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和修改搭配不当的语病搭配不当,主要是指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附加成分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一、主谓搭配不当1.有的句子主语或谓语使用的词语不恰当,造成病句。
例如:①就这样,竞赛搞得轰轰烈烈,增产节约的战场越来越开阔,工人们的劲头越来越高。
分析:句中“劲头”习惯上只说大小,不说高低,“高”应改为“大”。
②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
(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紧缩后为“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显然主谓不当。
应去掉“首枚”前的“的”字,让“我国……发射……火箭”主谓短语作主语。
③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2004湖南卷)分析:该句后一分句主语是"生产量",谓语是"供应""销往"。
一看便知不搭配,应删"的生产量"。
④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2004吉林卷)分析:后一分句的主语"时间"与谓语"进行"不搭配。
删"进行"。
2.有的句子主语或谓语是并列短语,前后不能一一搭配,造成病句。
例如:①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官兵”可以“放弃休假”,“消防车”不可以说“放弃休假”“坚守岗位”。
应该把"210辆消防车”删去。
②这些琐细平凡的小事,是他生命火花的闪耀,是他对党的无限热爱,对人民无限忠诚,是他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的体现。
分析:主语“小事”和谓语中的第二个“是……热爱,……忠诚”搭配不当。
可改为“是他对党的无限热爱,对人民无限忠诚的体现。
”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
分析:主语是并列短语"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谓语是"提高和转变",其中"消费水平"只能用"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只能用"转变",应将"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对调。
二、主宾搭配不当例如: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1996高考题)分析:句中并列短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作宾语,只有"严肃处理"与中心词"事件"搭配,"批评教育"不能。
三、动宾搭配不当1.有的句子动词谓语部分或宾语部分选用的词不恰当,造成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培养新生力量,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史学后继无人的状况。
分析:句中“解决”和“状况”不相应。
或把“状况”改为“问题”,或把“解决”换成“改变”。
②今晚,天津队将同北京队争夺团体冠亚军。
分析:句中“争夺”和“冠亚军”不相应。
可把“冠亚军”改“冠军”。
2.有的句子动词谓语或宾语不止一个,前后不能完全搭配,造成病句。
例如:①这个文学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1993年“六省市”高考试题)分析:句中“培养”和“失足青年”不相应。
把“和培养”删掉。
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句中“安排”和“应注意的问题”不相应。
可把“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删去,或改为“并讨论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③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2004重庆卷)分析:这是一个单句。
谓语"看到"所带的宾语有"乡亲"、"小屋"、"街道"、"乡音",显然"乡音"是不能"看到"的。
四、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1.定中不搭配例如:①《女神》是五四时代的产物,其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突出地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分析:句中“杰出”修饰的对象一般是人物或其才能,成就等,而不包括某一事物的“意义”。
可把“杰出”改成“巨大”、“重大”、“伟大”等。
②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句中“研制””开发”与“新工艺”、“新技术”不能一一搭配。
可改为“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③“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2004辽宁卷)分析:句中并列短语"深刻而宽广"作定语修饰"内涵"。
"内涵""深刻"可以,"宽广"显然不妥,应改为"丰富"。
④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采集50万朵的花粉。
分析:花粉是不可数名词,因此不能用数量词限制或修饰,应将"朵"后加上"花"字,使之构成名词来限制花粉。
注意:数量词与不可数名词(短语)不能搭配。
2.状中不搭配例如:①每个人都必须深刻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分析:句中“深刻”不能修饰人的动作,一般修饰人的精神活动。
可把“深刻”改为“积极地”。
②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句中“从理论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不能搭配。
可改为“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说明,从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
③人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残疾人作家的发言。
分析:"以亲切的目光" 同"注视"搭配,同"倾听"不搭配。
应改为"人们都以……目光着这位残疾人,倾听着他的发言"。
五、介宾搭配不当例如:①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句中介宾搭配不当,把“关于”改为“对”。
②陈小珊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蓟县希望工程小学师生买了一批工具和学习用具。
分析:句中介宾搭配不当,把“把”字改为“用”字。
六、中补搭配不当例如:真对不起,上次我们对你照顾得太不周全了。
解析:"周全"与"想、考虑"搭配,此处应改为"周到"才能同谓语"照顾"搭配。
七、两面同一面搭配不当例如: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004青海卷)分析:“好坏”“优劣”“高低”都是两方面,后文如果仅仅是“发展”的话,尚有快慢之分,而句中是“健康发展”,只能是一方面,显然无法同前面对应。
修改和辨析语序不当的病句语序不当,主要是指在造句时词语的排列顺序或不符合语法结构的规则,或不符合人们的习惯。
一、多层修饰语错位有些句子的中心词前常有多层修饰,其排列必须讲究一定的次序或符合一定的语言习惯,否则就会造成修饰语错位,最常见的是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错位。
(一)多重定语顺序不当多重定语一般规律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如:1、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解析:应把表领属的“我校”移到最前面,将“优秀的”放在“教龄的”之后。
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语序一般是:领属性词+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中心词。
(二)多重状语顺序不当多重状语按照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它们的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例如:1、他星期天又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了一整天。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解析:应把状语“任意”移到“列强”之后。
属于多项层语语序不当。
多层状语的语序一般是: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
如,几位非典康复人员在医护人员陪同下昨天在医院里都十分高兴地同家人见了面。
如果有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则介宾短语必须紧靠中心词。
3、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2004湖南卷)解析:应将“没有”移到“把自己……感受”前面,让“把自己……感受”紧靠中心词“倾注”才通顺。
二、修饰语与中心语错位诊断这种句子的病因,可采用紧缩句子的办法。
只留下句子的主干成分,即容易找到病因之所在。
例如:1、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冷战。
解析:句中的“不禁”一词,应修饰“打”,这里让它修饰“寒风”的谓语“使”。
造成语序颠倒,层次不当。
应把“不禁”移到“打”之前。
2、我认为青少年的大多数是好的。
解析:句中的“大多数”一词应修饰“青少年”,这里却让“青少年”修饰“大多数”,语序颠倒应该把“青少年”与“大多数”的位置调换一下。
3、作为一种助学贷款的消费信贷,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
大力发展这项贷款业务,为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培育业务增长点提供了契机。
解析:“助学贷款”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应改为“作为一种消费信贷的助学贷款”。
属定语与中心语错位,4、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对抵御这次国家金融风暴的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解析:应将“充足”后加“的”,调至“国家外汇”前,变成“充足的国家外汇储备”,以和第一句结构相同。
属谓语与定语错位.三、复句中分句的次序不当。
此病常出现于递进、承接、因果关系的复句中。
分句次序不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同一层次内部分句次序乱排。
例如:如果能够学得超过前人,也不要自满自足,大夸自己的成绩,否则就会一落千丈,就会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