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会计的历史变革及发展方向

浅谈会计的历史变革及发展方向

浅析中国会计行业的历史变革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
班级:1450524
指导老师:***
部门: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
一.摘要
我国会计行业的起源十分久远,会计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会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行业的内容也有着新的内涵。

及时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敢为人先,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从我国会计行业的历史变革入手,浅析会计行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就现代会计的主要问题进行浅要分析,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讨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关键词:
中国会计;会计变革;会计准则;会计发展规律;会计发展趋势
二.正文-
(1).引言
会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结绳记事”的会计萌芽阶段发展到现代的复式记账,从生产的附带部分发展为独立的职能,从“会计”命名机构的出现发展到完整的科学体系,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会计行业的历史变革过程,会计工作是随着社会性质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是与当时生产水平相适应的。

可以说会计工作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始终与社会经济活动相关联。

(2)正文
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的“会计”行为,这是会计的萌芽阶段。


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

我国商代是官厅会计的创始时期,到西周(公元前1100~前770年)有了发展,开始出现“会计”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了专管钱粮赋税的官员。

我国会计命名的出现,是我国会计理论产生、发展的一种表现,而这样完备的会计机构的出现,也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

到了封建社会(秦朝)开始,我国的会计发展便慢慢得以完善,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四柱结算法”,系统地反应经济活的运动过程。

到了近代社会,潘序伦先生将西方会计理论体系引入了中国,形成了现代会计的雏形,并根据所处时代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计体系。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会计工作总是与社会的性质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的,总是与所处时代的经济活动,生产水平,发展趋势相一致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落后,生产资料简单而原始,简单的管理工作“结绳记事”便可以满足对生活的管理;到了奴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政府开始设立专管钱粮的官职,表明了复杂化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要对应复杂的管理体制,由此,“会计”工作正式出现在我国历史长河中。

到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力的进步,使得我国当时的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纯粹的为中央政府服务的会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时高速发展的经济,私人的会计岗位便大量涌现;在不同的工作性质要求下,会计行业所倾向的角度也有所区别,核算方法更是丰富多样。

到了近代社会,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会计工作重心也会有所变化,但是具体内容却大致相同。

直到建国之后,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为了适应这种特殊历史时期的政策,会计工作一度只以核算为主,在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意义甚至作出具体决
策等职能方面并未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这同样也是当时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开辟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经国务院批准,1979年1月恢复了在“十年动乱”中被撤销了的财政部会计制度司。

也正是在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后改名为会计事务管理司,即现在的会计司)的组织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才有了30年翻天覆地的会计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会计行业的工作重点势必将从传统的记账报账等方面转移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以期为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判断依据,确定对外战略布局,调整内部工作结构,实现获利最大化的重心上。

根据得出的会计行业的社会变革与社会变革关系的规律:会计工作总是与社会的性质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的,总是与所处时代的经济活动,生产水平,发展趋势相一致的。

不难发现不论是讨论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还是探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需要的技能,都离不开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在经济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它的走向是什么;在经济领域之外,还有哪些领域会潜在的影响会计行业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