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命题规律及解题思维一、原因与结果的转换现代文阅读在试题题干设置上的一条规律就是:题干给出的是事情的结果,而要求我们回答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是题干给出的是具体原因,而要求我们根据文章内容推导出事情的必然结果。

这类试题的“问”与“答”之间其实就是“因”与“果”之间的相互转换认真揣摩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问”与我们所需的“答”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以确定我们解答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二、抽象与具体的转换现代文阅读在试题设置上的另一条规律是:试题题干的“问”和需要我们作出的“答”之间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转换关系。

或是题干具体、答案要求抽象概括,或是题干抽象概括、答案要求具体明确。

解答时我们只要认真对照题干,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述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就能形成答案三、总说与分说的转换现代文阅读在试题题干设置上的第三条规律:是题干和解答之间存在着一种总说与分说的关系,有可能题干是总说,解答时需要我们分举;也有可能题干是具体的,而要我们加以概括说明解题时同样要认真揣摩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问”与我们所需的“答”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转换关系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一.关键性词语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

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类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一类题目,只是考查对词语的掌握或者说是对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因为大部分题目所牵扯到的词语都是课文中曾经接触过的,所以做好这类题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础知识。

另外这类题目中还有的是让你结合词语的辞典义归结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或者也可以说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例一(05年,浙江《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第20 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参考答案: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2、理解“某词”在文中的作用解题步骤步骤一:先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步骤二: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例二(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①植物生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步骤一)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步骤二)3、能否删除“某词”:答题基本同上种题型解题步骤步骤一:先回答“不能删去”或“可以删除”,步骤二:然后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步骤三: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删去有什么好处。

二、理解句子。

一般有三种题型。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义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

理解句子的方法:①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②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③ 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④ 从修辞手法中去理解;⑤ 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例三(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6题)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夜来香和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2、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题型主要有这么几类: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类型,然后再来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句子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照。

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

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解题步骤步骤一:说明这句话的在文中的意思;步骤二:说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例四(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5题)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

(步骤一)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步骤二)3.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

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

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

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

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

结构技巧:①文首:开篇点题;引起下文;总领全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标题的作用: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选材技巧: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术语: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匠心独运,深然天成,结构严谨,思维严密等。

四.鉴赏形象类题目。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

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㈠分析文学形象题。

提问方式: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解题步骤步骤一:揭示人物形象的本质;步骤二: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例九(01年,北京安徽春招《黄土》第22题)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步骤一)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③节俭,对自己十分吝啬,舍不得花一分钱;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步骤二)㈡评价人物形象题。

提问方式:1、分析XXX人物的作用。

2、试评价XXX人物形象。

解题步骤步骤一:是揭示人物形象的本质;步骤二:是揭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例十(04年,辽宁《“认识自我”》第21题)请扼要评价塞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塞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

(步骤一)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步骤二)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鉴赏文学形象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其他种种描述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二是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分析,也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三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

五.信息筛选类题目。

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

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

六.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

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例:(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