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2019广东省柯秀红名师工作室“我的成长之路”分享会》有感
洪妙如
观看了这次的直播分享会之后,心情久不能平静,用我直白的话说:教育重在不忘初心,用情感化学生,用情带动学生,用情成就学生。
用情至深,无坚不摧。
用师之道,重在有伯乐。
马厩中的千里马终究是常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教师自身须怀抱教育的情怀,借着工作这一沃土孕育且破土而出,迎接“风吹雨打”,茁壮成长。
一、一路耕耘,一路成长
作为老师,从毕业走上岗位到年复一年的相同工作,有心的教师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适合自己的也适合自己所遇到的学生群的教学方法,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正如直播中饶平的姚雪燕老师所说:地上有很多路,选的路对了,也可成为成功之路。
在每个人的专业成长路上,都有迷惘,徘徊,怎样实现在这两个迷惑期实现教学上的“雀跃”。
在山区这种教师数量少,班级多,跨级严重的条件下,如何才能实现知识的衔接?如何才能脱离孩子只会跟读?如何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如何才能让你的教学让学生喜欢?
爱是最大的催化剂。
教育脱离了爱,根本谈不上教育。
只有知识教学的课堂,学生是疲惫的,老师也是疲惫的。
如果从孩子的兴趣爱好上,用情感生,让学生真正喜欢这个老师,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上英语这个学科。
所以,要做个有心人,了解现在的孩子在想什么,追求什么,合理地设计好课堂的内容,做到教无定法,教有所得。
二、当一只勇往直前的小蜗牛
正如谢艺玲老师所讲,课堂是主阵地。
我们应当借助课堂让孩子学会真正对待学习,让学生学有所得,更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成长,怎样让课堂更高效,这是作为教师的压力和动力。
有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几年后或许出现教育疲倦证或者狂妄证。
也许,在身边你也听过“如果是我。
我可以做的比你好。
”“我这些年怎样怎样”等等这些自以为是的说法,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无疑成为岁月这把杀猪刀的牺牲品。
这样的教育只能教出一时成绩辉煌,逐年逼读的学生。
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英语既然作为语言学科,得让孩子敢说,会说,乐说。
虽然我们国家英语只是第二语言,但是只要能让孩子不自觉地用英语打招呼,在交流中无意识地爆出英语,才是成功的教育。
所以,作为工作者,应当虚心向教有所得的前辈学习,不断探索,努力进取;更应该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借助一切机会提升自我。
敢于钻研,才能教有所新,教有所获,逐层突破自己教学的瓶颈。
我们如果不逼一逼自己,又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不迎接挑战,我们又怎么知道前方风景多美。
三、一览众山小
教,必须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众观各级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知识目标,看似独立,实则层层递进。
我们在立足于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要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重点与前面授过的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衔接。
这次直播中的老师无疑是幸运地,他们比其他老师多了循环教学的机会,多了加入优秀团体教师队伍,倾听学习钻研优秀教学的机会,这些机遇帮助了他们在专业道路上的茁壮成长。
但作为听众,我们也该从他们的分享当中看到教育的亮点,从别人优秀的做法当中拾穗适合自己的方法,试于日常教学,探究新的理论。
教而不研则惑,研而不教则空。
让我们时刻保持那份学习的“童心”,让自己的专业变得日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