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案例解析
1.3.3
阳山古村落在旅游资源上可以弥补郴州人文旅游资源的相对不足,积极参与郴州西线旅游发展。其旅游目标市场直接针对来郴外地观光游客,以及伴随地方经济发展而成长的地方休闲需求。
2. 规划总则
2.1
根据近期建设的内容,本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包括西起现有河道,东到郴仰公路接入道路、北起古驿道,南至侯氏祠堂。相当于古村落保护的环境协调区,面积约为15公顷。
4.功能布局规划
阳山古村落规划结构构思由村落发展的历史脉络、基地的自然地形地貌、以及场地的景观潜力自然形成。根据基地北高南低、中低两侧高的自然地形,以“一心一线七区”作为整体规划结构。
4.1
根据阳山古村落明清古建筑群及其入口处荷塘所处位置及其在景区的重要性分析,将其确定为规划结构的核心地段。
4.2
结合基地的空间形态,以动静分开、疏密有致、整体有序形成阳山古村落景区空间结构,规划根据功能综合考虑提出一线结构:大致在进入古村落道路沿线分别布置游客中心、对景牌楼、石拱桥、观景亭、荷花池、明清古建筑群入口广场内容,形成传统古村落特有的水口园林和情趣昂然的游览前导空间景观。
23建筑整饬意向二
导言
阳山古村落旅游区开发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为:阳山古村落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旅游开发策划·阳山古村落旅游区总体规划—→阳山古村落旅游区近期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单体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我公司本次承担的具体工作是在阳山古村落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近期建设做修建性详细规划。
阳山古驿道蜿蜒曲折,历史悠久,驿道上留下了道道历史的踪迹;何氏宗祠是料材湾村民心灵的归宿,见证了村民幕幕悲欢离合;何氏族谱记载了阳山村民代代历史变迁。
1.2.3巨大的持续发展空间:
整个阳山旅游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整个正和乡阳山村行政区划面积及黄石水库方圆100m范围内均属景区范围,以料材湾为中心,整个景区内分布着古民居建筑群、何氏宗祠、原始次森林、古驿道、古墓、落天十八坑、生态农业园、水体等资源,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与其邻近的万华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区形成了郴州市西线旅游金三角。
4.3
根据规划地段内各地块在功能上的区分,将规划为七个小的功能区:旅游服务区、古村落区、餐饮购物区、荷塘景观区、生态游赏区、休闲娱乐区、体验展示区。
1.旅游服务区:包括停车场、游客中心、票口等旅游接待设施,为游客进入景区提供服务;
2.阳山古村落:明清古建筑群范围;指围墙内的集中古民居群区域。另加西面何氏祠堂。
古村落现有居民60余户,常住人口约16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收入来源还有十余亩橘子园。
1.1.2交通条件
阳山古村落距郴州市区30km,桂阳县城15km。郴桂高等级公路绕正和乡而过,另外经郴仰旅游公路可直抵仰天湖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交通车程在半小时左右,可自然接受来郴游客旅游消费辐射范围。
规划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古村落保护;二是旅游区发展。一般情况是将古村落作为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来保护、更新古村落。但郴州、桂阳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旅游发展背景,要求阳山古村落须采取恰当的发展策略。
从前期的规划研究及开发策划方案,得出一个基本发展轮廓:
㈠、先期政府投入,改善古村落旅游基础条件,开展观光旅游;市场面对本地游客和到郴州的外地游客。㈡、以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及自然人文资源,吸引后期开发投资,扩大旅游活动范围及类型。在继续发展针对外地游客的观光旅游外,发展面对本地区的休闲旅游。
项 目 名 称:阳山古村落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委 托 单 位:郴州市桂阳县旅游局
编 制 单 位: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
项目总负责:吴楚材教授
项目负责人:雷晓东
参 加 人 员:王峰吕振华刘破浪刘照祥
李春亮李琳陆兵
图纸目录
00 规划鸟瞰
01区位分析
02现状平面图
1.9《桂阳县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3
前期:湘南地区重要的民居民俗景点
中远期:郴州市休闲旅游精品景区
2.4
1、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严格保护阳山古村落明清古建筑群和周边地段自然景观的完整性,保护传统民风民俗,切忌破坏性建设。
2、加强主体,拓宽容量。在建设、完善明清古建筑群这一主要景点的同时,开发整理展览观演区、餐饮购物区、荷塘景观区和旅游接待区、度假休闲区,以利于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景区游人量。
因此,本次近期建设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即要为保护利用好古村落,作好建设规划引导,又要为近期观光旅游提供适宜设施;同时为后期开发作好铺垫。
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பைடு நூலகம்述
1.1.1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状况
阳山古村落(料材湾)旅游区位于郴州市桂阳县正和乡阳山村境内,距离郴州市区约30公里,距桂阳县城15公里,紧邻万华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区。
6.生态游赏区:利用伏牛山优良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设置游步道,为游客提供森林休憩及欣赏南方自然景观的场所。(后期开发)
7.休闲娱乐区:利用筑坝拦水形成大面积人工水面,在滨水地带设置休闲度假中心,为游客提供垂钓、划船、度假等休闲服务内容。(后期开发)
5.道路交通规划
车行道在原有步行进村道路基础上改造为人车混行道路,路面硬化宽5m,可到达村落入口广场,而且沿村落西边至后期开发的休闲度假区。道路线形和路旁绿化按旅游区道路标准设计。强调道路的景观游览要求,采用深色改性沥青路面。
2.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1.4《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
1.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4)14号令
1.6《旅游规划通则》
1.7《郴州市旅游总体规划》
1.8《桂阳县阳山古民居旅游区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3、尊重历史,尊重民俗。景区建设中应重视这些文化遗产,恰当地运用这些题材以丰富和加强景区的内涵和游览情趣。
4、适当调整景区内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内容,开展多种经营,使景区的经济有更大的发展。
2.5
1、保护阳山古村落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风貌特色,保护、延续和提升历史文化价值。
2、保护以阳山古村落周边原有自然环境特征,在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提升环境景观品质,体现和谐的自然空间意境和建筑风貌的协调。
3.餐饮购物区:利用原小学两层建筑,改为一层,使用传统建筑形式修缮,设置旅游服务区,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等服务的便利;
4.荷塘景观区:对原有地形进行整理修复,设置水面,并在此区域内布置水车、磨房、拱桥等传统构筑物,营造一个景观内容丰富的水口园林作为明清古建筑群的入口;提供良好的滨水休憩场所。
5.体验展示区:利用东面四栋联立传统民居,改造为民居民俗展示馆。烤烟房、豆腐坊、榨油坊、木工坊等游客参与体验项目设施
这里主要采取面积法进行计算,以资源的空间规模除以每人最低空间标准,即可得到资源的极限时点容量,再根据人均每次利用时间和资源每日的开放时间,得出资源的极限日容量,阳山古民居村落的极限日容量为666人次,时点极限容量为166人次;阳山古民居周围景观(水口园林、后龙山、黄石水库等)极限日容量为2213人次,时点极限容量为830人次。
供水 阳山古村落后山植被良好,溪流多,水质清纯,甘甜可口。目前山溪旁建设有村民自来水供水高位水池,可直接饮用。其水质水量完全可以保障旅游区旅游开发的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
电信通讯 整个桂阳县均已形成光缆,数字微波为主的大通路。国内、国际长途传输网,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信号覆盖旅游区。
这些资源条件为景观营造和发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奠定了条件。
1.3
1.3.1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东与江西、南与广东两省接壤,素有“湘南门户”之称,具有地理、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省内西连永州,北达衡阳、株洲,与长沙相望,是湖南省第一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郴州在对外交通上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它位于京广线、1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这些连接着湘粤的中心城市长沙和广州的重要纽带的重要节点上。目前郴州已成为湖南承接珠三角经济辐射的最前沿,是继长株潭之后的又一增长极。郴州的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郴州原始的自然景观风貌保持良好。
03特色要素分布
04规划总平面
05功能结构分析
06道路交通分析
07景观视域分析
08游览路线规划
09旅游设施分布
10景观规划意向
11标识系统规划
12竖向规划
13给排水规划
14电力规划
15水口园林景观
16保护范围规划
17保护框架规划
18建筑风貌分析
19建筑质量评价
20建筑整饬规划
21典型建筑类型
22建筑整饬意向一
停车场在靠近村口的废弃地规划停车场,旅游大巴不进村,轿车尽量不进村。村落入口广场在高峰时也能停车,使用上具有弹性。停车场应与环境协调,避免全部硬化。并对其周围进行景观设计处理。
6.景观规划
阳山古村落因骑田岭(古称阳山)而得名。青山环绕,秀水萦回,颇类《桃花源记》所述之境界。村落座北朝南,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小溪流贯全村,谓之“金带环抱”。古村落与周边旅游区的差异性最主要的来源是这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3、充分协调保护与居住环境整治、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关系,考虑新时期新的发展,制定具有持续发展意义的规划。
3.游客规模与容量
阳山古民居旅游区既有深厚的民俗文化的内涵,又有天然的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开发的同时也要对古民居旅游区进行保护,因此,设定该旅游区的极限容量,以免过度开发,造成对古民居旅游区的破坏是十分必要的。
游步道行人观光专用路宽根据环境确定,不小于1.5m,采用可渗透的砾石、块石路面,形式粗朴自然。危险路段设护栏。结合观光游览活动和休闲空间的布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林荫步道和滨水游道系统。小路两旁适当进行环境美化并设置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动场地和设施,使游客可以悠闲地漫步,欣赏湖光山色美景。同时择地筑房提供休息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