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3大唾液腺
唾液腺疾病
学前儿童唾液腺保护: 不要吐唾沫; 防止挤压、拧、捏唾液腺。
二、食管
特点:儿童的食管短且狭窄,黏膜细嫩, 管壁肌肉组织及弹力纤维发育较差,容易 受损。
保健:食物要清淡、软硬要适中,温度要 适当。
此外,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异物进入。饮 食要注意卫生,防止发生食管炎。
(3)缓冲作用:唾液中所含的重碳酸盐系 磷酸盐和蛋白质,具有调节酸碱平衡、离 子交换和渗透作用。 (4)清洁作用:唾液能将口腔中的外来物 质如食物残渣冲洗出去。 (5)抗菌作用:唾液中具有抗菌作用的物 质是蛋白质、溶菌酶等。蛋白质如分泌型 免疫球蛋白A能抑制细菌附着或抑制其活动。 溶菌酶能够使细菌的细胞壁水解,从而达 到抗菌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脑和脊髓 脑:脑干、大脑、小脑、间脑 周围神经: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大脑:思维与意识的器官(分左右两半球)
大脑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运动
中枢神经系统 脑 间脑:中脑上方、大部分被大脑覆盖。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
三、胃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 贲门,下口为幽门。
作用:胃主要用于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又称 物理消化),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 分子(又称化学消化),以便于进一步被吸收。 主要吸收少量水和少量酒精以及很少的无机盐。 有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 可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少量的水、酒精、矿物 质和药物 。
7、青春期
概念: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 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特点: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第二性征逐 渐明显;生理成熟而心理不成熟。
保健重点:加强教育与引导,保证充足的营养,
加强体格锻炼,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生长发育规律
一般规律(顺序规律):
六、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肝脏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还具有代谢、储
存养料和解毒作用。 肝脏保护:爱护眼睛;适当食醋;多看绿
色、多吃绿色蔬菜;充足的睡眠;保持大 便通畅;足量饮水;多运动;远离烟酒; 拥有好心情等
便秘的危害:引起或加强肛门直肠疾患; 粪便潴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功能 紊乱;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扩散进入中枢神 经系统,干扰大脑的功能。
儿童的大肠:肠道肌肉组织和弹性纤维还 没有发育完善,肠的蠕动能力不强,肠内 容物通过肠道的速度较慢,容易发生便秘。
保健: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香蕉), 搭配着吃点粗粮,有利于大便通畅 。
小肠的吸收功能主要是通过小肠绒毛来完成。主 要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和某 些脂肪酸。
儿童的小肠相对较长,黏膜发育较好,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能力相对 较强。
保健:给儿童提供富有营养而容易消化的 食物。
五、大肠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储存经消化吸收后剩余 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矿物质和部分维 生素。
保健:食物不能太大;进食速度不能过快。
舌和味蕾
4、唾液腺 人体有3对大唾液腺:1对是腮腺、1对是颌下腺、
1对是舌下腺。 唾液的功能: (1)润滑作用:唾液中含有粘糖蛋白,食物与粘糖
蛋白混合为光滑的团块,很容易沿食管下送。粘 糖蛋白会使唇、颊粘膜与牙齿分离,不发生磨擦 性损伤。 (2)保护作用:唾液在口腔中可以形成屏障,防止 致癌物透过口腔粘膜。唾液中的糖蛋白在牙面上 能形成一层保护性护膜,保护牙釉质,这层护膜 的形成还能防止口腔中各种酸性物质对牙齿的影 响。
年龄×5+75 (cm)
临床意义:反映骨 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低于同龄身长平均 值30%以上:
重度营养不良、侏 儒症、呆小症
测量方法
(三)头围 齐眉弓上缘至枕骨结节的周长
新生儿:34cm; 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 15岁以后:54-
58cm;
上→下;近→远;粗→细;简单 →复杂;低级→高级。
连续性与阶段性: 快-慢-快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性: 个体差异: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内部因素: 1、遗传:小儿的生长发育受父母遗传因素
的影响,所以父母的种族、身材、外貌、特 征以及有无遗传性疾病等都会影响小儿的生 长发育;
2、性别:一般来说同龄体重女比男轻, 身长女比男短。女孩子青春期的开始比男性 早约2年,此时女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较快, 暂时超过男孩子,但以后男孩子还是赶上和 超过女孩子;
1、新生儿的大脑发育
大脑皮质表层较光滑,沟回很浅,构造简 单。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
2、学前儿童大脑的发育
学前儿童的脑对氧的需要量较大。保持生 活环境空气清新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 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是必要的。
学前儿童的脑对血糖的变化十分敏感。应 按时给学前儿童膳食。
高级神经系统抑制不够完善,兴奋强于抑 制过程。所以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疲劳。
一、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分,口腔里有舌、 牙和3对唾液腺开口。
食物经过牙齿的咀嚼、唾液腺的分泌、舌 头的搅拌和咽部的吞咽进入食管,通过食 管
1、学前儿童的口腔
特点:容积小,黏膜柔嫩、干燥,血管丰 富,容易破损和感染。
保健:食物的形状要小,温度不可太烫。
2、学前儿童的牙齿
发育突出,语言、思维和应 人应物能力增强;对危险识 别能力不足。最易发生意外 事故。 保健重点:加强教育,培养 良好生活习惯,做好口腔护 理,加强安全护理。
5、学龄前期
概念:3周岁到入小学前(6-7 周岁)。
特点:体格发育速度又减缓; 智能发育日趋完善、求知欲强、 好奇心重、喜模仿;语言和思 维进一步发展;平衡形成。
特点:牙釉质较薄,牙本质较松脆,牙髓 腔较大,牙齿表面的窝沟多,容易龋齿。 六岁起恒牙开始萌出。
保健:早晚刷牙;少吃甜食;定期检查, 及时治疗;注意饮食温度;适当吃粗纤维 食物,充分咀嚼;保证营养的供给。
3、学前儿童的舌
特点:短而宽,灵活性较差,对食物的搅 拌、协助吞咽的能力不足。
鲑鱼 蛋类 花生酱 全麦制品和糙米 燕麦 草莓 豆类 深色蔬菜 牛奶 瘦肉
第三节 学前儿童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 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 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大肠、肛门等。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 腺、肠腺、肝脏和胰腺等。消化腺有导管 与消化管相通,使消化液流入消化管。消 化液中的主要成份是酶。酶可以加快消化 过程的速度。
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格发育特点
一、生长发育的年龄分期
生长——形体的增长; 发育——各种功能演进 现代对小儿的年龄分期: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2.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 3.婴儿期:从出生后28天到1周岁 4.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 5.学前(幼童)期:从3周岁到7周岁 6.学龄(儿童)期:从7周岁到12周岁 7.青春期:女——12~18;男——14~20岁
3、内分泌的影响:甲状腺、垂体和性腺 都对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婴幼儿甲状腺 功能低下,长管状骨停止生长,故身材矮 小,智力发育也发生障碍。若垂体功能低 下,会出现垂体性侏儒。性腺能促进骨骺 接合,使身长停止生长,所以青春期发育 较早的小儿,最终身长往往落后于青春期 发育较晚的同龄小儿;
外在因素
脊髓:排便、排尿、损伤“引起瘫痪”
脑神经(12对):支配头部各器官运动接受 外界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和感受刺激
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失眠、烦躁不安是植物性神经紊乱)
二、脑的结构
三、脑的发育特点
总体上看: 初生时:达成人脑重的25%; 2.5-3岁时:达成人脑重的75%; 6-7岁时:达成人脑重的90%; 20岁时,不再增长。
1、胎儿期:
概念:精卵细胞结合至 小 儿 出 生 前 , 约 40 周 。 胚胎期(最初8周)
特点:胎儿完全依赖母 体而存在,易受其影响, 尤其是胚胎前8周。
保健重点:加强孕妇和 胎儿保健
个体发育(胚胎阶段)
精子穿卵受精卵6周胚胎11周胚胎12周胚胎4月胚胎
2、新生儿期:
概念: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 至生后满28天。
1、学前儿童胃的特点:容积小,黏膜柔软 而富有血管,胃壁薄,弹性组织、肌肉层 及神经组织发育较差,因而胃的蠕动功能 差;胃的消化能力较弱。
2、保健:细嚼慢咽;愉悦的进食环境。
四、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吸收 养料最重要的部位。
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胆汁、胰液和肠液。胆汁没有 消化酶但含有胆汁酸,能乳化脂肪,有利于胰液 对脂肪的吸收;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和各种消化 酶,碳酸氢钠能为小肠内的消化酶提供适宜的弱 酸环境,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分 解,便于小肠吸收。
临床意义:反映脑与颅
骨的发育
头围过小:脑发育不 全,头小畸形。
头围过大:脑积水,佝 偻病后遗症。
测量方法
(四)胸围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出生:32cm; 1岁 :46cm; 1岁后: 胸围-头围=岁数-1
头、胸围交叉时间约 1-1.5岁
测量方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3、大脑——中枢神经发育的关键期
2岁前大脑灰质层活跃增长,多元化教育和 合理营养很关键;
6、7岁时,儿童大脑基本发育成熟,为儿 童行为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三大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