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 王啸峰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 王啸峰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王啸峰
发表时间:2018-06-15T15:18:54.7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王啸峰
[导读] 摘要:绿色建筑理念是具有全方位、全面性、全阶段的建筑技术,其目的在于运用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材料,构建无污染的绿色建筑,减少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大量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并以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减少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产生的能源损耗,以太阳能电池板等材料,来提高对于太阳能等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

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绿色建筑理念是具有全方位、全面性、全阶段的建筑技术,其目的在于运用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材料,构建无污染的绿色建筑,减少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大量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并以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减少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产生的能源损耗,以太阳能电池板等材料,来提高对于太阳能等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
1导言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一个全新的概念,强调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所以,正确处理建筑设计与各项建筑技术间的关系,并在建筑功能、内部条件及建筑设计三者间需找平衡,进而在实现建筑美观基础上,确保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和谐性,这就满足了绿色建筑的需要,也使建筑的使用效率得以充分体现。

2绿色建筑技术的概念性论述
绿色建筑技术的根本理念就在于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在这样的理念下进行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可以在满足人的生活条件的前提下,有效起到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于能源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加强各种因素互相关联、推进建筑设计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并不仅仅是设计形态的变化,还要切实而全面地体现绿色的建筑理念。

3绿色建筑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3.1要保证设计的高效性
充分合理的利用建筑实地周围的自然资源、绿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规划阶段,更加侧重对整体建筑生命周期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土地科学合理规划、节约生态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等方面。

3.2要充分掌握设计的地域性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很多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生态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文化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设计。

3.3要保证设计效果的协调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也属于工程建筑范围内;但在社会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属于社会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单独作为一项绿色生态系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将整个规划设计结合城市地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量,保证建筑要与城市氛围和周边环境相融合。

4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与结合
4.1建筑规划技术结合
现阶段,在建筑设计中如果要用好绿色建筑技术,最为基层和关键的重点就是与建筑规划技术进行优化和结合,就是要重视并借鉴以往建筑规划经验,优化规划设计。

具体而言,应从这几方面进行:设计人员必须深入分析建筑项目的基本信息和资料,主要有光、电、声、水等方面,重视使用绿色建筑技术,以实现建筑技术和能源资源间的良性循环,从根源减少建材浪费,把建筑工程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设计人员需明确并合理地设计好绿色建筑的平面规划,并结合设计的具体内容,以保证设计出的内容可优化,同时,还应了解和掌握建筑规划相关影响性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设计的内容必须存在差异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以保证建筑设计的优化,此外,在施工阶段必须与相关方保持良好沟通和联系,以免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保证施工质量,比如:某地区新科技馆项目,为充分体现出它的地域特色,需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采用围护结构实现建筑的遮阳、隔热,更为充分有效的应用自然通风、采光等技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满足功能需要,提升建筑使用的舒适度;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高科技的应用,重视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工艺的应用,尽量选用性能好、耗损低、寿命长的新型环保型建材,结合先进节能技术,实现建材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提升建材的使用效率。

4.2气候适应性结合
建筑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环节中,需要着重考量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与位置,依据外部环境来调整建筑材料与建筑参数。

例如,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建筑设计就需要着重考量窗墙比,并合理规划建筑结构。

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春秋多风,在设计建筑绿化时就需要考虑到植物种类的问题,尽量选用北方常绿植株,如常夏石竹等。

商品经济与汽车等重工业的高速发展,对于自然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天气情况,例如,近两年被广泛关注的雾霾,已经被列入到灾害性天气现象,而这一天气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因素共同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就应当有所体现,可以选用无污染、低耗能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在建筑中设计新风系统等。

另外,能够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利用气候的自调节作用来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近两年逐渐流行起来的被动节能技术也是基于气候的自调节发展出来的。

被动节能技术,从本质上是对于自然能源的应用,通过优化建筑设计、运用建筑围护蓄热、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方式,将建筑物的内部温度维持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当将被动节能与主动节能两种方式相互结合,以延长基本热舒适时间,减少对室内温度的人为干预,减少空调与采暖时间。

4.3建筑形态与节能的结合
相对普通建筑而言,绿色建筑设计有着本质差异,就是采取量化分析法替代以往的感性认知法,以定量化分析结果作为设计依据。

而建筑形态和节能设计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形态设计上,不但要考虑人们的视觉享受,还应充分体现建筑的绿色和低碳特性。

可通过计算模拟技术对设计方法以及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优化设计质量和效果。

具体而言,对外墙屋面,主要注重隔热与保温两方
面,其中屋面的隔热可采用通风、蓄水、植被及反射阳光等多种技术;保温方面则采用外保温、内保温、复合保温等技术。

对于建筑节能照明设计上,可应用昼光照明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电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同时,采取变频技术来控制和减少空调系统的耗能。

此外,重视并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

4.4采光与遮阳的结合
采光与遮阳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必须重视和不可或缺的内容,通常主要用于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上。

为能满足绿色、低碳要求,白天不需用照明,对外墙设计,尽量选用环保型玻璃幕墙,并选用性能较好、稳定的大面积透光玻璃,能有效节能,可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光照,且日光照射均匀,亮度合适。

在照明设计上,首选用LED、感应探头、光纤等技术。

5结束语
总之,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备与技术的革新,需要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提供人才支持,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及教育领域,必须加强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将绿色环保的技术理念与建筑进行有机结合,在提供人居生活空间的同时,全面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虹.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的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研究——以南京新城科技园为例[J].江苏建筑,2017(21):100.
[2]钟帆.绿色理念下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23):94,96.
[3]蒋璐.绿色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18):104.
[4]许吉航,刘潇,肖大威.绿色建筑设计是适宜性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创新[J].南方建筑,2016(1):57~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