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教师招聘考试题

物理教师招聘考试题

一、本题共6小题,共8分.每小题给出的几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或多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每小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理念正确的是()A.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由学生作主B.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C.教学方法的选用改为完全由教学目标来决定D.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2.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直觉概念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相异概念、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建构产生巨大阻力.物理教学中更有助于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方式是()A.探究式学习B.合作式学习C.实践学习D.接受式学习E.ABCD几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为最有效3.物理课必须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都是科学实践中搜集事实取得经验的途径.下列关于观察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B.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要的东西C.实验有明确的目的,而观察都是没有明确的目的D.教学实验的功能是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培养操作技能.E.教学实验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以供学生反复观察.F.教学实验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排除了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4.中学物理强调科学探究,而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猜想与假设具备的教育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猜想与假设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B.假设能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C.学生在猜想与假设中,不断地在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思维间转换,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D.猜想与假设在整个探究活动起到一种引导性作用,是探究活动的主线.E.科学探究的结论是围绕着猜想与假设进行的5.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下列处理方法中有效且不违背教育原则的是()A.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B.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C.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的适合中等偏下学生学习目标,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顺利达成目标,以增加学生的信心D.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E.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F.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二、简答题(共2分)6.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不易直接观测认识的问题,却可以认识它,这正是科学力量的所在.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转换法".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如,树枝被吹得斜向一方.1)电看不见,又不能随便去触摸,否则会发生危险.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认识到电的存在.2)直接测量不规则形状的蜡块体积不容易,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答案一、1、BD(1分)2、ABC(1分)3ABEF(2分)4、ABCDE(2分)5、ABDEF(2分)二、6(1)可以通过电路中电灯发光来认识到电的存在。

(1分)(2)用排水法测量蜡块的体积。

(1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分,每小题3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1. 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300瓦则它可能是()A空调器。

B白炽灯。

C洗衣机。

D语言复读机。

2.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B 物体在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 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体降低的温度有关的是()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4.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厘米处,所成的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5.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电键K后,灯L1、L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

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 灯L1短路。

D灯L2短路。

6.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A:TB=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A.RA:RB=4:1; VA:VB=1:2B.RA:RB=4:1; VA:VB=2:1C.RA:RB=1:4; VA:VB=1:2D.RA:RB=1:4; VA:VB=2:17.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的是()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的速率互相分开B.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的速率同向而行C.若两球质量不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的速率互相分开D.若两球质量不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的速率同向而行8.一物体从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取地面的重力势能为零,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体作功为W1,阻力对物体作功为W2,其他力对物体作功为W3,则()A.物体的动能为W1+W2+W3 B.物体重力势能为W1C.物体机械能为W2+W3 D.物体机械能为W1+W2+W39.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是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OA上套有小环P,OB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以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AO杆对P的支持力FN和细绳上的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A.FN不变,F变大B.FN不变,F变小C.FN变大,F变大D.FN变大,F变小10. 一小球质量为m,用长为L的悬绳(不可伸长,质量不计)固定于O点,在O点正下方L/2处钉有一颗钉子,如图所示,将悬线沿水平方向拉直无初速释放后,当悬线碰到钉子后的瞬间:()A.小球线速度没有变化B.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C.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D.悬线对小球的拉力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绝缘的弹簧振子,小球带负电,在振动过程中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突然加上一个沿水平向左的恒定的匀强电场,此后:()A.振子的振幅将增大B.振子的振幅将减小C.振子的振幅将不变D.因不知道电场强度的大小,所以不能确定振幅的变化12. 如图所示,PQ是匀强磁场中的一片薄金属片,其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一个α粒子从某点以与PQ垂直的速度v射出,动能是E,射出后α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今测得它在金属片两边的轨迹半径之比为10:9,若在穿越板的过程中粒子受到的阻力大小及电量恒定,则:()【面试模拟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果你是一名物理教师,你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答题思路】一、实验--激发学习物理兴趣的兴奋剂。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实验力求趣味新奇。

学生对没见过的实验都感到新奇有趣。

通过新奇有趣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老师最好能将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效果会更好。

2、用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

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例如:在讲授动能与重力势能转化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

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

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

二、教师--激发学习兴趣的引导者。

在教学中,有良好教学艺术的教师容易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夸大的对比,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

例如:用"人坐在沙发上"和"人坐在一枚钉子上"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把快乐带给学生。

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

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学到了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到美的享受。

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

当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讲述有趣的物理故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经常讲初中生喜欢听的故事,既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可提高学生追求物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讨论"磁现象"时,指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静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

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运用。

平时适当提高作业或考试的评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视,得了高分,他们就高兴,得了低分,他们就伤心。

老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提高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不仅会增强学习信心,而且会越学越有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