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希腊文学概说(一)古希腊文学的形成(天时地利人和)1.地理与气候(自然环境):海陆交错、山峦重叠。
2.政治与经济(社会环境):政治民主、言论自由。
3.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基石、催化剂):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是古希腊文学的基石;随着海外贸易纷至沓来的东方文化,是促进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催化剂。
(二)古希腊文学的特征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2.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并存。
3.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三)古希腊文学的分期1.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
主要文学成就:神话和史诗2.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
文学的主要成就:抒情诗和寓言。
流传的《伊索寓言》,对后世影响极大。
3.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文学的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希罗多德:《希波战争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历史散文;柏拉图:欧洲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理论著作《理想国》;亚里斯多德,古希腊美学的集大成者,代表著作是《诗学》。
4.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新喜剧和田园诗。
二、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1.古希腊神话的起源“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征服,神话也就消失了”。
希腊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
——马克思2.古希腊神话的内容:A.神的故事混沌神乌刺诺斯老辈神谱哈俄斯盖娅盖娅提坦神族新辈神谱:阿波罗(太阳神)阿耳忒弥斯(月亮女神)雅典娜(女战神)阿瑞斯(战神)宙斯(雷电神)阿佛洛狄忒(爱与美神)女神(瑞亚)新辈神谱赫拉(天后)赫淮斯托斯(火神)天神((克洛诺斯) 波塞冬(海洋神)赫耳墨斯(神使)哈德斯(冥王)得墨忒尔(农神)赫斯提亚(家神)B.希腊神话特点:(1)神人同形同性神话很早就摆脱了兽形妖灵阶段,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具有人的形貌和七情六欲。
(2)充满了追求光明,酷爱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
古希腊人认为享受现实生活是享受神的恩赐,因之,追求自然的美景、物质的享用、文学艺术的赏心悦目、自然与人生中的美是天经地义的。
(3)内容丰富,富于表现力和想象力。
a.想象力极强。
b.故事性极强。
c.哲理性极强。
●《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当时是为佛罗伦萨统治者梅第奇的一个远房兄弟绘制的。
此画表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
●画面内容取材于这样一个希腊神话:克勒诺斯斩下父亲身体的一段抛进海里,长期漂流,结果变成一个比雪还白的水泡。
等水泡一开,在中间生出一位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少女。
这位少女被风神塞浦路斯用微风送到米洛斯岛,在那里由季节女神赫拉给她披上美丽的衣服,她也成为女神。
“欧洲”的来历在希腊神话中,欧洲是天神之父宙斯以自己人间之妻欧罗巴命名的一块土地。
但薄情的宙斯似乎很快就忘记了这个不幸的少女,对这块土地也没有给予额外的天恩。
当炎黄子孙已经进入尧舜的文明时代,埃及的金字塔已经熠熠生辉时,欧洲还像一头母狼,以自己褐色的乳房喂养着野蛮的希腊人。
当时他们以游牧为生,流浪于多瑙河上游,过着半人半兽的生活,公元前20世纪左右,穿过荒芜的草原陆陆续续向着希腊半岛进发。
到了公元前六七世纪,就像从地下突然涌出的喷泉,希腊文明在阳光下显出了虹彩缤纷的颜色。
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成了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使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西方哲学史》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
”希腊神话提示我们:欧罗巴是出生于亚细亚的少女,宙斯中了爱神之箭后化为牛把她诱骗到欧洲土地上并使她委身于自己。
这则神话包含着一个隐喻,即欧洲的文明同亚细亚文明有不可解的关系。
这一点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只是还需要加上埃及文化的影响。
远古的埃及或巴比伦都普遍流行着对生殖性能的崇拜,公牛通常被认为是阳性生殖性能的化身。
宙斯化为牛,哄骗欧罗巴骑在自己身上,这故事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西亚文化或埃及文化色彩,欧罗巴与宙斯的结合象征着西亚、埃及文化与希腊原始文化的结合。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人间美女阿尔克墨涅所生的儿子,由于吮吸了赫拉的乳汁,长大后力大无穷,为人类做了十二件好事,杀猛狮、杀水蛇、生擒赤牡鹿、活捉野猪、赶走怪鸟、驯服公牛、打扫30年未清的牛圈、驱散吃人马群、夺取亚马逊女儿国国王的宝腰带、夺取巨人的牛群、摘取金苹果、驯服地狱的守门狗。
他因功劳卓著而升为神赫拉克勒斯第十件大功安泰俄斯是海神波塞冬和地母该亚所生的儿子。
凡经过利比亚的过路人,都必须跟他格斗。
在格斗的时候,安泰俄斯只要不离开大地,就能从大地母亲的身上汲取力量。
赫拉克勒斯把他打倒三次,终于发现他恢复力量的秘密。
于是他用强有力的手臂把安泰俄斯举在空中,然后将他扼死。
三、《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
2000多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前者写战争;后者写与自然的斗争(一)荷马史诗与作者●相传荷马史诗是盲诗人荷马根据公元前十二世纪在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凯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为时十年的战争,流传下来的短歌加工整理而成。
●在流传过程中,英雄传说和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授,代代相传,最后经过诗人荷马之手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
关于“荷马问题”的争论一、怀疑荷马其人的真实性二、动摇荷马对两部史诗的著作权争论的结果:●历史上确有荷马其人。
●两部史诗的形成与荷马确有关系。
确切地说荷马史诗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是民众的集体创造;荷马很有可能是原始史诗的收集者、加工者,或是当时演唱史诗的佼佼者。
二、荷马史诗的形成时间9前世纪前6世纪前2世纪二)两部史诗及情节内容《伊利昂纪》原名《关于伊利昂城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纪》原名《关于奥德修斯史诗》(《奥德赛》)两部史诗叙述的都是关于特洛伊战争,但侧重点不同。
《伊利昂纪》重点写战争本身,两军交战;《奥德修纪》重点写海上漂泊,记录家庭遭遇●关于战争的起因:“不和的金苹果”帕里斯海伦●关于“木马计”奥德修斯关于《伊利昂纪》主题:阿基琉斯的愤怒情节及人物形象:阿基琉斯:骁勇善战,暴悍任性赫克托耳:集体主义、自我牺牲精神阿伽门农帕特洛克罗斯典故:“阿基琉斯之踵”(喻)致命的弱点。
《伊利昂纪》主要描写战争,并歌颂战争。
体现人与命运的抗争,歌颂英雄主义精神。
全诗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线,叙述了希腊联军和特洛亚两军对垒十年,将10年战争集中于最后51天,又聚焦于其中关键的20天,重点描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4天的战况;以特洛亚的陷落为结局。
广阔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是整个古代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思考:冲冠一怒为红颜?海伦之美与“海伦现象”:美丽不属于她,而是国家荣誉的象征。
红颜≠祸水。
◆阿基琉斯之怒的本质内涵●为“荣誉”而怒。
●他并不想为一个女子而与别人争斗,但如果这个女子是他卓越战绩的一种证明,那么无论谁夺走了他,都是他这个英雄战士的奇耻大辱。
●尊重权威、严守等级秩序。
●个体与社会、私欲与文明的冲突。
关于《奥德修纪》全诗24卷12110行,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写奥德修斯海上漂流及与妻儿团聚的经过情节:●第一部分:写奥德修斯家中的情况。
第二部分:叙述奥德修斯漂流的情况。
第三部分:与妻儿团聚人物形象:奥德修斯(智多星)机智多谋。
典故:“佩涅罗佩的织物”:(喻)反来复去永无结果。
《奥德修纪》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搏斗,强调人有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力量。
《奥德修纪》题名原是“奥德修斯的战争”,叙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路上经历了10年漂泊、终于归家的故事。
全诗以奥德修斯海上历险和家中妻子与众求婚者斗争为主线,将他10年海上历险浓缩在40天的叙述中,又集中笔墨描写5天的经历。
奥德修斯的经历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搏斗和维护私有财产的斗争。
思考:奥德修斯回家的执着●回家。
●回家之难:归途之难,认出之难,说出之难,被认出之难。
3.荷马史诗的思想内涵(1)肯定人在与自然及与神斗争的过程中表现的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
(2)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
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4.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1) 剪裁得当,结构严谨。
《伊利昂记》以点带面,在不完整中见完整。
《奥德修记》“一条绳子”结构,所有事件都挂在奥德修斯身上,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2) 人物塑造手法巧妙。
对海伦的美的描写。
希腊主将阿基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3)诗句流畅、自然优美。
六音步长短短格。
比喻生动形象,借动植物来喻人。
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5.《荷马史诗》所蕴含的古希腊文化观念(1)人生观肯定现世人生的幸福,赞美劳动,渴望战斗,体现出生机勃勃的乐观进取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
(2)战争观肯定、称颂攻城夺地,可以赢得荣誉、奴隶、财富的战争,满腔热情地投入战斗,认为战争是建功立业的“壮举”,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区分,体现了古希腊人认识上的局限。
(3)英雄观强悍、勇武、机智,是氏族的支柱和骄傲。
古希腊人对作战双方的英雄都持赞美、敬慕态度,不存偏见。
(4)命运观认为命运是神秘莫测、刁钻邪恶的强大的异己力量,人在命运面前是无奈的、悲观的,但人始终在抗争。
人在与命运搏斗的过程中,显示出可贵的意志力量、智慧力量和道德力量,即便在现实中失败了,却在道义上赢得胜利。
(5)婚姻观摆脱原始杂婚制的恶俗,肯定一夫一妻制的文明新道德,但男权思想占主导地位,所谓忠贞观念只是对女子的约束(6)抢夺妇女的实质古代抢夺妇女是父权制社会掠夺财富的一种表现。
妇女被物化,被当作男人的财产和性奴隶。
妇女被抢,侵占了被抢妇女丈夫的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为此引发战争,是为了争夺和抢劫财富,包括妇女在内。
为妇女而战只是一个借口。
特洛伊战争海伦被抢的实质也应如此。
四、古希腊戏剧(一)戏剧的起源葡萄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每年五次,古希腊人要举行盛大的酒神祭典,以祈祷或是庆祝葡萄丰收。
希腊神话中,狄奥尼索斯是宙斯之子,相传他曾在半羊半人的森林之神的陪同下周游世界。
许多疯女人是他的追随者,她们头戴常春藤编的花环、身披兽皮、手执节杖,抛却家产,跟着在山间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