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一: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xxxx,xx县xx街道xx村人,xxxx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xx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
xxxx致富不忘家乡父老,不忘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孤寡老人。
多年来,用平凡的生活音符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敬老、爱老、助老新乐章。
xxxx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勤奋上进,且对老人极为孝顺。
他担任乡福利面粉厂车间主任后工作开始繁忙,可是不论工作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陪伴父母,为老人铺床暖被、洗脚奉茶。
如今,事业越做越大,对父母的照顾同样无微不至,“我们也经常劝他,不用他来伺候我们,可他就是不听!”说这话时,年过花甲的二老脸上总
是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天下老人皆父母”,xxxx常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上一辈的努力拼搏,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些朴实的话语,句句都折射着他尊老爱老的精神。
自他创办公司以来,致富不忘乡亲,实实在在地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自
xxxx1年至今,他每年向临盘街道办事处敬老院及五保户捐赠“峰宇”面粉500袋(2.5万斤),对于五保户及领取面粉不方便的老年人,他就派车将面粉送到家中。
现在,仍有10余位老人享受着他点对点的照顾。
xxxx5年,临盘街道办事处新建敬老院,xxxx一次性为敬老院捐款人民币30万元,让老人们老有所住。
他更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经常组织员工不定期去敬老院慰问,每逢中秋、春节等节日都要为敬老院的老人和全街道老党员、烈属、五保户、孤寡贫困老人等送去水饺粉、面条等,年均捐赠6000多公斤。
他对公司员工父母关心备至,视若一家,每位职工的父母过生日,他都要买上祝贺礼物,派专人专程送达;每次职工回家过年,他都要为每位职工的父母带上500元现金,让老人们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这几年,xxxx还先后帮助100多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让他们有能力、有精力孝敬父母。
“能为老人们做点事是我的福气,我应该倍加珍惜!”xxxx 说的很平淡,却让人真实的感受到他放着光芒的敬老爱老的高尚思想。
xxxx用自己的行动,用一个优秀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谱写了一篇又一篇敬老爱老的感人乐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孝为先”的主旋律。
篇二:敬老爱老道德模范
图为市妇联副主席、市民政局副局长对张厚群进行采
访
图为市妇联副主席、市民政局副局长对唐世喜进行采访
敬老爱老道德模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是这样说的,沙湾乡的张厚群和唐世喜也是这样做的,他们敬老爱老的事迹像一阵清风,吹进家家户户,引领农村新风尚。
5月16日,市妇联副主席、市民政局副局长、沙湾乡政协联工委主任、乡妇女主任听闻张厚群和唐世喜的孝老事迹,赴实地进行采访。
从采访中得知,健康村10组的张厚群自嫁到婆家来以后,对公婆的照顾是无微不至。
其公公身患心脑血管疾病多年,并且神志不清,经常大小便失禁弄脏床单被褥,但是她毫无怨言,十多年里,始终如一的照料老人。
她的孝心感动着周围邻居,人们都说:“这样的好儿媳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
樱桃溪村4组的唐世喜,照料着家里的4位老人。
他父亲已经过世,他的母亲患心脑血管疾病多年,岳父年老多病,岳母和老婆更是患有糖尿病,家庭中每年的医药费支出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的大哥也瘫痪在床二十多年,赡养老人和照顾妻儿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但是他没有撂挑子,毅然撑起了家庭这把伞。
即使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
村里集资修建公路他捐了3000元,村里的人都感到惊讶,他却说:“虽然我们家条件不好,但是村里的事就是我家里的事,我都会尽力而为。
”
张厚群和唐世喜的故事是新时代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鲜活教科书,我们要用爱感动更多的人敬老爱老,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篇三:敬老孝星道德模范赵有林先进事迹
三岔口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先进事迹材料
白石头村民——赵有林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察右前旗三岔口乡普通农民赵有林连续十四年给全村老人和乡敬老院送菜的善举,感动着他周围的人。
赵有林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菜农,现年55岁,汉族人,他从念书起,就怀着一颗爱老敬老的心,对其父母及村中的老者都非常孝顺尊敬,他经常说:“孝敬老人是我们能做的,该做的,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坚持不懈,人人都能对身边的老年人关爱孝敬,全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爱和美的和谐氛围。
”
今年55岁的赵有林和媳妇在家务农种菜,两个孩子在外打工挣钱维生。
赵有林种菜在当地也很有名,近年来,由于农村老龄化的加剧,像赵有林这样的年龄,在村里算的
上是比较“年轻”的劳动力。
他每年种五、六亩菜地之外还种些玉米、土豆、胡麻和莜麦等,一年四季忙个不停。
可能觉得自己“年轻”,所以尽管忙,赵有林仍然把敬老当做自己生活中的大事,把自己家的菜分给老人们吃。
踏着改革开放的金光大道,勤劳致富,日子过的也不错。
几十年如一日,赵有林依时按侯,无偿的供给敬老院和村民食菜的需要,逢年过节,他会开着自己的三轮车,拉着瓜、
菜、月饼、麻花及时的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让他们非常感动。
平时在村中,他发现老人们的困难,都主动去帮忙,帮他们解决耕地、送粪、拉土、抹房、挑水、磨面等日常生活困难。
年复一年,贵在义务坚持,充分体现了一辈子赵有林做好事的精神。
老年人都夸他是“新时代的孝子”,现实中的“活雷锋”。
赵有林常说:我不为名,不为利,只要老人们活的健健康康,能给我一个微笑,我就觉得很舒心、欣慰。
1998年夏天,白石头门前的河槽中,一辆拉沙汽车突遇疾风暴雨,两人被洪水冲走,其余三人被洪峰围困在车中,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刻,赵有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二话没说,急忙回村召集在村年轻人经过一个多小时把三人成功解救上岸,其中一人以不醒人事,赵有林急忙把他送回家,请医生给予抢救,看到苏醒过来的年轻人后赵有林激动的留
下了眼泪。
说起他总是为周边群众,特别是为乡里、村里孤寡老人送自家种的菜时,他却说“这没有什么好宣传的,我作为村里面比较“年轻”结实的人,照顾老人是理所当然的,我的父母也时常教育我们,孝敬老人天降幅啊!”村里也经常有人来找热心的他帮忙,就连他媳妇都夸他:“老赵在家里外头都是大好人。
去年,我患病的弟弟和父母在外地无法生活,他二话不说,就把他们接到家里。
现在,这么多人口在我家,
他身上的负担更重了,可他从没有半句怨言,并且对我家人都照顾的非常贴心,这让我都很感动!”
李克强总理说:“说一尺不如做一寸”。
孝敬老人也要从实际行动做起,把内心的亲和爱落到实处。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梦的基础,我们全社会团结一致,发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国就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