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瑞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瑞


典型意象的理解与赏析
9.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 10.柳——离别的象征 11.南浦、长亭——离别之所 12. 芳草——离别与离恨 13.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14.羌笛、胡笳——凄切之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16.水——绵绵的愁思
欣赏
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墨梅》
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 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 浅而意深。
4.松——孤直耐寒(傲霜斗雪自然是 众人讴歌的对象)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三国刘桢《赠从弟》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 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子罕》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例如: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理解与赏析
诗讲究含蓄 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
典型意象的理解与赏析
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 清高 的气质) 3.梅花——高洁的象征 4.松——孤直耐寒(傲霜斗雪自然是众人讴 歌的对象) 5.莲——爱的表达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8.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9.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 旅感伤
• 大雁、青鸟——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 使。 •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又一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被 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 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欣赏
赏析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唐 骆宾王《咏蝉》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 狱中的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宋 柳永《雨霖铃》
“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甚独抱清高, 顿成凄楚。 王沂孙《齐天乐》
它们都是用蝉喻指一种高 洁的人品。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 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 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 氛。
欣赏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画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 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 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10.柳——离情的象征
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状,能 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 舍”之情。

3.梅花——高洁的象征
欣赏 赏析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 陈高《梅花》 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 借梅花比喻自己备受摧残 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 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的高尚精神。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 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洁洁白,收到了 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欣赏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诗最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 西》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1.南浦、长亭——离别之所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 兮南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 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
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小令《天净沙· 秋思》
猿啼——象征悲伤的感情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半半韵韵。
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乔吉《天净沙· 即事》
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泪眼依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冯延巳《蝶恋花》
(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 而潸然泪下)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
周邦彦《满庭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16.水——绵绵的愁思
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 恨水长东。
李煜
离悉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郴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踏莎行》
13.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
何处合成愁?离人 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心上秋。纵芭蕉,不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 雨也飕飕。[sōu] 蕉》表凄苦之音。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 庭,叶叶心心舒卷 有余情。
李清照 吴文英《唐多令》
闲愁几许,梦逐芭 蕉雨。
葛胜仲《点绛唇》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 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 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 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人面桃花 相映红)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竞夸天 下无双绝,独占人间第一 香 皮日休《牡丹》)
芳草:生命力强 生 生不息 希望 荒 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 家的昔盛今衰) 岁寒三友(松、竹、 梅)、菊花:象征 人的高洁的品格
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
鹧鸪鸟——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鹧鸪鸟鸣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 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 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燕子——惜春伤秋、渲染离愁、寄托 相思、感伤时事
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意
暴雨:残酷 热情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 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 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 量 云:游子 漂泊 以浮云比喻 在外漂泊的游子(例:浮云 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把伤心、愁闷一古 脑儿倾吐出来,对 芭蕉甚为怨悱 [fěi] 。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 凄怆的,梦魂逐着芭 蕉叶上的雨声追寻, 更令人觉得凄恻。
14.羌笛、胡笳——凄切之音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 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曲》)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笛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
李白《静夜思》
月+情思=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
欣赏 秋从绕舍似陶家, 遍绕离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缜《菊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 洁。
2.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 高的气质)
屈原《九歌· 河伯》
柳永《雨霖铃》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范成大《横塘》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 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 显然,在中国古典诗 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 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 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 送别之所。 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 个专名了。
12.芳草——离别与离恨
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 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 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 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 的落空、幻变 小雨:春景 希望生机 活 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 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 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喻离恨
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楚辞· 招隐士》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
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萋萋,形容春草茂盛。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 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 思妇登楼伫望。 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 离别的愁绪。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 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8.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 秋后的蝉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 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 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 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 蝉,在古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 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 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 自属于清高型。
白居易《长恨歌》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凄苦。
7.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 古代神话中,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 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 古诗中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 的神话传说。望帝时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 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 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 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 “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 如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