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生长特点评价体弱儿肥胖课件

幼儿教育生长特点评价体弱儿肥胖课件

5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的管理
一、目的: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危害儿童健康,通过配合 医院治疗和对该病及时有效的管理,可促进营 养性缺铁性贫血得到尽快纠正,保护儿童健康。 二、管理对象: 园(所)内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
53
三、常见缺铁原因 1、饮食习惯不良:如挑食、偏食、吃零食等。 2、食欲不好,入量不足,食物种类单调。 3、长期消化道疾病,如呕吐、腹泻等。 四、典型的贫血临床表现 苍白、无力、毛发干枯、厌食、烦躁不安
• 轻度贫血—登记内容应包括初诊、复查日期与血红蛋 白测查结果。
• 中度及中度以上贫血——还应建立专案管理,填写北 京市儿童保健记录的缺铁性贫血患儿专案管理记录
(P40)。
• 患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给药4-6周方可结案。
56
七、预防措施: • 合理膳食: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豆制品、绿色
蔬菜和水果达到平衡膳食。 •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
惯,及时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 疾病预防:预防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如钩虫
感染等。 • 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贫血患儿,给予治疗。
57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的管理
一、目的: 开展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综合性的防治, 有效控制佝偻病的发生发展,促进婴幼儿健康成 长。 二、管理对象: 园(所)内3岁以下婴幼儿,其中1岁以下婴 儿是防治重点。
29
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中使用的体格评价方法:
1、测量与记录:准确测量身高、体重,并记录测量值。 2、计算儿童年龄:准确计算儿童实足年龄(岁、月)。
年龄 = 测量日期 - 出生日期
30
举 例 (P35)
①某儿童2004年3月10日出生,2008年6月 15日测量,2008年6月18日计算实足年龄为
2008 6 15 - 2004 3 10
48
管理内容
3、定期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监测: • 低体重:每月测量体重1次; • 发育迟缓:每3个月测量体重、身高1次; • 消瘦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每月测量体重1次,
每3个月测量身高1次;并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 配合医院的治疗。
49
管理内容
4、转诊:对需要进行临床治疗及半年内连续3 次体重不增或连续2次身高不增者,可转诊至医疗 保健机构。
11
2、身高(身长)的增长:
身高代表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 身高受种族、遗传、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 身高与长期营养状况有关,但受营养的短期影 响不明显。
12
新生儿 50厘米 0-5月 2.5厘米/月 6-11月 1.5厘米/月
25厘米/全年增长
1岁
全年增长10厘米
2岁至青春前期 每年约增长4-7.5厘米
• 对单纯的营养不良原则上不用药物治疗;对于严 重慢性营养不良患儿,如病情严重,或合并其它 疾病时,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51
干预措施
2、发育迟缓的患儿目前营养尚可,其身材低 矮主要是过去喂养不当,或反复患病引起的,应 注意合理喂养、预防疾病、加强体格锻炼等,使 其以后的生长发育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58
三、管理内容: 1、查看新入园3岁以下婴幼儿佝偻病检查 结果。对发现的佝偻病患儿均应进行体弱儿登记, 并按要求填写统计表四。 2、督促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家长 带患儿及时就诊治疗。
59
四、预防措施: 综合预防措施: 1、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经 济、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日光,多晒太阳,每 天晒太阳不得少于2小时,尽可能暴露皮肤,夏季 避免日光直射,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合理膳食:补充富有维生素D、钙、磷及 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如蛋黄(100克含维生素 D250IU)、肝类、鱼类、鱼子等。
46
举例
①女童,3岁8月,体重12.7 kg、身高 90.5 cm
年龄的体重:中 年龄的身高:下 身高的体重:中 评价:发育迟缓
②男童,4岁2月,体重 12.5 kg、身高 94.7 cm
年龄的体重:下 年龄的身高:下 身高的体重:中
评价:低体重、发育迟缓
③女童,3岁3月,体重11.5 kg、身高 95.4 cm
管理内容
3、管理措施: 详见各类体弱儿管理常规。
4、护理措施: 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保教人员应对体弱儿 进行正确护理,并在一日生活中给予特别照顾。 详见体弱儿管理常规。
5、结案: 体弱儿治愈后应结案转入健康儿童常规管理。
41
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
42
目的
营养不良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 及时对患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治疗,以期在最 短的时间内使儿童生长恢复正常。
✓儿童生长特点及规律 ✓儿童体格生长评价 ✓体弱儿管理 ✓肥胖儿童管理
1
儿童体格生长特点及规律
2
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突出特点--生长和发育
生长--身体和器官能观测出的增长 (量的增加)
发育--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成熟 (质的改变)
3
年龄分期
•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 婴儿期:从生后至不满1岁。 • 幼儿期:满1周岁到未满3岁。 • 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到6-7岁。 • 学龄期:泛指进入小学以后到青春发育期前。一般
39
管理内容
1、建立体弱儿登记制度: 全部体弱儿应登记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 册》上。
2、专案管理: 对患中度及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营养 不良的儿童均应进行专案管理,填写北京市“儿童保 健记录”中相应的体弱儿专案管理记录;反复感染的 儿童需按附件中的格式填写反复感染儿童专案管理卡。
40
23
目前应用的体格评价方法
• 体格生长评价---将体格测量值与标准参考值比较 • 统计学方法---离差法、百分位法、曲线图法 • 目前采用的评价标准----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标准,或称WHO标准。
24
• 单项指标评价 • 多项指标综合评价 • 生长发育图评价
25
单项指标评价: 按年龄的体重、身高等属单项指标。
15
4、胸围:
胸围代表胸廓和肺的发育
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1-2厘米 12-21月胸围大于头围 头胸交叉时间与小儿的营养状态相关
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大于头围的厘米数=岁数-1
16
5、牙齿: 出牙时间:差异较大,早4个月;晚10 个月;一般6-7月;1岁时仍不出牙为 异常。
出牙顺序:
17
全副乳牙一般2岁半出齐。乳牙共20颗。 婴儿出牙数可用此公式估算: 出牙数=月龄-4或6
45
营养不良分类
• 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下”):主要反映儿童急性 或近期营养不良;
• 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下”):主要反映儿童慢 性长期营养不良;
• 消瘦(身高别体重“下”):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 性营养不良;
• 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年龄别身高“下”并且身高别 体重“下”):主要反映儿童近、远期均有营养不 良。
18
儿童体格生长评价
19
评价的基本要求
• 准确的测量用具和统一的测量方法 • 选择公认的评价标准(参考数据) • 横向与纵向观察相结合的全面分析
20
测量用具-体重秤
21
测量用具-身高计
不用于测身高
22
评价的基本要求
• 准确的测量用具和统一的测量方法 • 选择公认的评价标准(参考数据) • 横向与纵向观察相结合的全面分析
54
五、分度 6岁以下(新生儿除外)血红蛋白低于11g/dl。 • 轻度:9~<11g/dl • 中度:6~<9g/dl • 重度:<6g/dl
55
六、管理内容
• 入园体检和定期体检中发现的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的儿童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进行登记, 并督促家长带领患儿及时就诊、治疗及复查。
35
5、分析评价结果: 结合评价结果与体检检查、疾病情况、 喂养、生活环境等进行分析,对体格发育状况 作出比较合理、切合实际的评价,并给予恰当 指导。
36
体弱儿管理
37
目的
通过了解园(所)内体弱儿患病情况, 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治疗及特别护理,使其 尽早康复,促进健康成长。
38
管理对象
• 营养不良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感染) • 先天性心脏病 • 癫痫病 • 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 常见畸形
从6-7岁到11-12岁。
• 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一般从11-12岁到17-18 岁,男孩从13-15岁到19-21岁。
4
一、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体格生长的速率各时期不同
生长为一个连续过程,不同年龄阶段其生长速度不同。
速率特点: 先快后慢--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出现两个生长突增高峰--婴儿期、青春期 季节影响--秋冬季、春夏季
年龄的体重:中 年龄的身高:中 身高的体重:下
评价:消瘦
47
管理内容
1、入园体检和定期体检中发现的营养不良儿 童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进行登记, 并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中的小儿营养不 良专案管理记录(P39)的治疗方法。
5、结案: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 为止。
50
干预措施
1、对于存在现阶段营养不良问题的患儿,包括消 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和绝大多数低体重的患儿:
• 应认真查找病因(急慢性感染或其它疾病、喂养方 法、食物选择调配、不良饮食习惯等)
• 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指导(进食量、各种营养素 摄入量的评估与指导)
33
4、采用离差法进行三等级评价(上、中、下): 根据数值所处的位置,按上、中、下进行评价



-2SD
M
+2S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