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作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电影制作的过程与方法研究2010年10月21日17:01作为民用的高性价比产品,DV已经不再是人们眼中高不可攀的贵族宠物。
从4000元起到30000元左右的DV摄录机不仅成为专业影像从业人员的宝贵工具,更成为影视圈外逡巡者们争取影像话语权的得力助手。
不仅索德博格用DV拍摄出《正面全裸》,张艺谋剧组用DV记录下《缘起》,我们经常可见的年轻DV爱好者,也在用他们手里的简陋设备,演绎着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构想,实践着创造影像的梦想。
对于初入DV门道或者还没有来得及进入门道的DV爱好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帮助他们完成构思。
也许他们需要帮助来完成构思,但是,他们独立的构思总会在一定的时刻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他们更需要知道的是,怎样才能完成一部DV电影的制作。
本文向他们展示了DV电影的制作全过程。
首先必须具备的两样东西是设备和创作构思。
设备包括一台DV摄像机,一台可以通过IEEE1394接口(也叫Fire Wire,SONY注册为i。
Link)采集图象、装有视频编辑软件的电脑,当然,还有一些简单的附属设备,我们在后面将陆续提到;构思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过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将要拍摄的是剧情片、纪录片、实验作品、MTV还是专题片。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DV剧情片的拍摄。
我们需要拟出一个比较详细的故事大纲(也叫故事梗概)。
于是我们正式进入--拍摄筹备阶段1。
文学剧本我们需要着手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剧本的准备。
故事大纲已经整理出来了,而作为主创人员的你对这个故事相当满意,那么我们开始把它修改成文学剧本。
文学剧本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画面式、小说式等等。
对于刚刚接触DV电影的朋友,我们建议选择这样一种形式:场景三寝室,内,日。
姚安全走回寝室。
楼道里提着各种各样东西的学生来来往往。
姚安全用钥匙打开寝室的门,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门后窜出一个女生,在他的脸上狠狠亲了一下。
姚安全(猛地推开她):救命呀!姗姗仔细看看姚安全,擦擦自己的嘴,姚安全也仔细看看姗姗,擦擦自己的脸,然后两个人一起问:"你是谁?"两个人都笑了,又一次一起说:"你先说。
"姚安全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姗姗:我来找人的。
姚安全:有用嘴来找人的吗?(再次擦擦脸)肯定不是找我吧?(DV电影《安全的气球》片段)这样的格式,既分清楚了拍摄场景,比如地点和内景、外景;也分清楚了拍摄时间,比如日景、夜景、黎明、傍晚、雨景。
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对话也一目了然,画面感很强,对于下一步编写分镜头稿本帮助很大。
2。
分镜头稿本这是紧接着要做的工作。
分镜头稿本通常由导演亲自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改写。
所谓分镜头,我们简单地理解,就是把文学剧本的内容全部改写成镜头,用镜头的细节描述出来。
这样,在现场拍摄的时候,我们就不用对着文学剧本临时来想怎么拍摄,而只用查阅分镜头稿本,依照它的指示拍摄就可以了。
那么,分镜头稿本该怎么样改写呢?场景1 1。
(画面淡入)全景摇跟车来车往的大街夜景,一辆面包车开着应急灯飞驰而过。
2。
近景面包车内警察甲开着车,右手夹着香烟。
3。
特写一根警棍随着汽车的颠簸而摇晃。
摇为近景秦扬坐在旁边,脸色苍白,头发蓬乱,一言不发,神情麻木。
4。
全景面包车转了个弯,加速开过,应急灯闪烁。
5。
中景秦扬从面包车往外看的主观镜头,一家电器商城闪过。
(DV电影《破碎》片段)这是一种简化的形式,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更精致的形式来描写:镜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音响音乐动效特技65近跟镜头:跟随姚安全开门进寝室,一个黑影窜出来挡住镜头同期声66近拉反打:从姚安全惊恐的脸拉开至和姗姗双人景同期声67近固定:姗姗仔细看看姚安全,擦擦自己的嘴同期声68近固定:姚安全也仔细看看姗姗,擦擦自己的脸同期声69中固定双人镜头:两个人一起问:"你是谁?"两个人都笑了,又一次一起说:"你先说。
"同期声70近固定:姚安全作了个"请"的手势同期声71中固定姚安全过肩镜头:姗姗在寝室里走开了姗姗:我来找人的。
同期声72近固定:姚安全反打姚安全:有用嘴来找人的吗?(再次擦擦脸)肯定不是找我吧?同期声(DV电影《安全的气球》片段)这里,"音乐"指的是后期制作里的配乐;"动效"指的是后期制作时加入的动作的音效,像拳击声音、飞机声音等等;"特技"是后期制作时用软件加入的特技效果,像叠化、淡入淡出、划像、变色、快慢动作等等。
3。
演职人员影视艺术本身就是集体合作的艺术,需要各个演职部门协作完成创作。
对DV电影的拍摄而言,人数视资金和艺术技术水平的不同可多可少。
导演、演员、助理导演、摄影、摄影助理、剧务、场记、制片主任、灯光、录音、化妆、服装、道具等等,都是大剧组里常见的人员。
而我们拍摄DV电影,人员可以削减很多,比如导演可以兼任摄影,演员可以自己化妆。
然而我们认为,除了导演(摄影)和演员外,需要一个助手是相当重要的,他(她)可以兼任场记(场记的作用相当重要,我们下面会提到)和做许多协调工作。
所以,只要有导演(摄影)、演员和场记,我们就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的DV摄制组了。
重点在于演员。
演员很容易找到,他(她)可以是你的同学、朋友、同事、亲人,可以是学生、商人、自由职业者;演员也很难找到,因为他(她)必须符合你剧本中的人物。
演员的表演可能左右我们影片的整体风格,所以在选择中要特别慎重。
我们不轻视每一个演员,因为貌似平凡的人可能蕴涵着丰富的表现力;我们也不轻易相信任何一个演员,除非你确实看到过他(她)表演的录影带。
这就是原则。
4。
最后准备我们所要作的最后准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备器材,二是演职人员,三是日程安排。
设备器材在拍摄之前必须作仔细的检查。
例如,购买的磁带是否充足,所有的电池加起来是否能支撑一天的拍摄,摄像机、脚架是否完好等等。
DV电影由于成本限制,往往需要同期录音,我们可以准备一根废弃的钓鱼竿和足够长度的话筒线,把话筒结实地捆绑在渔竿上,剧组就拥有了一个简易的吊竿话筒。
此外,剧情里需要的道具、服装也需要提前准备到位。
我们建议剧组随时携带好雨具,因为天气经常不会给导演面子。
演职人员需要作最后的调整。
演员被要求反复地阅读文学剧本,导演、摄影等需要仔细阅读分镜头稿本。
通常,导演会组织一次交流会,在会议上,导演会就影片作出导演阐述,与演员交流各个角色的性格等,与摄影交流拍摄的风格。
同时,导演会作拍摄动员,提出纪律和希望,对每个成员的创作欲望进行充分和积极的鼓励。
所有重大的分歧都被要求在会议上尽力解决。
日程安排是最后一项重要工作。
注意,我们的拍摄顺序主要按照地点顺序,同时兼顾天气和集中演员。
因为,我们需要把相同场景的片段集中起来,方便拍摄,避免剧组转战东西,耽搁时间金钱。
一切准备就绪,戏剧情节将被赋予生命力的一刻到来了。
为了这声指令的发出,我们已经作出了许许多多烦琐的准备,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盼到了--前期拍摄阶段1。
执导影片导演在剧组中首先是艺术家。
导演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把握对影片的艺术构想,比如色彩风格、摄影风格、表演风格等等。
在艺术创作上对摄影、演员等提出要求。
导演可以放过他(她)认为满意的一条(我们习惯把拍摄一个镜头一遍的过程叫作"一条"),也可以要求他(她)认为不满意的摄影或表演来上若干条(这种镜头我们也习惯叫"NG"镜头)。
导演从艺术高度控制着影片的整体风格。
导演在剧组中其次是技术家。
导演应该了解摄影、灯光等技术细节(对于DV电影导演而言最重要的是摄影)。
他可以指示摄影师选择景别--该用全景、中景、近景还是特写,拍摄技巧--推、拉、摇、移、升、降、甩、跟,画面构图以及其他细节--控制景深、选择变焦倍数等等。
同时,导演负责场面的调度--安排摄像机的位置和指明演员的位置和运动的路线。
在演员需要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某些重要的位置,我们都用"T"字形的胶布或粉笔在地上(当然是摄像机拍摄不到的地方)标明。
在每个镜头的开头,我们用标有"X场X景X号镜头"的纸板或木板"打板",即用摄像机拍摄下板上的内容和录下击打板子的声音,这对后期制作中区分镜头有很大帮助。
导演在剧组中还扮演着精神分析师和父母的角色。
导演常常被传说成剧组里的神秘人物,他(她)性格莫测,时而微笑时而发怒。
其实导演的这些举动无非是为在剧组里协调好人际关系。
导演观察着每个演职人员的一举一动,关注着每个人细节表情的变化。
他(她)通常走到演员面前,对其表演进行单独交流,很少当面责备他们,很多当面表扬他们(虽然表演的目的很多时候是为了让他们尽职尽责地再拍一条);他(她)有时大声斥责摄影师,摄影师却理解地笑着,他们"串通"起来调节着整个剧组的气氛和情绪;他(她)从来不说"不知道"不问"怎么办",他是剧组里的"万事通"和"百忧解";他总是指挥别人而别人很少抱怨他。
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像精神分析师一样揣摩着每个人的心理,像父母一样对每个人关心体贴和严格管理,充分展示着他的领导才华和外交能力。
2。
DV摄影DV摄像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全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发挥DV摄影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由于我们创作的影片风格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采取固定摄影和手持摄影的方法拍摄。
很多导演,如台湾的侯孝贤、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等,都喜欢使用固定机位摄影,固定摄影通常都大量使用长镜头;手持摄影充分发挥了摄影机的灵活性,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的《苏州河》就大量使用了手持拍摄的方法,而瑞典DOGMA小组制作的电影,更是不允许使用脚架拍摄。
我们也注意到,大多数的影片,无论是国产的、港台的、好莱坞的还是欧洲的,都同时兼顾使用固定摄影和手持摄影两种方法。
DV摄影应该首先了解电影镜头的经典组接方法。
什么时候应该从一个大全景切换为一个特写,什么时候应该从一个中景切为一个近景,什么时候该变换机位,是么时候该用推、拉、摇、移、升、降、甩、跟…这些基本的手法,都可以从观摩电影中学习和体会。
当然,我们更希望DV影片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影像风格。
我们可以运用长镜头,注意,运用长镜头我们要注意事先安排好演员和摄像机运动的路线,才能避免在正式拍摄中反复NG浪费时间。
DV影片由于资金限制,通常是实景拍摄。
在外景拍摄时,难免有好奇的人群伫足围观,而一个围观者进入镜头,都会造成影片"穿帮"。
这时,我们通常要注意控制摄影的景深。
景深是指摄影画面里保持前景和后景之间清晰的范围。
简而言之,我们通常可以在电视里看见站在摄像机前的演员面部是清楚的,而后景是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