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摘要: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要始终体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
”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
所以,在中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课程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而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一)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师按照教育目标和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影响,使他们养
成所期望的品德。
也就是说,对学生在心理上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意化作用,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智能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新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
对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师来说,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更要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素质和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
因此,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适应社会需要、提升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二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
二、发挥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独特作用
所谓智力,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心理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分析判断力等构成的统一体。
中学体育教学对学
生智力的发展有其独特优势,这是因为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同时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
中学是学生接触并开始掌握运动技能阶段,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体育“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尤其是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分项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求知欲望。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手操,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
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
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肌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
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等方面。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传,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技能。
四、把劳动技能素质贯穿到中学体育教学中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类。
”中学生正处于各种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在体力活动大量减少的今天,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各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各种练习的完成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来实现,而且往往是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取得预期的体育锻炼效果,不付出相应的劳动是不可能的。
五、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注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我们要认识到学校体育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一部分,都是面对学生的教育,因而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公平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
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得到提高的状态中。
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二)增强学生体育情感体验
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
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娱乐式”“趣味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开动脑筋,边想、边练、边乐。
“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当今是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更新很快,体育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学校应该通过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来切实提高中学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新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做深入探索。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努力把体育教学改
革推向深入,使中学体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波.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刍议.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10(3).
[2]杨巨才.谈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