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2第二课时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2第二课时

识字2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 (课件出示)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1.学习第三组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

(出示课件)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

(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
(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

(配上音乐。

)
2.学习第四组词串。

(1)(出示课件)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

(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出示课件)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
3.回归整体。

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

)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出示“画廊”,学生读。

)
三、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

(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

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四、看图贴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鼻骆驼架廊(出示课件)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描红。

鼻:上中下结构,各个部分都要写得扁一些。

廊: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半含半露。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

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小组合作,设计广告画和广告词,并进行介绍。

)
板书:
识字2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筏鸬鹚画廊
【教学反思】
识字2是围绕“桂林山水”的一组词串,本课配以朦胧的中国画插图,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画卷。

看着图中的那只小竹筏,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觉。

我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当年去桂林旅游的情景。

看着手中的教材,我觉得这课教材只是一个引子,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把桂林的美景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到自豪。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桂林的旅游宣传片。

孩子们看到这些,眼睛都放光了,听了我的介绍,更是对桂林向往不已。

他们为独木能成林的榕树惊叹,也被榕树下对歌的壮乡儿女的歌声打动,更为桂林山水的别具一格叫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