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作业

马克思作业

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内容提要】:研究劳动力商品的形成机制。

劳动力商品必须不断出售自己的劳动能力方能维持生存,其报酬应与劳动贡献直接挂钩,其价格除受劳动力价值影响外,还与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工资增长刚性有较大的关系。

综合考虑影响劳动力商品价格形成因素,探讨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关键字】:劳动力商品、价值、价格形成机制、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商品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称为商品。

通过马克思的论述说明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这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方面即劳动者在法律上是自由平等的,具有人身自由,以至于劳动者在出售自身劳动时没有超经济强制,可以按自己意愿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能力外,一无所有,没有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也没有可以支配他人的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售劳动能力,以换取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生活资料,且将这种活动不断进行下去。

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价格形成机制,就是价格的管理体系,也称价格模式,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价格管理权限,即价格决策的主体是谁,由谁定价;二是价格形式,包
括价格形成的方式、途径和机理;三是价格调控方式,包括价格调控的对象、目标和措施。

价格形成机制有二个特点:一是企业自主制定价格;二是由市场形成价格。

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者依据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竞争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决定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内在因素。

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主要表现为工资,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的价值同其他商品一样,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即由维持劳动者正常生活和受到一定教育训练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但是,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确实是主要存在于直接生产过程中。

从实践来看,在现代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经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也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而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所定义的范畴,比如增加了维持企业全体员工正常生产和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正常社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值;维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值;以及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等方面。

而谈到影响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供求关系。

劳动力是商品,必然要求在市场上通过买卖来决定其实就劳动力的卖方而言,他要求保障充分就业,希望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都能找
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要求得到“公平的工资”,要按“合理”的价格进行公平买卖,其基点就是要符合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要取得包括限制工作日长度和劳动强度、提供正常的工作环境等在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也就是反对对劳动力商品的滥用。

就买方而言,它是众多的企业或厂商,正如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一样,劳动力的买方——资本家总是坚持商品交换中的买者权利:有权决定购买什么、购买多少、在什么地方购买。

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价格便取决于劳动力的卖方(劳动力的供给)、买方(需求)之间的力量对比和二者之间的斗争。

第二,买方市场。

随着人口自然增长,进入劳动年龄人数不断增加,再加上计算机使操作技能简化,劳动年龄幅度日趋扩大,一方面机械化使劳动年龄的下限下移,另一方面,人均寿命的延长,劳动时期后移,再则科技进步以及女权运动,使劳动者的供给范围扩大。

还有城市一大批流动劳动力——农民工,加大了劳动力市场供给的“繁荣”。

因而从总体趋势来看,劳动力市场呈现一边倒的供大于求的状况。

在这种情形下,劳动力价格往往由资本家决定,且一定背离劳动力价值,长期偏低。

第三,劳动力工作时长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

国家规定一天工作8小时制,但有的收入比较低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更多的劳动一获取微薄的工资,所以他们可能一天工作12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甚至连节假日也得加班。

尽管这样他们获得的工资可能才刚好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

尽管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其市场价格应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但劳动力也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实际上是用来维持劳动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故而往往是上涨容易,下降难,呈易涨不易降的刚性特征。

受这一特征的影响,各国政府往往会制订相应的最低工资率标准,以确保“人权”,这说明劳动力的价格应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但受刚性特征的影响,充分就业往往很难实现。

政府应当建立工资率稳定增长机制,以指导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形成。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无论在数量、质量、规模上都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指导下统分统配式的劳动制度严重地阻碍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一方面是许多颇有专长的劳动者被束缚在难以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上,另一方面把许多待业的劳动者排斥在劳动力市场之外,使我国供大于求的劳动力优势只能表现为一种潜在的优势。

所以从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来看,劳动者必须自主地进行劳动力再生产,接受各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和知识,以接受企业,更确切地说是接受市场的挑选,以便和公有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

在部门和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存在重大区别的情况下,劳动者能选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的部门和企业。

参考文献:《马克思.资本论》
《劳动力的特性和劳动力的商品属性》
姓名:方驰
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
专业:土木工程(路桥)
学号:2012304906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