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衡水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河北省衡水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河北省衡水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7分)1. (4分)在横线上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家醅________ ②招徕________③(pì)________喻④(jí)________贯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的,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 . 《水浒传》中的人物,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李逵都是受到迫害,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 . 《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 .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3. (1分) (2017八上·铜仁月考) “人无信不立”这句至理名言中的“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是我们立德树人之首要。

纵观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请你从古代关于“信”的名言中选出一句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吧!________(注明出处)4. (10分)(2017·无棣模拟) 默写.①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②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③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④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赵翼《论诗》)⑤万里赴戎机,________。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⑥《爱莲说》中与“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意思相近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5.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奚②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③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

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

”景公辩④其言,以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对曰:“不然。

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

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⑤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晏子春秋》)【注释】①蚤:通“早”。

②奚:为什么。

③拂:同“弼”,辅助。

④辩:分辨。

⑤遽:急忙。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齐人也,坐盗________②圣人非所与熙也________③景公辩其言,以语晏子________④虽速亦无及已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②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

6. (19分) (2019九下·苏州模拟)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丙】赵简子出畋① ,命郑龙射野人② ,“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 ,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注】①赵简子:即赵鞅。

春秋末年晋国正卿;畋(tián):狩猎。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

春秋时晋国国君。

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乃入见入则无法家拂士B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虽欲言,无可进者C . 是虎狼也斯是陋室D . 何以战皆以美于徐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使毋惊吾鸟!②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

(4)依据上下文,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曹刿论战》记录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齐鲁长勺之战,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记叙这次战斗的过程,来刻画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B .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文部分记叙邹忌入朝劝谏,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描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是为了从侧面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

C . 《赵简子出畋》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郑龙是个爱民,能以百姓生命生活为重,敢于进言的人;赵简子是一个虚心纳谏,广招贤士的人。

(5)同样是给别人提意见,曹刿、邹忌和郑龙的劝谏方式,你喜欢哪一种?请结合原文内容解释。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7. (15分) (2017八上·大丰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说折扇赵珩①中国人对折扇的喜爱已超出了它的实用价值,将其视为集多种艺术审美的工艺品,同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收藏门类。

自明代以来,上自宫廷,下至民间,都有收藏扇子的嗜好。

乾隆时的《石渠宝笈》中著录的扇面集册就有四十三种,成扇或扇页的收藏多达数百种。

民间收藏家的收藏数量也颇为可观。

读《红楼梦》,贾赦给人最恶劣的印象是巧取豪夺石呆子收藏的古扇数百把。

石呆子收藏扇子大约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反复鉴赏取舍,方能收集数百把精品,他把那些扇子视为性命,一旦为贾赦霸占,竟致家破人亡。

②我们今天看到的折扇究竟起于何时?历来有很大的争议。

一般认为折扇是始于宋代,或说是日本传入,或说是高丽传入,但折扇在宋代已经出现,基本上是没有疑义的。

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当属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对折扇做过较为详尽的描述。

从日本、高丽传入之说,多因日本、高丽使臣常常以折扇作为向宋元朝臣通谊的“私觌物”,也即见面礼。

这种由使臣进贡或馈赠中国君臣的小礼物,从宋代至明代皆有之。

直到明代永乐中,“朝鲜进折叠扇,上喜其舒卷之便,命工如式为之,亦谓之撒扇”。

因此可以说折扇的普及当在明代初年才开始,而明以前文献中所提到的扇,基本上说的是竹扇、羽扇、蕉扇和纨扇之属。

③以团扇为载体的绘画法书,自明代中叶开始转向折扇。

除了职业画家之外,文人士大夫也将题写、书画扇面视为一种以文会友、交际应酬的风尚,甚至广及僧道闺阁、商贾市井。

纵观明清绘画史,扇面的比重不可忽视,虽然其创作空间受到一定的局限,但凡工笔写意、皴擦点染无不展现其间,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不传神其上,由此成为中国画的一种特殊形式。

古人重法书,绘画次之,因此总以法书为正面,而以绘画为背面。

按照通常的规矩,一柄折扇以一书一画为宜。

④自明代至清初,一般来说是文人画家创作于扇面,而能工巧匠施技于扇骨。

直扇骨的材质也更趋于多样化,从一般的方竹到湘妃竹、凤眼竹、桃丝、乌木、檀香、黄花梨、鸡翅木、紫檀、楠木,直至金漆、螺钿等工艺和象牙、折扇是舶来品,那么一经中国文化的浸润,也会发挥到极致。

而扇骨的镌刻也是由名家或书或画,定稿后再经名家操刀镌刻,或者说是对扇骨的再度创作。

在镌刻扇骨的名家中,既有专门的民间匠作高手,也有本身就是书画家的文人雅士。

从清末的赵之谦、任伯年、陈宝琛,到民国时期的张大千、王梦白、汪慎生、张伯英、于右任、齐白石等,无不在扇骨上进行书画,到今天不少已成为绝品。

⑤戏曲舞台上的不同人物,都会以扇子作为辅助道具,增添舞台审美效果,生旦净丑都有使用。

生行中以小生使用最多,显示其风流倜傥;老生执扇,则表现一种安详与闲适。

武生用扇的不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艳阳楼》高登使用的大折扇,长约三尺许,展开硕大,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桀骜与霸气。

旦行用扇有一定的讲究,端庄者多用小型泥金彩绘的折扇,如《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牙柄泥金折扇。

丑行中的文丑、方巾丑也多使用折扇,但却开合动作较大,合拢时以扇柄指指划划,甚至将扇子插入脖领,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恶俗。

⑥时过境迁,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空调冷气普及,即使在三伏溽暑,也能达到“不知寒暑之切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随之变化,折扇作为用具和佩饰已经愈来愈远离了现实生活,但它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却很难令人忘怀。

我怀恋那折扇,怀恋那渐渐逝去的优雅。

(选文有删改)(1)文章开头提到贾赦巧取豪夺石呆子的古扇,运用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章②—⑤围绕折扇主要写了哪三点内容?(每空15字以内)(3)第②段划线句子的划线词有什么表达效果?因此可以说折扇的普及当在明代初年才开始,而明以前文献中所提到的扇,基本上说的是竹扇、羽扇、蕉扇和纨扇之属。

8. (16分) (2017八下·衡山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特殊的听众落雪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