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的分类
3.1.8 BIOS ROM芯片(36) 是系统内附的、在没有访问磁盘上程序之前决定机器基本功能的系统。 3.1.9 CMOS RAM芯片(37)
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由电池供电)
3.1.10 电池(38) 3.1.11 电源插座(38) AT和ATX两种。 3.1.12 IDE接口插座(38) 有: Ultra DMA33、Ultra DMA66、Ultra DMA100、Ultra DMA133,其中, Ultra DMA66/100/133改用80针排线。 每个IDE接口可接两台设备。 3.1.13 软盘驱动器接口插座(39) Floppy、FDC、FDD,每个接口可接两台设备。
3.1.14 板载声卡(40) 3.1.16 跳线开关(41)(星期三) 3.1.17 I/O控制和监控芯片(42)见书。 3.1.18 外置I/O接口(42) 外置I/O接口又叫主板后I/O面板。
1.PS/2键盘插座பைடு நூலகம்2.PS/2鼠标插座;3.串行口插座;4.并行口插座;B插座
3.1.9 机箱面板指示灯(43)见书。 3.2 主板的分类 3.2.1 按主板上使用的CPU分类(44)
Socket 7、Super 7、Slot 1、Slot A、Socket A、Socket 370、Socket 423等。
3.2.2 按主板结构分类(46) 标准主板(大板)、Micro主板。 3.2.3 按控制芯片组分类 1. 芯片组的作用(47); (1)支持不同类型的CPU;(2)支持不同类型的内存;(3)支持相应的图形接口; (4)支持新型EIDE设备;(5)支持各种I/O设备。 2. 芯片组的结构特点(48) 3.3 主板的选购
第三章 主
板
3.1 主板的组成 3.1.1 主板的作用 总线(P30):CPU与外设之间数据交换的通道。 组成(P30):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接口、面板控制开关接口、 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总线。 结构(P30):主要有:(见书) 3.1.2 CPU插座(31) Socket A、Socket 370、Socket 478、Socket 423,CPU应与插座配套。 3.1.3 控制芯片组 芯片组功能与BIOS程序的性能是确定主板品质和技术特性的关键因素。 北桥作用(P32):负责控制CPU、内存、AGP、PCI等的工作; 南桥作用(P32):负责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等功能。
3.1.6 AGP接口插槽(34) 主要作用:建立显示卡与系统之间的专用信息高速传输通道。 AGP 1× 的时钟频率为66.6MHz,总线宽度32b,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6.6 × 1 × 32b/8=266MB/s; AGP 2 ×;AGP 4 ×。
3.1.7 AMR、CNR和ACR插槽(36)
3.1.4 内存插槽(P32)
三种内存条:SDRAM(168线)、DDR SDRAM(184线)、RDRAM 3.1.5 总线扩展槽(P33) 常见的有:ISA、EISA、VESA、PCI。例:扩展卡 1. ISA扩展槽,数据总线宽度8b,工作频率8MHz,数据传输率8MB/s。 2. PCI扩展槽,数据总线宽度32b,工作频率33.3MHz,数据传输率133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