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复述、列举______(2)解释、说明、概述______(3)完成、解决_____例:说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解释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2. 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 过程与方法(1)感受、参与_____ ,提高_____(2)讨论、交流_____ ,提高_____(3)尝试、分享____ ,提咼_____例:通过图文结合,提高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和情景体验,提高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1. 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 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3. 通过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关注_____(2)形成、养成_____(3)确立、树立_____例: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合作精神,形成生物学习的兴趣;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1. 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2.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 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4. 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2滩点(1)—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冋法、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提问:(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绿色植物又是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叶绿体)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通过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
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 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 过滤时,用尼龙布而不用滤纸的原因是什么?(3) 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4) 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5) 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6) 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7) 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等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到滤纸条在小烧杯中进行层析时,组织学生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交流实验前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师生交流。
交流到第七个问题时,正好实验结果也就出现了,这时找学生展示自己滤纸条上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交流观察自己滤纸条上的结果,教师展示结果比较好的色素带,总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等知识。
3•巩固练习(1)练习题1:(2)练习题2: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归纳点评。
师:本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作为小老师,总结下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生:学到了___生:学到了___师:同学们总结的都很正确,看的出来大家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____ ,学到了 ___ 。
5•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查阅" ___ ”相关材料,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标题知识点1. _____知识点2. _____知识点3. _____备注:探究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②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讨论③实施实验④实验结果的分析验组和对照组酶所处的pH条件均应相同。
③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遵循等量原则。
④牢牢把握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对应关系。
女口:是对底物控制温度还是对酶控制温度?不冋温度溶液混合会改变原有溶液的温度吗?⑤ 因变量指标的检验方法是否简便可行。
最后指出,因为酶的量和底物的量会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所以统一规定好实验中每种酶和反应物的加入量。
通过上述讨论强调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总结出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设计,将方案展示如下:温度组:⑴取八支洁净的试官,分别标号1,2 , 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1ml a—淀粉酶溶液,向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⑶将1号和4号试管放入0C冰水浴中,2号和5号试管放入6 0C水浴中,3号和6号试管放入10 0C沸水浴中,均保温5分钟。
⑷分别将置于相冋温度下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仍然分别在0C、 6 0C、10 0C条件下保温,让混合液反应5分钟。
⑸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等量碘液,震荡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否变蓝及变蓝程度,记录下来。
pH组:⑴取八支洁净的试官,分别标号1,2 , 3, 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肝脏研磨液,向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 HaQ溶液。
⑶向1号和4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NaOH溶液,向2号和5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蒸馏水,向3号和6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盐酸溶液,静置2分钟。
⑷分别将1号和4号、2号和5号、3号和6号试管中的溶液混合,震荡,观察混合后的三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和气泡生成量的多少,记录。
学生加深对实验设计基本原则的理解。
学生经过讨论,及时发现本小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完善。
通过汇报、不同组之间的比较和辩论、相互的评价和补充,充分发挥学生进行探究的主动性,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深刻体会实验设计中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的意义。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每组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5—10分钟)。
完成实验操作,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学生展示动手操作能力,加强规范操作意识,并且体现出团队分工合作的精神。
请几个学生代表叙述并分析自己的实验现象。
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原因。
女口:①试剂量取、混合等实验步骤操作是否规范;②在先后取不冋试剂时,量筒有无清洗干净;③在酶与底物混合后,有无在与混合前相冋的条件下给予充分的反应时间。
等等。
探究温度和pH的小组代表描述自己组的实验现象,与预期结果加以比较,并作出自我评价。
经过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发展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C2.万用模板讲解教案首页:(有的学校教案或课题需要首页,尾页)课程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___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哪本书》第______ 单元第____ 节的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_____ ,本节内容____ (本节内容学习的意义)。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级本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XX年纪学生,xx学生思维活跃,且对XXX课有极大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
在此前有着__________ 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到达一个_______________ 程度。
但____________ (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___________ (某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学情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学会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怎么学、会学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乐学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 “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课(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B 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难点的确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考虑。
何为重点重点是指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比较基础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