (等于180°)
在凹曲面或球形凸面上——是不 正确的
(条件)
(小于或大于180°)
△为什么真理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为什么与客 观对象相符合的真理性认识会转化为谬误?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便会 变成谬误。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观点一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观点二
获认得识认的识来的源途有径多有个两:个:
-----直-实接践经、验书,本间等接经验
思 启示: 考: 你读认书为与哪实个践观相点结正合确?
2恩、格实斯说践:是“社认会识一发旦有展技的术动的需力
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 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历史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对号入座
神十一与天宫二号 按预定的时间和轨道交 会对接
航天实验要尊重客观规 律
从无人到载人,不同 时期我国航天技术的 水平不同
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广 大航天人的协同奋战
主观能 动性
客观物 质性
社会历 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二者关系:①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 感性认识;②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比较下列认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现象 小麦价格时张时落
遗传规律
本质 价值规律
摩擦生热、钻木取火
对现象的认识是感性 认识,是认识的初级 阶段。其形式:感觉、 知觉、表象。
能量守恒与转 化规律
对本质规律的认识是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级阶段。其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二者辩证统一,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 本任务,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2、实践及其形式、特点:
(1)、实践 的含义:
主体:人, 不是动物
客体:自 然界和人 类社会
非纯主观思维活动 直接现实性活动
到了20世纪初期,列宁又得出一个与此相反的新结论: 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而可 能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帝国主义阶段)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时的实际
结合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追求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珠算价值的 认识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发展的。(2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珠算价值的认 识是与特定时代特征、科技发展状况相联系的,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从计算价值到价值质疑,再到教育、启智新价 值的深化。(4分) ④坚持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不断深化对珠算 价值的认识。(1分)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
到质疑,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 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 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 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 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
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 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 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 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 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